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使企业保持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具有整体性、长远性、从属性、方向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其内容包括资金筹集战略,资金运营战略,收益分配战略。
财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耗费、资金投放与资金分配等环节。战略是企业运行的指导思想,带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企业财务战略是对企业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正确合理的企业财务战略可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特点
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战略包含在整体之中。因此,财务战略具有经营战略的一般属性,即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和风险性等特征。
1、整体性 财务战略是以全局及整体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为谋求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的筹划,并从全局的角度规划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与企业的整体行动相一致,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以,凡是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问题,如资本结构、投资方案、财务政策等,都是财务战略要研究的问题。
2、长远性 财务战略的着眼点在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因此可能牺牲一些眼前利益。所以,财务战略应研究长期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企业积累的形成等方面的问题,要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期财务战略方案。
3、方向性 财务战略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持,所以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分析评价企业的发展方向,研究如何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项目上,或为调整企业经营方向提出资金筹集和投放的谋略。
4、风险性 由于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化不定,给企业制定财务战略带来困难。企业财务战略如何适应不可控的理财环境,主要依靠财务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科学的财务战略一旦形成,将会给整个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
5、从属性 企业财务战略必须服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反映企业经营战略总体发展的目标。
以上特征是财务战略问题区别于一般财务问题的基本点。不具备上述特点的财务问题,如短期投资、个别或局部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日常的货币收支及资产、负债的管理等,都是非战略问题,可按常规的方法进行管理。
二、财务战略的构成
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使用和回收与分配等环节。筹集资金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起点,使用资金是财务活动的关键,回收和分配资金是财务活动的归宿。因此,企业财务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资金筹集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企业战略有关的企业筹集资金的目标、原则、规模、渠道、工具和结构等重大问题;(2)资金运营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企业战略有关的资金投放以及运营管理的目标、原则、规模、方向、结构等重大问题;(3)收益分配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企业战略有关的企业纯收益,特别是股利的分配与发放等重大问题。
(一)资金筹集战略
1、融资渠道战略。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需要采取银行信贷、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及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形式和渠道来获得资金。每一种融资渠道都各有利弊,企业不但应考虑自己的特点、优势和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而且还应深入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量、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融资成本及相关风险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同时企业还要在目前经营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2、资本结构战略。企业资本结构一方面是指企业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各种权益性融资工具、债务性融资工具分别在企业总资本和总负债中的构成状况。在不同的利益目标函数驱动下,管理层、权益股东和债权人有不同的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如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理效用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由于企业最基本的发展动力是股东对资本投入回报的追求,所以我们可以将资本结构战略的目标归结于权衡相关利益者利益后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制定企业资本结构战略时,不仅要考虑非负债税收利益、破产成本、代理成本和社会责任支付等直接变量,而且还要考虑周期性因素对企业融资渠道和数量的影响,如商业周期、利率、通胀率、企业的成长性等。
(二)资金运营战略
1、投资战略。投资战略是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其目标由财务战略总目标决定。一般目标可分为利益目标、安全目标和前景目标,另外,在不同投资项目上还有不同的追求。因此,企业在制定投资战略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市场占有率、最佳的现金流量、满意的投资报酬率和长期的合并收益等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商业周期阶段性变化对产业或行业经济特征、投资项目预期现金流量总和及分布和项目折现率的影响。
2、成本战略。成本竞争是企业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企业所有战略最终都会体现在成本上,因而成本战略在企业竞争战略中起核心作用。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产导向性”的传统成本管理日益不适应管理实践的需要。相反,成本管理的目标已上升为“用户满意”乃至“社会福利最大化”,强调以前瞻性的管理手段和战略性的视野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全面成本管理,这使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成本管理,使之成为一种“市场导向性”的战略性成本管理。
3、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企业采取赊销方式时,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等进行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以确保应收账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的实现。
(三)收益分配战略
收益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有效地利用全部资金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收益分配理论主要研究股利的发放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权衡企业的股利政策。长远、稳定的股利政策是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财务战略理论,股利政策要受到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法律、债务条款、现金流量、投资机会等因素,商业周期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企业股利分配战略有剩余股利分配、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分配、固定股利支付率和低正常加额外股利分配等战略方案。至于采取何种方案,要根据对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及投资、融资要求来确定。另外,传统收益分配理论只注重对物质资本的分配而忽视了人力资本的收益权。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对优秀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收益分配战略中突出对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将是收益分配战略研究的重要问题。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财务战略的成功制定和实施离不开一定的制度基础和条件。由于每家企业的财务战略都是在其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效率较高的治理结构能使企业制定出较优的财务战略,提高企业的价值,以较低成本实现企业目标。反之,企业可能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如过分的在职消费、过度投资等,使股东承担较高的代理成本。因此,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绝不能脱离公司治理结构,因为公司治理结构是财务战略决策和管理的制度基础。(□文/柏春红 曹 健)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72~93
[2]LL拜亚斯:战略管理:规划与实施—概念与案例[M],王德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58~17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