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59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4/11/19

作者

-

浏览次数

1890 次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模式的战略调整
  
  提要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十余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短,又脱胎于体制转轨时期,在制度及运行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偏差,要使我国证券市场进入更加健康规范运行轨道,以迎接证券市场发展与开放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就必须对我国证券市场现有的运行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
  中国证券市场从创立至今已有十余年了。其间,证券市场的发展极其迅速,中国经济的证券化率已经超过50%(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脱胎于经济转轨时期,各项制度及运行机制都很不规范,素质不高,竞争力弱。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运行机制和模式,逐步规范化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现时证券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十余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这种发展依赖的是一种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政府导向模式,以至于在运行模式上出现了一系列系统性的偏差。主要有:
  1、整个资本市场庞大但很脆弱。长期倚重数量扩张而不是质量提升和结构改善,倚重零和博弈性质的分配性努力而不是正和博弈性质的生产性努力;市场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完善,竞争力弱;过度强调融资、短期利益、短期“稳定”发展和“活跃市场”,忽视公正博弈、保证投资回报、创造国民财富和保证市场有效运作,从而使得证券市场成为庄家圈钱的场所,投机气氛高涨,市场风险大,发展极不规范。
  2、证券市场的制度性扭曲。基于解决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的证券市场制度安排,由于没有私人街坊的参与,只存在单一的国有借方,从而也就消除了市场的合约基础。非市场合约性质的市场不具备风险拆分、交易与管理功能,从而也就无法通过证券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证券市场各运行机制摩擦冲突,市场的作用扭曲变形。在证券市场内部,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发生矛盾。股票的发行要经过层层行政审批,带有明显的行政干预痕迹,而在交易市场上股票的交易活动却已逐步放开,股票价格水平由买卖双方竞价调节,由于运行机制的差别,造成股票发行与股票交易价差别过大。股票发行价的潜在收益刺激社会公众对新发行股票的购买狂热,使股票极富投机性。制度的冲突与扭曲使证券市场在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等发面的功用无法正常发挥。
  3、市场监管体制和机制不合理。长期依赖国家纵向的直接控制和过度管制,政策市色彩浓厚。重视短期治标而不是长期治本,不能及时地推动各种制度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支持市场运作的制度质量较差,尤其是核心制度发展滞后,难以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期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危机因素。
  4、证券市场具有分割性和不平衡性。形成一个统一的一体化的证券市场体系是我们培育证券市场的目标。从现实看,我们距这种目标还很遥远,市场的分割和不平衡十分严重。产生市场分割的原因在于证券市场形成和组织的分散无序,诸如有人民银行独立组建和牵头组织的证券市场,有专业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独立或联合组建的证券市场,也有地方政府部门单独组建的,这样既有纵向组合,也有横向组合,不同背景的证券市场营运方式所具有的差异,使中国证券市场形成条块式的分割性市场。证券市场不平衡性首先表现在市场分布结构差别大,沿海内地边远地区呈阶梯状分布,证券发行和交易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其次表现在市场品种结构不平衡,债券和股票比例失衡,国债与企业债券比例失衡。
  这些严重的偏差往往使证券市场“自身难保”,证券市场不但自身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而且会扩大系统性风险从而对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必须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迷失进行市场运行的战略调整,要使中国证券市场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从高成本市场转向高效率市场,避免陷入过去的恶性循环,就必须对原有的证券市场运行模式和相关政策进行实质性的战略调整。
  二、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模式的优化调整
  1、由着眼于融资和倚重粗放型的数量扩张的基本策略,转向着眼于投资回报、倚重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结构完善和制度发展的基本策略,改变结构改革和制度发展长期滞后于市场扩张的局面。要医治中国证券市场的痼疾,一是政府的政策必须由过去的基于资金驱动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推进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的企业制度改革,重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整个市场的质量,刺激效率,促进与保障资本和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证券的有效供给。二是建立合理的证券市场定价机制,使价值投资和价值发现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驱动因素,保证市场健全、有效地运行。
  2、市场的运作与发展,由政府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由主要依赖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赖市场机制和法治机制。政府的功能集中于提供并保证实施有利于市场有效运作和健康发展的制度规则,集中于培育和创造良好的市场运作与发展的制度环境;依靠市场调节、微观机制完善和法治秩序保证市场的规范运行。
  3、保持短期行动与战略目标之间一致性和协调性,保持恰当的行动次序、时机、方向、路径和配套性。在制定短期政策和采取短期行动时,注意既避免与长期战略目标相冲突,也避免为以后的行动制造障碍,即在解决旧的发展障碍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避免制造新的发展障碍和历史遗留问题。
  4、在证券市场宏观稳定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注重发展证券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通过市场质量提升、结构改善和微观机制的合理化来控制、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避免高度依赖政府的直接控制和行政稳定措施;注重短期稳定与长期稳定相一致,避免短期稳定措施加大长期风险,损害长期稳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而言之,要实现成功的战略调整,必须注重制度发展,加速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制度创新;注重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提升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注重解决证券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健全的定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功能,促进社会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公正博弈的游戏规则,微观机制和微观功能的健全与完善等等;注重政策视野和改革视野长期化。
  三、我国证券市场战略调整实现途径
  1、注重制度创新,弥补制度缺口,建立有利于市场发育成熟的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快市场准入制度创新。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放宽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条件;逐步允许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完善QFII制度,促进券商合资。其次,加快交易制度创新。加快交易机制的创新,可考虑引进做市商制度,解决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完善佣金制度和交割与清算机制。降低交易风险与交易成本。最后要加快监管制度的创新。由行政监管转向市场监管,循序渐进地放松管制和进行监管改革,促进市场发育,加速经济与金融自由化进程。
  2、加快产品创新和拓展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建立基于市场的金融创新机制,发展多层次、多品种、多渠道的完整市场,实现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引入股份回购方式,加快国有股减持。完善债券品种结构,积极发展企业债券,探索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和中外合作投资基金,促进股市债市以及基金市场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二板市场,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3、加快完善市场主体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包括执业标准、运作质量、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优化市场主体股权结构,逐步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交易所等自律组织和证券公司等市场机构的独立、专业化运作。
  4、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与国际惯例接轨。完善QFII制度,加快推出QDII,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渐进有序开放的战略部署,逐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
  一个健康、发达、具有广度和深度、富有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市场,能将社会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降低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推动建立完整、高效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模式的战略调整奠定了长期性的政策基础。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适时推进证券市场的战略调整,使我国证券市场进入良性的运行轨道。(□文/蒋晓杰)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39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