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9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4/9/29

作者

□文/于 蕾

浏览次数

186 次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人才管理
  [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改革与进步,教育革新被推上我国发展的核心地位,促进了教育形式的创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也顺应时代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从观念、体制等方面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企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管理问题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2日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职业教育始于、兴于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初的美国,就已经开始推行了合作教育,即学校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对学生施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方式。
  我国的第一个职业教育学校是鸦片战争后,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建的“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驾船等相关人才。而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早提倡职业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可以说职业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灵魂。陶行知在留美期间,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开始注意教育与生活联系、教育与实际结合、学校与社会沟通的问题。  
  广东省在全国的教育改革中敢于挑战、创新,在学制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些高考生源差、设施落后、规模小的学校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被挤下来,最后无所去处,社会面临着学生与家长的埋怨与指责。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各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这对当时远离经济、闭门办学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随之产生了“行知办学模式”、“华南模式”等校企合作,实现了联合办学,“荷塘模式”是有学校兴办企业起家,实行校企合一。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管理的重要性
  (一)人才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地位。《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最权威的定义是:“在于组织内部通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能够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很多管理大师纷纷提出的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很显然被彻底的推翻,对保持自我为人才的感觉也不再那么优越。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实施者,必定是工作的核心灵魂,人才管理是指对影响人才发挥作用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不同于其他专家将企业机制、产品、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观点为人才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良好的人才管理,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团队,打造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构建高效的企业机制等,保障并提高了企业的各项竞争力与优势。
  (二)人才管理是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正面临快速发展中的各种阻碍,人才管理的核心管理地位也尤为突出。人才不稳定、人事纠纷、企业管理混乱、无目标等问题在目前的职教项目中较为显著。
  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全国已经处在一个职业教育发展的繁荣时期,全国各大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包括职业教育模式,深受社会的支持和热爱,很多企业也纷纷投向教育事业。但随着职业教育模式的迅速发展,其中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而被大多数管理者所忽略掉的就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团队管理问题。正所谓,人才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若要保证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质量,必须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品质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
  (一)人才角色定位模糊、不明确。由于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项目中,校企双方的人才共同参与工作与管理,就出现了权责不明确,工作定位较模糊,最终导致员工对双方均失去了信赖,人才极为不稳定,为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尤其是在中国现代为“编制至上”的观点,很多代表企业参加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项目的工作人员,在其虚荣心的指引下,使之一直想成为学校编制的人员,并一直以学校的各项标准来衡量企业如何对待自己,便出现了企业在人才管理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
  (二)人才缺乏归属感。即便有员工明确自己在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项目中的定位与角色,但经常会与校企合作中的校方进行横向对比,如比待遇(没有良好的员工住宿环境)、职业发展机遇、在社会上被认可与尊重等。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的员工多是感觉不公平感、缺乏归属感。
  (三)缺乏系统、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在扩张,但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却得不到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或有培训的机构,他们不清楚是用学校教师的标准还是公司职员的标准来为其制定培训体制,导致人才成长非常慢,且容易感到培训疲惫与抵触。任何战略目标均以财务目标的实现来衡量,平衡计分法中提到对组织总体战略目标起到最关键保障作用的是学习与成长,而缺乏学习与成长的事业最终将难以达成战略目标。
  四、应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人才管理突出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面提出的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教育中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一)校企合作人员分工明确。分工明确是工作高效、高质完成的基础与保障,应该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育事业中进行明确分工。
  1、第一种方法。即学校的人员从事教学、学生管理、党务等工作,企业的人员从事生源、就业保障、后勤保障等工作,将学校与企业的工作岗位定位清晰。
  2、第二种方法。建议员工统一由一方来管理,实现统一运筹,这样容易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工作愿景。如人员费用方面存在问题,双方可在利润分配上做调整,但保障了人才的稳定与成长,是双赢的前提。
  (二)建设优秀的团队文化与合理的薪酬机制。团队文化建设是所有企事业共同重视的话题,可真正的企业文化更多体现为企业领导人、管理者的文化,所以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领导人应该率先明确思路、确定企业宗旨、目标、提出要求,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布置给下属去完成,这样的企业文化终将是失败的、无效的。另外,有效的薪酬机制应该让所有员工拥有同等的机会,避免重这头、轻那头的局面。企业应该重视每个人的成长,不能一味地以结果论英雄,这样的薪酬机制只会为企业留住利益青睐者,而非企业的成长伴侣。
  (三)提供系统的员工培训机制。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指示精神,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此种教育模式,但更应该有一批行业的先进分子,组建起优秀的行业培训人员(这也将是一块市场空白)。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将会为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提供有力的人才管理保障。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存在着很多显著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校企双方不能很好地把握、改进这些突出问题,必将有一批类似的教育模式走向萧条。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秀蕾.建立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工会论坛,2008.1.
[2]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3]杨瑞霖.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9.
[4]产婵,李云杰.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11.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7602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