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7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8/20

作者

□文/梁亚娟

浏览次数

346 次

资源约束与企业发展策略
  [提要] 传统粗放型发展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也同时给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重工业型发展方式面临着转型压力,技术突破迫在眉睫。分析产生资源环境约束、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对我国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改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同时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资源约束;企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6日
  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产生的原因分析
  1、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史可知,每一阶段GDP的显著增长都与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与破坏并存。“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率、低产出、低收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造成我国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存量的严重紧缺,也使原本可再生资源,如林木资源、生物资源等的短缺,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2、技术落后、转换成本高。技术贡献率低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我国,废弃物处理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在治污方面仍显得投入不足,多是因为治污的成本高,企业只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自身可承受范围内采取措施,当治污成本过高,超出因此而获得的利益时,大多企业就会放弃,宁愿牺牲环境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另外,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换成本高,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难以支付此项费用。因此,在因技术改造、处理污染而导致企业无法运营与维持现状保证企业正常运作之间,企业宁可选择后者。
  3、人口众多、整体素质不高,管理难度大。近年来,中国虽然在发展采掘勘探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使资源类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资源自给能力迅速提升,但是仍不能满足中国惊人的资源消耗需求,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口多,各类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再加上国民整体素质不太高,浪费严重,更加大了我国各类资源、资源中间品、资源性产品的供需缺口。虽然我国的浪费、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但是缺乏针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多停留在宣传、揭露、舆论谴责层面,浪费、污染的成本过低,再加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件时有发生,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二、资源环境约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提高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资源紧缺,原材料供应有限,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规模扩大受阻。资源存量的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原本“高投入、高浪费”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已不合时宜。初始资源匮乏,导致资源中间品生产部门成本增加、而资源中间品生产部门想最终产品部门出售产品时必将其增加的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使以同一种初始资源为基础原料的整条产业链的整体成本提高。最终使消费费用提升,削减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不会出现严重偏离,成本的增加并不能完全通过产成品价格的上涨来得到弥补,必将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原本就利润微薄的企业无力抵挡成本提升、利润下降的冲击而面临倒闭风险。
  2、迫于转型升级压力,遭遇融资问题。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将遇到资源约束的瓶颈,而技术创新、较高的科技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在我国日益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今天,企业只能通过转型升级来寻求更好的发展,但是技术的研发、利用需要高昂的资金支持,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才有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支付如此高昂的研发费用,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却显得相形见绌,就连购买现成的整套设备也缺乏充足的资金。另外,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政府政策的倾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信任等,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从一开始就面临融资困境。因此,转型升级对原本就困顿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3、国内国际环保压力大,影响企业形象。首先,政府实行的一系列强制性措施如关闭污染严重、产能低的企业,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遵守和适应环境行为规范,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其次,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已转向技术壁垒。而作为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利用环境保护制度,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和措施。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企业出口成本大为增加,从而降低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阻力;最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不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的好坏,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少。因此,只追求利润,而没有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的企业必将难以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
  三、企业应对资源环境约束的策略
  1、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才能够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更好地落到实处。各类企业,尤其是资源性产品生产部门一定要树立起强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将这种意识融入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废弃物的处置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寻求更好的发展。
  2、寻求技术突破,带动创新发展。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对有能力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在企业内部设置部分科研经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或通过与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目前,大多实力雄厚的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科研基地或实验室,这是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人力、财力相对缺乏的企业来说,可以采取“外向推动”的模式,如接受外部资金、技术的支持,通过与国外技术水平领先企业的合作等方式,实现渐进式的转型与升级。总之,各类企业只有结合自身情况,寻找机会,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提高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3、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节约资源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资源危机意识,使全体公民牢固地树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增强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深入民心的教育,使全体公民,特别是资源性产业从业人员认识到保护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地珍惜和节约资源,有意识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建明.补贴资源性产业的扭曲效应研究——基于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增长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13.3.
[2]李芳.国外水资源约束条件下产业结构优化的经验借鉴.经济视角,2012.10.
[3]方晓敏.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科技创新导报,2013.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459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