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6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8/20

作者

□文/董志尚

浏览次数

243 次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提要] 本文分析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机遇,根据河南省具体情况,探索新形势下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产业选择;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0日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涉及众多产业部门。科学判断和选择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方向至关重要,将决定河南未来的产业层次和在总体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因此,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并选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领域。河南省是中部地区的传统能源大省,拥有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河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至37家,产值规模上升到120亿元。新生物能源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河南省从事新生物能源技术的规模以上企业达32家。河南省燃料乙醇产量占据全国1/3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型风电设备制造业刚开始起步,河南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725所双瑞橡塑有限公司、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发展迅速,在近3年时间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煤层气化利用已全面展开,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与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石油以及中联煤层气等国内油气产业巨头同台竞争,取得了贵州等省份的探矿权,勘探开发非常规天然气领域。
  (二)节能环保领域。“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政府在环保领域的投资总额保持在800亿元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环保产业年均增长在8%左右,而河南环保产业刚刚起步,因此,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
  (三)电动汽车领域。河南省涉足电动汽车的企业达50多家,分布在郑州、洛阳、南阳、新乡、鹤壁等地。河南省电动汽车发展路线主要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河南省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郑州宇通、郑州日产、中航集团郑飞电动汽车公司等在国内比较知名的企业,拥有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具有动力蓄电池原料资源和蓄电池产业优势。
  (四)新材料领域。在新材料领域,河南省目前发展较好的是超硬材料,其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位,在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实力雄厚。从1963年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于河南以来,历经50年的发展,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超硬材料产业群。最近几年,河南省在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也开始逐步探索与发展。
  (五)新医药领域。近年来,河南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医药方面的骨干企业,天方药业、辅仁制药、金丹乳酸、天冠集团、华兰生物、中棉种业、安图生物、焦作健康元等在市场上都有较高的占有率。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河南省生物产业产值已经超过1,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实现工业产值700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27%,是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抗生素原料药、血液制品、片剂、中药贴剂、中药丸剂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六)生物育种领域。在生物育种方面,河南省率先开展蔬菜航天育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游离小孢子、茎尖脱毒生物技术育种等高科技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信息产业领域。在信息产业领域,河南省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等已经被确定为重点发展领域。目前,河南省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数据中心及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新型显示、应用软件等关联产业的竞争能力不强。河南省计划力争今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经过1~2年的努力,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实现大突破。
  二、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一)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郑州是京广与陇海铁路的相交之点,是欧亚大陆桥的物流中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许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都延伸经过河南,同时西部大开发也为中原地区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空间。
  2、综合资源优势。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石油、天然气、金属矿、非金属矿、发电量、煤产量在中部都处在第一位。同时,又可以较便利地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国家搞西部大开发,河南省在中部六省中可以借机受益,因为西部大开发正好与河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相吻合。优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带动河南大发展,促进中原崛起。
  3、城市群发展及市场优势。在中原大地,一个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在悄然崛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塘为中心的城市群之后的一个很有希望的经济带。中原城市群集中了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城市。这一区域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35.1%和40.4%,创造了全省55.2%的生产总值和55%的财政收入,城镇化水平为35.5%,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中原城市群居于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的接合部,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产业等基础条件较好。无论从战略布局、发展需要,还是从经济优势现有基础看,中原城市群有条件发展成为继沿海三大经济区之后的又一大经济区,成为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中心枢纽,进而促进经济崛起。
  (二)发展机遇
  1、顺应了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浪潮。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新兴产业的制高点,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制定发展措施。未来20年将是全球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和河南省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上,充分运用当今科技成就,促使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抢占新一代经济制高点,这将是促使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2、构建中原经济区带来的机遇。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第六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使河南省有更多机会融入区域经济合作,有机会融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的分工调整,也有机会借助更多的外部资源来发展产业。在此战略背景下,中央政府必然会加大对中部省份的政策优惠和政策倾斜,河南是中部的重点发展区域,可利用这一大好的时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了继续保持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南省应进一步提升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在相关领域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科技引领作用;二是积极鼓励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龙头企业或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三是鼓励企业、髙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组织机构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积极构建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产学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是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等,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和关键。项目建设力度决定产业发展速度,项目建设水平决定产业发展质量。因此,河南省应从全局的高度,将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加以推进。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加强定向招商与国际合作,针对三大重点产业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高端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重大项目在河南布局和落地。
  (三)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衔接、积聚发展,有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尽快形成整体竞争力,并增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河南省的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产业只有实现在上下游产业链与价值链上充分合理延伸,在空间上集聚发展,才能建立起更加稳定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河南省应集中力量,促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髙端环节积聚,促进三大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人才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保证,当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后,人才准备和智力保障就成为关键环节。当前,河南省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规模快速扩张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其发展目标就会落空,更不可能实现重点突破。河南省应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使人才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段世德,徐璇.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
[2]刘洪昌,葛绍勇.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0.12.
[3]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角色[J].现代商业,2010.2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7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