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不断扩大和改革一直是欧盟得以发展的基础,欧盟的这次东扩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意义重大。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也表现在了农业方面。这里先对东欧十国的农业状况作简要的分析,而后介绍一下欧盟新的财政政策和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措施,以及对于未来欧盟农业发展的影响。
2002年12月13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正式批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10个候选国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这是欧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
欧盟东扩后,整个经济区域面积将由原来的320万平方公里,扩增为4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亦将由3.7亿人,增加至4.8亿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这次东扩对于欧盟和世界来说,其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这里重点关注他的农业问题。
我们先通过下面的表格,初步了解一下最新加入欧盟的这十个国家的经济组成概况,以及劳动力人口的分配情况。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十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点,那就是服务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农业所占比重最小。除了波兰,拉脱维亚和斯洛文尼亚以外,农业的从业人数也少于本国其他产业的从业人数。
即使这样,这些国家的农业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对于欧盟原有的15个国家来说,还是普遍偏高的。其从事农业的人口也多于欧盟原有成员国从事农业的人口(见表3)。相对于欧盟先有成员国来说,仍是农业大国。
在入盟候选国中,即使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斯洛文尼亚、匈牙利与捷克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欧盟平均水平的60%,波兰和爱沙尼亚达30%,其它国家则都在30%以下。欧盟有限的共同财政来源主要是从各成员国增值税中提取1%。这些候选国均为低收入国家,在现行政策下将都是共同财政的净受益国。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对于欧盟原有的成员国又高很多,仅波兰一国的农业人口就超过法、德两国农业人口的总和。它们入盟后,将加剧欧盟农产品生产过剩的矛盾和农业价格支持与结构调整的财政负担。
可以说,无论是从农业劳动生产力,还是农业的收入水平上,新加入欧盟的这十个国家,同欧盟原有的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加入欧盟以后的财政补贴方式以及数额一直就是入盟谈判的重点。
2002年10月,欧盟成员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会议,讨论2006年后欧盟财政预算的安排问题。会议达成的协议规定:新成员国在2006年后分阶段享受欧盟的直接农业补贴;自2007年起,该补贴的总支出将在2006年的水平上每年递增1%。农业开支的上限不包括旨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共同农业政策第二支柱。从2004年至2006年,欧盟将拨出230亿欧元作为支持新成员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基金和“团结基金”。欧盟还为这些国家制定了财政补偿机制,以避免它们在入盟后的最初几年成为共同财政的净贡献国。
这项协议很好地解决了农业补贴的问题。早在东扩启动前,德、法就在农业开支上争议不断,东扩谈判以来,农业补贴更成了成员国之间以及欧盟与候选国之间矛盾的焦点。一方面,农业补贴的主要受益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等要求东扩后获得的补贴一点都不能减少;另一方面,共同财政主要贡献国德国等不愿为农业补贴多摊一分钱;与此同时,申请国又要求入盟后马上享受与老成员国相同的农业补贴。种种要求,构成了这次入盟谈判的一个个障碍,好在,经过积极的协调和磋商,这些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这次东扩在对欧盟现有的财政政策有着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欧盟现有的共同农业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次东扩,欧盟成员国于2003年6月26日批准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确定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新框架。
首先,进一步削减农产品价格支持。这次改革方案将2006年后的共同农业支出冻结在2000-2006年的水平(考虑物价因素每年增加1%)。继续削减农产品价格补贴,如谷物支持价格降低5%,在10年内减少10%的种植面积等。
其次,改革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建立“单一农业补贴”制度,向农民提供与农产品生产和价格不挂钩的直接收入补贴,以替代目前对农民提供的各类直接补贴,削减对大农场的直接补贴。将农业直接补贴与欧盟有关环保、食品安全、动物卫生与福利等法规挂钩,规定获得直接补贴的农民,有义务保持农业用地有良好的条件,否则扣减补贴标准。
最后,突出强调支持农村发展,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欧盟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农村发展是欧盟支持的新重点,是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大支柱。原有的欧盟国家在农村的发展和农业人口素质的提高方面,都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农村发展已经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延续,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新入盟的这十个国家,都将在新的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下,不断地使其农村的建设得到发展,农业人口的素质得到提高。
尽管,东扩对欧盟的财政支出和共同农业政策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在面对严峻形势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一定程度上,东扩以及当前形势的发展也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大规模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欧盟可以借助这次机会,改革长久以来庞大的农业财政开支,减少由于补贴而带来的农产品过剩。同时,又可以带动和扶持新成员国相对落后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他们的收入,通过农业收入的提高,带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最终通过税收的方式扩大了欧盟自身的财政收入,可以说,是一条双赢的道路。(□文/苏景楠)
参考文献:
[1]赵昌文,(英)Nigel Swain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文靖著:《世界各国农业经济概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
[3]郑秉文主编:《欧洲发展报告,No.7欧盟东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白靖宸著:《东欧国家农业》,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