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现代化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自由调节和政府干预,自由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分析市场自我调控失灵情况下政府干预时机的选择,尽可能使政府的干预能够在相对合理的时机介入,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克服政府干预的失灵。探讨政府干预市场的时机选择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时机选择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0日
从西方发达国家和后现代化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市场调节本身存在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存在,就需要政府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对市场中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理论基础
(一)单靠市场的力量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市场调节达到的经济均衡是一种事后调节,并通过分散决策而完成的均衡,这种经济均衡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这就容易导致国民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所以经济平稳发展的持续性较差。举例来说,近几年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就是经济学中典型的“蛛网波动”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导致养殖业的发展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正是造成猪肉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还有,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经常会导致集体性非理性行为的出现。比如,国民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期,个人的理性选择通常会增加支出购买商品,整体社会中每个人的理性选择叠加在一起,就会导致实际效果的非理性选择,其结果必然会维持甚至加剧通货膨胀。此外,市场参与者往往为追求最高利润,而把资金集中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众多的市场参与者选择相同的投资方向,就会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比如,当前我国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众多的开发商依然在继续加大拿地囤地的速度,房地产投资规模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物质基础。
(二)市场竞争的放任自由会导致垄断的产生。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同的生产成本使得市场参与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这就会导致那些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为追求更大规模经济效益,就会使用一些资本手段,比如通过联合、合并、兼并等形式,形成比较隐蔽的垄断,进而导致市场竞争的失衡扭曲。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在市场经济中,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甚至关系不大的企业的收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地位。
(三)市场机制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导致贫富差距过大。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一些消费者是没有支付能力的,而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这就影响了市场参与者对公共产品提供的热情,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虽然市场可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但不会自动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均衡和公正。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个人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别,从而导致其收入的不均衡,从而导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二、当前我国政府干预市场的时机选择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知道,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这就使得政府干预市场有了内在的必要性。可以说,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政府该如何选择干预市场的时机。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一)在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变化时,政府进行干预。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性,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几乎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之后,政府都会进行干预。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就是三十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一系列提振内需的经济改革措施,比较著名的有“以工代赈”政策,美国政府通过修建大型基础设施,如兴修水利、铁路基建等大型工程,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有名的田纳西水电站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机,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迅即推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的“4万亿”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在当年年底实现了“V”自省反弹,在世界众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或低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虽然当时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后来受到学界不少专家的批评,其政策弊端在后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证实,但任何政策的实施,其效果均具有两面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当时的介入时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二)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干预。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不同的周期,有的行业发展过热,有的行业发展不足,如果行业之间的发展结构失衡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政府进行有效干预。一般来说,政府对一个行业的干预,会选择在该行业发展的过冷或过热两种情况下进行。例如,从2011年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房地产业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时期,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占据了整体国民经济的1/3,其发展的程度过热,我国政府正是鉴于此种情况,从2011年开始,逐步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实质性干预。从对房地产企业的限贷、到对居民购房的利率升高,再到逐步尝试开征房产税,一系列政策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干预过热的房地场市场。房地产的过热发展,挤占了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量资源,而且其带动的一些水泥、钢铁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三)在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不合适的生产关系阻碍时,政府进行干预调整。从本质上来看,政府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是一种干预手段。政府之所以会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在某个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制约。在这时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适当调整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专家建议,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目前我国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就政府方面而言,我国的经济体制中既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方面不高的问题。行政过度干预市场,影响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有关专家分析说,目前大量资源由政府分配,比如利率管制、土地批租、基础设施建设垄断以及许多行政审批等,这种现象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当前在微观经济领域,与“政府”这只手相比,“市场”这只手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而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李克强提出的简政放权、下放政府审批权力等,就是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是一种对经济发展的反向干预,通过减少政府审批、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效率,实现我国经济的升级转型。
(四)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期发展阶段,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中的很多领域已经和世界经济接轨,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但是政府对于金融领域的控制却鲜有减弱,这是基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而考虑的,政府通过大力度的干预金融领域,严格控制外汇市场,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1997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海啸使得那些过早开放国内资本账户的国家损失惨重,而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对金融资本领域的深度干预,使得当时国家躲过了金融海啸的威胁。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但是政府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却始终做得谨小慎微,这种强有力的干预,自有其中的道理。我国国内金融资本力量还比较弱,在同西方先进国家仍具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贸然开放过多领域,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可以说,政府在对金融领域干预的时机选择上,始终以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为考量,干预加强或减弱都是依据国情及周边经济环境的具体变化。
三、结束语
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干预市场的时机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是什么情况下介入最为合适。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当经济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干预,而理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适当退出一些领域的政府干预,也是政府选择性干预市场的表现。从“十八大”以来,本文上述讨论的几个领域,政府干预介入的时机已经到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多领域政府干预的时机将会越来越明显。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共凤台县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秀光.经济自由化与政府干预经济关系之辩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迟福林.抉择:走向公平可持续的市场经济[J].中国中小企业,2012.6.
[3]沈双逸.从西方经济思想到经济法——浅析“政府”与“市场”的地位关系[J].中国市场,2012.26.
[4]乔新生.政府与市场是什么关系[J].学习月刊,2012.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