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499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14/9/29

作者

□文/叶慧如

浏览次数

564 次

社区便民菜摊存在价值及其建议
  [提要] 正确认识社区便民菜摊的存在价值,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于规范社区管理很有必要。本文在客观分析基础上,提出实施定点定岗定责管理、推进蔬菜零售终端补缺建设、加强蔬菜的安全性监测、推进建立直销模式、发展“便利店-便利菜摊”模式等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便民菜摊;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3日
  笔者所居住的小区,曾经有2家菜摊,发生过打架,现在只有一家。根据我的观察,每天基本上是销售1个小面包车的菜量。摊主和小区居民相处也基本融洽,也没有看到管理人员对他们的干预。由此思考,这是一种模式吗?和现代城市管理相匹配吗?应该怎么看待和管理呢?
  现在,城市里标准化菜场建设有大而全的趋势,菜场超市化,蔬菜、肉类、生鲜、禽蛋样样有,熟食店、快餐店都引进了。但另外一个现象是马路菜摊泛滥,小区门口设摊屡禁不绝。那规范的社区菜摊是否是一个选择呢?关于社区菜摊的存在价值,摊主称可以便民利民,居委干部认为其属于私自设摊,居民认为其顺应需求。同时,也有居民觉得其破坏小区环境,居委、社区干部希望能将其取缔。
  小小一个“社区菜摊”,关系着社区居民的菜篮子,也给基层社会管理者提出了一个不小的考题:现代城市是否需要菜摊?如何更好地倾听社区居民的诉求、平衡各方的意见?能否有两全的管理举措?如何凝聚各方智慧将这个考题回答好?本文通过总结现有便民菜摊的模式,分析其存在的价值,找出其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一、社区便民菜摊现有模式的存在价值
  目前社区便民菜摊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概括来说,存在四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涉及到居民、社区管理者、摊主等三方主体,对于每一种主体来说,这些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一)“社区-农产品基地”直销店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社区居委会出面建立社区菜摊(直销店),社区居委会与农产品基地对接,基地生产的蔬菜直接送到小区内直销店销售,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的新鲜菜。这种“农社对接”的销售方式减少了蔬菜销售的中间环节,平抑了市场菜价,同时与合作方签合同,保证了蔬菜的品质。这一模式的特征在于社区和农产品基地直接建立直销联系,其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于小区居民来说,可以直接从基地买到刚采摘出来的蔬菜瓜果,其新鲜程度一般高于超市提供的产品;同时,由于没有中间环节,降低了蔬菜的销售成本,相对来说销售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对于农产品基地来说,社区给他们提供了直销店面,生产的蔬菜可以及时销售出去,并且有稳定的销售量。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与蔬菜基地直接建立联系,一方面给居民带来各种实惠;另一方面由于和蔬菜基地有合作关系,便于对蔬菜质量的了解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蔬菜的安全;同时,正规化的直营店也便于社区管理,减少对于社区环境的影响。
  (二)“社区-蔬菜公司”菜摊模式。社区居委会与蔬菜公司合作,在辖区内开设“便民绿色菜摊”,这一模式是由社区居委会出面建立社区菜摊,蔬菜公司从蔬菜基地订购蔬菜,再进入社区销售。同时,除了销售蔬菜,蔬菜公司也会销售粮油、蛋类、家禽等。这一模式的特征在于社区和蔬菜公司建立联系,由蔬菜公司开设菜摊。其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于小区居民来说,主要是提供了方便的蔬菜供应,同时也会有粮油等其他生活必需品。对于蔬菜公司来说,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销售店面或摊位,有稳定的销售量。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正规化的店面或摊位也便于社区管理,减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
  (三)“小区-菜农”直销模式。这是小区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内部建立一些菜摊位,吸引附近的菜农前来摆摊卖菜,菜农们主要销售自产的各种时令蔬菜,如冬瓜、苦瓜、空心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这一模式的特征在于社区建立蔬菜摊点,吸引菜农进场经营。其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于小区居民来说,菜农自产自销的蔬菜提供了方便新鲜的蔬菜供应,由于这些菜都是菜农自家生产销售,省去了中间商销售的环节,其价格一般比小区内菜店的菜价便宜,菜农没来之前,社区的菜市因为缺乏竞争,往往形成价格垄断,菜价普遍偏高,菜农摆摊了之后,菜店的蔬菜价格一般都有所下降;菜农自家的菜很新鲜,无公害,价格便宜,这样绿色又便宜的菜吃得舒心。对于菜农来说,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销售摊位,使得自家的蔬菜可以销售出去,获得了额外的经济收入,这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大有好处的。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规划出来的摊位也便于社区管理,减少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吸引附近菜农入场,一方面给居民带来价格和新鲜蔬菜的实惠;另一方面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同时,可以改善社区与附近菜农的关系。
  (四)“小区-流动摊贩”菜摊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社区居委会出面建立社区菜摊,吸引流动商贩入驻。以前总是有一些卖菜小贩在社区里走街串巷地叫卖,或者违规占道经营。这样不但不利于社区卫生秩序的维护,还带来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这一模式的特征在于社区建立蔬菜摊点,引导流动摊贩进场经营,其最初的出发点在于“整治马路摊贩”。这一模式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于小区居民来说,方便了生活。对于流动摊贩来说,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销售摊位,不用再在马路上流动买菜,免受城管围追堵截之苦。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规划出来的摊位也便于社区管理,减少对于社区环境的影响;另外,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二、现有模式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蔬菜来源的有效控制。目前社区菜摊还是采用被动等待蔬菜基地或者蔬菜公司或者菜农菜贩上门推销蔬菜,缺乏对蔬菜来源地的有效选择,一方便难以保证蔬菜的种类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缺乏对蔬菜安全的有效监控,难以做到“追根溯源”。
  (二)社区普遍缺乏对于菜摊的合理布局。虽然目前许多社区建立起来各种模式的便民菜摊,但是往往布局不很合理,或是直接将公共通道变为社区菜摊,或是和社区整体的规划格格不入,或是违规占用绿化带,影响小区的环境。
  (三)“社区菜摊”存在食品卫生隐患。由于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及农用化学品大量施用,菜农或蔬菜基地提供的蔬菜难以保证安全,而社区菜摊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同时,社区菜摊普遍缺乏蔬菜产品产后分级和加工等,蔬菜安全品质不能满足无公害食品的要求。食品摊位生产的食品往往是摊主家庭作坊加工,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四)对社区菜摊缺乏定点定岗定责管理。目前对于社区菜摊的管理,往往只限于将其限定在一定的区域,或者提供简单的摊位,还没有做到定点定岗定责进行管理。
  三、管理建议
  (一)对社区便民菜摊进行定点定岗定责管理。使摊点管理逐步纳入常规化、制度化、标准化轨道,这些便民菜摊根据经营种类不同,划分为多个功能区,菜摊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相应的区域内经营。
  (二)推进蔬菜零售终端补缺建设。基层政府组织需要加强与街乡各社区的对接,进一步了解居民需求,合理确定网点布局,在每个社区至少建一个菜店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网点,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便利。对菜店经营企业的指导,利用优质企业资源,推进连锁化经营,引导蔬菜生产企业开展社区便民菜店(生鲜店)项目,提高蔬菜供应便利度。
  (三)加强蔬菜的安全性监测。为了确保菜品质量,基层政府部门和社区要对入场菜摊有严格的要求,同时,成立由居民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定期对菜摊的蔬菜食品质量进行检查,明确处罚措施,从机制上确保菜品的安全。
  (四)市场化运作,推进建立起直销模式。有基层政府出面,社区参与,与本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连锁直销、品牌配送、检测准出、标识追溯等模式。除了统一形象标识、装修设计和网络配送以外,尽快建立检测中心和专业的配送中心。做到售出的蔬菜都“可追溯”,可以查询到生产基地。
  (五)着眼实际,发展“便利店-便利菜摊”模式。现在小区一般都有便利店,为了便于管理,可以发展“便利店-便利菜摊”模式,综合利用资源条件,协调经营管理活动。
  社区菜摊顺应老百姓需求,如果加以规范引导和有效管理,有利于完善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当前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32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