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中国的水资源问题。面对几乎达到崩溃边缘的生态系统,为了建设我们以及后代更好的家园,我们必须认清现状,达成共识,建设生态城市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环境;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生态城市建设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5日
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那么,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呢?由于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向城市,导致各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可遗憾的是,这也随之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使得地球生态系统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环境问题才是当代最重大的课题。
回想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发生的世界性自然灾害吧。从伊朗古城巴姆的地震到苏门答腊岛的海啸,从西方的“卡塔里纳”飓风到东方的“麦莎”台风,以及“非典”和“禽流感”的造访。寻找事件形成的本质原因,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人类的行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人类必须反省自己的过失,处理好人类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重新规划我们的家园。所以说,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好途径。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它不仅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同时兼顾后代人的需要。现在的我们对资源的过度利用,若不改善,资源的增长永远赶不上我们的索取,最后,我们的后代因为资源的缺乏而走向灭亡,而生态城市的建设,能让我们的资源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生态城市的时代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大自然不再是一味的索取和掠夺,并精心地维护大自然,修补人类的无知而给地球造成的创伤。生态城市的时代进行了多样性的重组,不仅是生物多样性,还包括更为复杂的城市文化多样性、城市功能多样性、城市选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内容。只有这样,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才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三)生态城市的国际性。若一个地区虽然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相邻地区却在肆无忌惮地破坏着环境,这种破坏仍然会影响已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地区。例如,2006~2007年的暖冬现象使得北极和南极的冰川不断融化,出现大面积的冰川断裂,严重影响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正常气候。暖冬现象的出现与人类向大气层大量排放CO2的行为是直接有关系的,因此欧盟、中国及其他大多数国家都参加了限制向大气层排放CO2的公约,而作为CO2的最大排出国——美国却拒绝在公约上签字。所以,实现全球化生态平衡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地的事情,需要全人类的努力。
二、中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是刻不容缓的,然而有三个大问题需要我们了解并注意,它们分别是中国城市的水环境问题、中国城市大气及气候问题、中国城市人口问题。其中,中国城市的水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在我国城市,水环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水资源严重匮乏、水患十分频繁、水资源污染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中可用水量很少,只居世界第6位,但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1/4,在世界排序中居第121位。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加上水利工程还不完善,因此水患时有发生。然而,分析水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虽然有植被的破坏、减少引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然而人为因素却不可忽略。想想植被的破坏与减少,不是人们只砍伐不种植或少种植造成的吗?加之十几年前的森林大火所造成的破坏,林业基础损失殆尽。而人为的浪费使本已紧张的城市供水更是雪上加霜。城市洗车,家庭滴漏对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让人触目惊心。有些批发市场给鱼池加氧,以保持鱼的活性。但是这些个体经营者不是用泵加氧、循环用水,而是任水哗哗地在脚下流淌。有些池子没有活鱼,自来水仍哗哗地流着,谁也不去关水龙头。日积月累,这些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呀。
三、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
(1)要在国人中建立起水的忧患意识,让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不受污染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用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3)加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4)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对于(2)(3)(4)我不想再多说什么,而对于(1)我想再作进一步的分析。政府和其他机构应该利用一切手段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领到了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记述孩子的环保活动。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还有,老师经常带他们去附近的森林里进行观察,了解鸟类栖息的习惯及生活特点,并告诉孩子们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要求孩子们带上一些坚果和面包等食物喂鸟等。这些行为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国人都能这样发自内心的自护大自然,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美好。
四、总结
我们现在正处于建设生态城市的道路上,尽管这条路很坎坷、很曲折,但我们应该也必须朝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改善环境,建设生态城市,这就是我们的信念。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发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代意义、科学理念和准则.地理科学进展,2006.2.
[2]赵清,张珞平,陈宗团,崔胜辉.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生态经济,2007.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