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区域创新;知识资源;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日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重大举措。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和信息服务对区域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仍是图书馆界同仁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信息平台。一个区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是衡量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知识、文献信息中心,馆藏知识门类齐全、专业性强、富有特色,并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还拥有较完整的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而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开通,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其信息资源的优势是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图书馆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智力支撑。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一个拥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高等学校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利用图书馆掌握着当今高、精、尖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同时,他们在开发区、工矿企业、农村的调研过程中会发现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成为企业技术顾问与管理参谋,为企业科技创新做深层次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以传递知识为宗旨的大学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支持。
(三)高校图书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中枢纽带。高校图书馆是信息与知识聚集和流通的中转站,是连接知识生产者和使用者的中介机构,更是连接科技与应用的桥梁。高校图书馆具备不断从信息源中找寻有价值信息的同时还具备有意识地、主动地向外输出科研成果等信息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校图书馆还能够面向社会、尤其是面向经济开发区传播有关知识创新的成果,帮助高校将已开发出的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可起到纽带的作用。
(四)高校图书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投资保险。创新是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过程,不确定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匮乏造成的,因而任何创新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息过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服务、查新服务、咨询服务,可以为区域创新发展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引进、避免重复建设提供客观的数据保证;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可以为区域创新中的合作研发、规避合作欺骗、合作败德等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因此,高校图书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投资保险。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理念落后,主动服务意识不强。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人员认为,只要服务好师生,搞好自己的科研,晋升职称,拿到工资就完事大吉了。因此,图书馆的绝大多数人员上班埋头工作,业余刻苦研究写作,没有思考“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的职能如何发挥,没有树立为社会信息化服务的理念,更没有主动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意识。
(二)基础设施落后,资源配置不足。我国高校是按照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图书馆配置资源的。近些年,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致使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舍面积不足、馆藏书刊数量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以国内一流大学北大为例,图书馆座位4,000多个,但在校生超过3万人,图书馆已经存在“人满为患”的问题。以这样的条件、现状,大学图书馆自给尚不足,怎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创新发展呢?
(三)体制机制落后,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不紧密。网络化使资源共享不再受时空限制。但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购买信息资源都是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需要,与区域内科技部门缺乏沟通合作,没有形成联合购买网络资源使用权的规模效益,合作共享没有真正实现。图书馆各部门功能规划、岗位设置、人员编制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使图书馆为地方企事业、社区及周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职能基本停留在口号的层面。这种状况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对高校图书馆和区域创新发展亦无益处。
(四)功能拓展落后,创新方法不活。关于图书馆的功能,1994年新加坡出版的《图书馆2000年》作了很好的概括,即从图书馆的保管者到服务本位信息的提供者;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本馆收藏到无边界图书馆;从我们到图书馆去到图书馆来到我们中间;从按时提供到及时提供;从馆内处理到外包处理;从区域服务到国际服务。对比上述要求,多数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发挥还有很大不足,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在信息服务上下功夫。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等)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局限性,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增加多元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图书馆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因此,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充分利用传统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既提供传统的订阅服务,更要有互联网、有线电视、手机的服务,并逐步以现代化手段拓宽服务领域,以传递知识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还要适应市场经济,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与区域社会发展总目标相适应。
(二)专业特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进一步在突出特色上做文章。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在保持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应突出专业特色与地方特色的结合与整合。以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为例,除了购置的文献信息资源,还建立了反映自身馆藏精华和本校专业特点的“河北联合大学特色专题数据库”,包括冶金、采矿、防灾减灾、新材料、矿业科技、煤工尘肺、煤矿创伤、矿山医疗救护、唐山陶瓷、唐山人文等既突出大学专业特色又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特色专业信息资源,为河北联合大学的拓展建设及唐山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进一步在引领区域发展上闯出路。高校图书馆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也给本身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书刊价格的不断上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经费投入不足这一因素的制约,信息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光靠学校正常拨款,已不能满足办馆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搞好传统文献借阅服务的同时,针对地方重大经济开发项目和应用研究课题,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工作,使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期引起学校领导重视,使之乐意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或社会资助,从而较好地解决经费短缺问题,改善办馆条件,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实现图书馆工作良性循环,以求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内部改革与外部改制相结合,进一步在深化完善上求突破。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窗口、一个门面,更应该代表和反映一个区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准。“一校办一馆,一馆为一校”早已成为历史。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人才,图书馆就应该紧紧跟上,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相适应。因此,图书馆的改革、改制势在必行。内部改革应从加强管理、引进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改革编制体制入手,使图书馆内部运转更加顺畅。外部改制应从机制创新入手,通过与其他信息机构合作互补,最大限度实现共享资源;还可以通过办夜校、辅导班等方式使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的最佳场所。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及高素质人才的优势,不断更新观念,把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本区域创新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2.河北联合大学国有资产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妮.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图书馆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唐振宇.区域创新中高校图书馆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9.
[3]赵婀娜.大学图书馆:大门如何敞开[N].人民日报,2012.4.13.
[4]田峰,温晓楠.高校图书馆与区域创新发展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8.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