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6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4/8/20

作者

□文/穆红梅1,2

浏览次数

255 次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提要] 近年来,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而且使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到普遍质疑。而中国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不断上升,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发展也受到各国的关注和期待,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优势与面对的挑战,对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日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比较重要、比较活跃的经济体。在此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的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实业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境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也是由国内货币转变为国际货币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的部分地区,人民币已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被广泛接受,个别国家中央银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币种之一,一些边境贸易和边境直接投资中,人民币已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在我国港澳地区,人民币存款、汇款、汇兑也已顺利开展。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第一大贸易体。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迅速增长(表1),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经济总量、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程度方面都已取得较大成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改善,贸易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币的持续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稳固可靠的经济基础。







  1988~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38,628.59亿美元,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也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2012年我国与美国、东盟等重要贸易伙伴贸易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强劲,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二)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2005年以来经常账户占总顺差的60%以上,贸易账户顺差占经常账户的70%以上,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从1994年汇改时的516.2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1,398万亿美元,除1998年期间,其他时间均保持了较快增长,2006年10月外汇储备突破10,096亿美元,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2009年4月,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高达20,088亿美元。截至2013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4万亿美元。从我国外汇储备来看,人民币具有强大的国际清偿能力,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让各贸易国更充分确定人民币的稳定性和成熟性,也进一步证明充足的国际清偿力和国际信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保障。
  (三)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由于我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国际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加之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较低的负债水平和良好的政府财政状况,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上升空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然。目前,我国已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主要表现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以及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等方面均已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经常项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达2.94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41.3%,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达2,802亿元,比2011年增长152.66%,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需求不断增长,体现出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与约束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
  1、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虽然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地位较低,缺乏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话语权及货币政策调整的主动权。借鉴世界发行国际货币的国家,之所以具有较高国际地位,正是拥有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由于具有关键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拥有最大话语权,中国如果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政治地位和金融地位,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便可以占据主导地位,赢取主动。
  2、提高中国国际贸易水平,降低汇率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量逐年增加,外汇债务债权占比较大,企业面临的汇兑风险也随之增加,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在贸易活动中可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减少国际贸易中所需美元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结算支付,降低外汇风险带来的外汇储备损失,同时也避免了主要货币国家因汇率波动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鼓励人民币流出,进一步加强与贸易国之间的往来与交流,减少国内人民币留存数量,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避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提高我国国际贸易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3、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货币发行量增加,使用人民币购进国外原材料,在不动用外汇储备的条件下实现贸易逆差,铸币税收入也会随之增加。人民币国际化还意味着非居民持有人民币,也有助于我国向外部世界收取铸币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汇储备的损失,减少其他国家铸币税的剥削,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为直接的好处。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约束。人民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国际化之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艰巨工程,其中还存在多方面的挑战。
  1、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可兑换条件虽然不是国际化的充要条件,但国际化与可兑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选择交易货币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货币可兑换。如果人民币在资本、金融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货币持有者将会受到较多限制,其交易成本会增加,风险随之增加,进而降低货币者持有该货币的积极性。导致人民币无法成为其他国家居民投资储蓄的资产,也无法被其他地区和国家作为外汇储备的货币。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各种条件,如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等,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行货币制度下,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基础还不稳固,这也成为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挑战之一。
  2、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央银行在实现总体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但要考虑和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更要协调和平衡国内外经济目标。蒙代尔“三元悖论”曾指出:一国在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相对稳定的汇率以及资本自由流动的三个目标中,最多实现两个,不能同时实现。(图1)







  货币的国际化特征在客观上要求发行国须维持资本的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为此该国不得不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须全面考虑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将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流通,这对央行准确控制货币供应量提出了挑战,从而也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不仅影响国内经济,还会影响对外经济,这就使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较难实现,也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无法产生效能。
  如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本国的利率水平下降,资产收益率下降,会导致更多的资本流出,使得国内货币供应的紧缩局面难以得到改善,如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产生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国,这又使国内货币供应的扩张局面难以控制,三大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资本的流动性是必然选择,但同时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家在内外经济目标的调控能力也将随之减弱,这将是人民币国进化进程面临的又一难题。
  3、国际影响力不足。虽然我国已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但资本市场还不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不足,不利于拓展国际金融业务。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影响力越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使用率也就越高,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也就越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持续增长,商品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增值率显著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发挥了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前提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技术改革、外贸产业链、外贸政策体系、劳动力整体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尤其是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中下游阶层,一般性劳动成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大,致使人民币缺乏直接有效的境外输出渠道,国际影响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策略
  (一)以区域化推动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积极稳妥地参与亚洲货币区域合作,选择从区域化到国际化货币的发展路径,创造条件使人民币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承担结算货币职能,提高我国与周边国家交易中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一方面结合亚洲地区经济背景,借鉴欧元、日元国际化模式,积极参与制定与周边国家的货币互换计划,探索区域货币的形成机制,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稳定的主权货币;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东亚经济体官方结算协定,促使与东亚经济体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促使人民币成为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官方储备货币,推动人民币在官方交易中可兑换,提高人民币在区域货币单位的比重。
  (二)逐步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当前,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的开放有助于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虽然现已逐步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资和回流的渠道,但还要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与资本项目开放相结合,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如鼓励中国企业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允许境外企业在国内股票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更多的境外人民币通过RQFII的方式投资境内的实体经济或证券市场等。但在开放过程中应注重管理和引导,防止出现短期资本逆转,过度借贷等问题,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冲击,因此资本项目的开放首先对风险较小的长期资本流动项目开放,其次适度扩大部分项目数量限制额度,提高开放水平,最后阶段再取消额度控制,但对风险较大的项目保留必要的管理。
  (三)改善贸易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要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程度,由于目前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种类较少,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偏低,作为一个制度和经济结构都处于转型期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我国目前还需迅速提升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真正依靠科技驱动的高生产率来加强贸易优势,改善贸易结构,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业务,扩大境外投融资业务,在取消资本项目管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提升监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监管方法,建立安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而奠定自身从生产大国、贸易大国成长为资本大国和金融大国的基础。
  (四)加深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离岸市场的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使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有“渠”可循,只有满足离岸人民币持有者投资收益的需求,人民币才能成为非居民愿意持有的国际货币,为此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显得尤为必要,因此要利用香港的特殊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香港经济特区已跃居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基于香港自由宽松的金融政策和完善的金融制度,应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利用在经济、贸易、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通道。
  香港与大陆间的紧密联系使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必然选择,成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桥梁。同时,中国政府还应加强开放内地市场程度,如打造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为国内离岸资金投资减少时间与空间成本,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良性循环,增强境外机构和企业利用人民币投资的意愿,使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需要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有效对接,各司其职,完成分工,使人民币成功迈向国际化。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成功的根本因素在于:中国能否正视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体制和结构问题,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创造条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此过程中,既要长远规划,又需要考虑客观现状,抓住国际机遇,迎接挑战,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作者单位:1.福建江夏学院;2.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宗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与策略[J].中国金融家,2012.6.
[2]应美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学报,2011.5.
[3]雷达,孙鹏.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实现的超越[J].探索与争鸣,2O11.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7881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