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0期/工作笔谈/正文

发布时间

2004/11/22

作者

-

浏览次数

2956 次

新的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是对邓小平理论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关于加快发展的思想,是支撑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回答的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与邓小平理论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理论前提都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并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基于对我国25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而提出来的。它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二,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核心都是要发展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我们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败,要靠发展;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其根本点也是要发展生产力。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多次谆谆告诫全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加快发展自己,要利用国际上有利的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推进现代化进程。为了加快发展,邓小平同志还系统阐述了发展的道路论、阶段论、动力论、发展战略论等理论,这些理论被运用于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第三,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都应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否则,我们党就会丧失自己的执政基础,就会失去人民的广泛支持,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也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我们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他强调提出,评价我们的工作,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反对不反对,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发展观中坚持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推动了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发展观。它既是对邓小平理论发展观的继承,又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创新,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它在继承邓小平理论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从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基础出发,更加强调全面、统筹与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了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一,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及人自身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经济发展是同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及人的发展紧密联系的,经济发展决定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及人自身的发展也反过来对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决定性作用。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现象。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需要,还要着眼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二,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统筹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低谷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将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科技教育取得重大进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仍然薄弱;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且在向农村蔓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制还不理想……正因为如此,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国民经济真正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邓小平理论发展观的继承,又推动了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增长方式是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还存在着“有增长无发展”、“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所以,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需要正确的政绩观来印证。目前,在我国有些地方,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必须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没有改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我们不能因为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文/陈辉祥 许向文)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360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