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8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4/11/19

作者

-

浏览次数

2753 次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取向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审计监督、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加强效益审计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大力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在投资领域探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投资是资本运动和资本增值的重要方式,对国家经济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现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我国经济连续十几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投资是其主要动力之一。但受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体制不适应、法制不健全、管理不严格等因素影响,投资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投资效益不够理想。如,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决策、错误决策、轻率决策,工程质量低劣,严重损失浪费,严重违法违规等。作为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负有监督职责,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有重要作用的审计机关,必须自觉地在投资领域探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为宏观经济服务。
  投资领域的经济效益审计,要注意抓住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投资效果等环节。一是通过审计监督揭示有关部门因决策不科学、不合理造成无效投资和损失浪费,或违规动用建设资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财务透支等问题。二是通过审计监督揭示违反招投标规定,工程承发包不规范以及项目概算与实际严重脱节、弄虚作假申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三是通过审计监督,揭示建设领域和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或监管滞后,造成跑、冒、滴、漏,损失浪费等问题。四是通过对一些经济指标的科学测算,寻找出工程工期长短,成本高低,回报早晚,质量和综合效益好坏的根本原因,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审计建议。近年,各级审计机关已在投资领域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实践证明,切入点是对的,效益是好的,促进了国债、外债、财政资金各项投资的使用效益的逐步提高。
  二、在公共部门、公共资金的使用方面探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部门、公共资金的分配使用成为财政资金运行的主体渠道,对国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拨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行,有效促进了公共部门、公共资金分配环节的规范,但在资金使用特别是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存在问题仍然较多。加强对公共部门公共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是审计机关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探索切入的领域之一。
  对公共部门、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的经济效益审计,应对资金使用源头和流向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一是要调查掌握财政部门、公共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从职能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的取得专项资金的可行性报告和预算,以及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文件中,掌握对专项资金的规模、管理模式、使用方向、达到的效果等方面的规定。以利于在审计中,将审计结果与上述文件规定的目标相对照,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使用目的,评价总体目标完成情况。二是调查掌握管理资金使用的关键环节。一些专项资金具有数额大、逐层流动的特点,从中央拨至省、市、县甚至到乡村等。因此应顺着资金的流向,抓住资金的主要脉络,对项目立项、配套资金、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预期效益等,一杆子“查”到底,深入追踪,从中揭示立项不当,假项目、空项目,资金拨付迟缓或配套资金不落实,违规挪用挤占,建成项目管理经营不善等一系列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评价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节约。三是要调查掌握资金使用政策是否符合实际。在近年来开展的公共部门及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一些资金使用政策的意愿是好的,但在实际中未必适用。如扶贫资金中扶贫贷款一度规定投放原则是“公司加农户”扶贫模式,但一些县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作假造出一批挂靠政府部门的空公司,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如扶贫资金先用于修路、修桥、通电、水利、教育等公益事业和扶持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产,有利于为农民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或加快农产的致富速度,如果盲目投资给不懂技术、不知如何致富的贫困户,也会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因而,通过评价投资的实际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校正资金使用政策,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三、在干部监督领域探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负有特殊的责任和权利,其能否有效履行职责,正确使用经济决策权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影响较大。因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经济方面的透明度,提高其投资决策水平,还可以有效地推进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行经济效益审计,要搞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念与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确定相结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对被审计对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反映和高度概括。提出了国家资金如何用得少、用得好、用得值的问题。我们抓住这几个关键,可以明确地去查找、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在这几方面表现的明显特征,使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审计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二是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思维模式与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确定相结合。经济效益审计要明确回答被审计对象是否以正确的方式行事,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借助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确定审计对象有哪些经济责任、怎样履行的经济责任、结果如何这样的思路,并围绕这三个方面,确定审计程序,收集资料、证据,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提高审计行为的科学性和效率性。三是把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操作相结合。如审计标准的确定,调查、访问、座谈、统计分析等非财务性资料查证方法的应用,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等,这些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都有助于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提高审计的质量。
  四、在企业效绩评价过程中发挥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作用
  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在西方国家已出现多年,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社会所有类型企业为评价对象的社会评价;另一种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以国有(公营)企业为对象的政府评价。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评价称为考核,而且侧重对工业经济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指标是生产产值、企业规模和产品质量等,考核方法是将企业的年终完成结果与年初计划比较,以确定企业经营成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开始重视和研究企业评价问题。在评价对象上,在继续进行大规模的行业或区域整体经济效果考核同时,开始重视对具体微观企业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由原来的以反应总量方面内容为主,转向全面、系统的反应企业经营效益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核算等多方面;在评价指标上,由单纯总量指标,转向系统化的以比率指标为主导的评价指标。
  将经济效益审计与企业效绩评价相结合,发挥经济效益审计在经济评价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闫文哲)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535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