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6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8/20

作者

□文/廖昭文

浏览次数

242 次

贵州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制约因素探析
  [提要] 资源型企业为贵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资源型企业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认为产业生态化转型是解决多重问题的最佳措施,并对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制约因素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贵州省;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制约因素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贵州大学创新基金支持,基金名称:贵州省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转型路径研究——以开磷集团为例(课题编号:研人文2014047)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9日
  贵州是一个资源大省,资源型企业为贵州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资源型企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环境的破坏。随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GDP等成为时代的主题,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生态效益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在此背景之下,贵州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难选择: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是继续利用贵州丰富资源的优势,加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后发赶超;还是为了保护贵州的青山绿水,放弃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以符合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破解这两难的选择成为目前贵州资源型企业的核心问题。
  一、产业生态化概述
  产业生态化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在国内,刘则渊等(1994)比较早提到了“产业生态化”一词并给予了界定,即“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大生态系统物质和能源的总交换过程中,以实现大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对产业生态化做出了表达,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侧重于目的出发。厉无畏等(2002)和袁增伟(2004)等认为,产业生态化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将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和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化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标。
  (二)从侧重于过程出发。郭守前(2002)等认为,产业生态化是在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等原理指导下,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到再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合理优化耦合和全过程生态化,从而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的产业生态体系。张雪梅(2009)认为产业生态化就是依据产业生态学理论,把产业活动纳入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中,实现产业活动对区域自然资源消耗最低和对环境影响最小,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
  (三)从侧重系统出发。黄志斌等(2000)和邓伟根(2006)等认为,产业生态化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对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进行调整,将产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资源和能量的消耗纳入到生态系统的总交换中,改变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张文龙(2010)认为产业生态化就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闭路循环的模式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以实现产业系统的生态化,从而达到资源循环利用、低废物、低环境破坏,最终实现产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结合上述的研究,本文对产业生态化的定义为:产业生态化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的有机原理,把产业的生产运营活动至于生态系统之中,以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最终达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境界。
  二、贵州省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必要性——多重问题解决的最佳措施
  本文所指的资源型企业主要是从事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及加工的企业,包括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资源型企业产业的发展对贵州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表1所示。(表1)可知,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资源型企业占了工业企业总数的50.44%,是贵州工业企业的主体。在工业总产值中,资源型企业贡献了54.56%,提供了38.19%的利润。由此可见,资源型企业是贵州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依靠发展资源型企业,实现贵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后发赶超,这也是贵州“工业强省”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支撑体系。但是,在发展资源型企业的过程之中,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受到技术水平低下、高知识人才储备不足、环保意识薄弱和产业组织规模不合理等,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贵州资源型企业产业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再加之人才流失的比较严重,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利用率的低下。本文从能源强度分析贵州资源利用率,2011年贵州资源型企业产业能源强度为0.49,全国资源型企业产业能源强度为0.26,是全国的1.88倍(资料来源:《2013年贵州统计年鉴》和《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占工业总企业的50.44%和占工业总值54.66%的资源型企业却只提供了38.19%的利润,这说明贵州资源型企业产业资源利用率非常之低。归纳起来贵州资源型企业产业利用率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开采利用率低;二是开发利用率低;三是回收利用率低。资源利用率低下势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然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浪费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肯定会加速资源的枯竭,资源型企业将会面临“矿竭企衰”的局面。
  (二)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贵州是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据《2010年贵州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统计,主要水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资源型产业排放量为6,130.30吨;石油类排放,资源型产业排放量为248.85吨;挥发酚主要排放,资源型产业排放量为43.25吨,分别占工业废水厂区排放口排放量的12.64%、47.9%、96.54%。主要气污染中:二氧化硫排放,资源型产业排放量为56.54万吨;烟尘排放,资源型产业排放量为11.1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资源型产业排放量为22.29万吨;粉尘排放,资源型产业排放量为11.01万吨,分别占工业源排放量的77.31%、54.53%、89.26%、69.83%。“三废”污染严重(资料来源:《贵州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另外,2012年贵州省资源开采型企业共7,415家,其中大型企业65家,中型企业210家,小型企业7,140家,小型企业占总数的96.29%(资料来源:2012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公报),如此多的小型资源开采型企业,造成采主弃副,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甚至掠夺式开采,严重浪费和破坏资源,导致资源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加剧,资源的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再加之贵州地区生活相当落后,他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因此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
  从上文可以看出,贵州地区资源型企业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再加之生态文明建设、低碳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的提出,资源型企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资源型企业作为贵州工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实现经济跨越、后发赶超和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不能抛弃资源型企业,需要为资源型企业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产业生态化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产业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和谐互动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资源型企业产业的发展唯有走生态化转型的道路,按照生态系统的原理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从而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或消除环境破坏,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协调,才能逐步解决以上问题。
  三、贵州省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制约因素
  (一)产业生态化转型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虽然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是总体来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还是比较薄弱,专门用于产业生态化方面的法律更是空白,而贵州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于这方面的法律更是欠缺,远不能适应贵州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要求。另外,地方政府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资源又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在执法过程中,对于触法企业追究时,往往不了了之,由于违法成本很低,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资源型企业就不顾法律的约束,采取“掠夺式”开采,致使资源浪费、安全不到位,环境破坏严重。
  (二)融资能力不强,产业生态化转型受阻。资源型企业进行产业生态转型,势必会带来技术的更新、引进,职工的安置,加大投资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而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对于环保的重视,国家的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很大程度上越来越向环保产业倾斜,对于高消耗、高污染和低利用的资源型企业产业的经营却加大了税收,提高了贷款利息和标准等,导致资源型企业实施产业生态化转型时面临资金困扰。在此宏观背景之下,作为融资主体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贷款方面转向了对资源型企业发展不利的方向。
  (三)企业落后的观念影响了产业生态化转型。第一,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企业仅以获得最大利润作为最终目的,作为单纯的“理性经纪人”,对于发展生态化的观念淡薄甚至存在着抵触的心理;第二,对于发展产业生态化转型,就要按照生态化的要求对污染物进行处理,这要加大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利润下降了,企业往往采取将污染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之中,不会按生态化的要求处理污染物;第三,在产业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之中,会伴随着各种风险降临和利益的损失,企业领导人为了降低风险和获得最大个人利益,要么不顾环境,加大生产,为自己的“政绩”和晋升添砖加瓦,要么实施保守战略,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这使得产业生态转型成为了“空中楼阁”。
  (四)技术瓶颈及人才缺乏制约了产业生态化转型。资源型企业实施产业生态化转型离不开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等,但是现实之中贵州整体科技化水平要比其他发达省份要落后,主要表现在技术装备和手段落后,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缺乏等。贵州省技术水平底下的原因有企业规模偏小,没有雄厚的资金能力支持企业技术的改革,再加之贵州资源型企业地处偏僻,基础设施不完善,先进的技术引进困难,最突出的是,贵州资源型企业基本上都是从事资源的开采和初级的加工,这些不需要高技能的人才,对于加强培训认为是在浪费资源,造成人才储备不足和人才的流失,导致先进技术的创新能力不强,反过来进一步造成技术水平的低下。
  四、培育和提高贵州省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产业生态化法律法规体系,为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提供动力。抓紧制定各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之适应产业生态转型的要求。各地方也要根据本地的情况,制定或完善有关的地方法规、条例、规章。对于“三高一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加强对其的监管,或者责令关闭和停产,迫使其向生态化转型。另外,对于污染环境的企业,建立责任明确制度,“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明确企业加强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义务,提高企业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废弃成本、排污成本和违规排污处罚标准,迫使企业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在对排污权交易明确界定的前提下,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这样企业就会在高昂的污染处罚成本和约束下,自觉实现产业向生态化转型。
  (二)加强融资、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为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提供支撑。资源型企业实施产业生态化转型将面临着各种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企业本身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联合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力量来完成,这也是解决企业领导对于转型带来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对于融资,政府要拓宽资源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企业转型过程中要加大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或优惠、新项目建设支持等措施,对于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项目优先立项支持,使其顺利地向生态产业转型过度。对于科技和人才,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资源节约技术、污染治理技术、高新技术、升级改良技术等研发和推广,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攻破技术难关,力争在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育,以及科技创新经费的支持,保证科技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避免人才的流失。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则渊,代锦.产业生态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2.
[2]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3]袁增伟,毕军,张炳等.传统产业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
[4]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
[5]张雪梅.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89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