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503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4/11/30

作者

□文/陈晓青

浏览次数

321 次

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思考
  [提要] 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河南省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必须摈弃旧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意义;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一、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1、它是河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各地必须进一步提升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必须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它表现为让现代城市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惠及全体人民,尤其是让农村居民也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它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来源,为“三化”协调发展创造新的条件组合,为“三化”协调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3、它是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确保河南与全国同步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省上下一致地不懈努力。目前,尽管河南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河南发展水平与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
  要实现河南省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必须摈弃旧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1、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农村城镇化。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在于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走城镇化的道路。目前,河南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面临的困难主要是:(1)农业人口差距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达4,300多万;(2)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所能提供的就业空间有限。而且,由于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低,在非农领域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当今河南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市场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农业劳动力转移难度进一步增大。这使河南的城市化面临很多社会和经济问题。河南省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取得平衡,必须制定符合经济规律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河南的城镇化应该贯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尽管大城市的经济效益优于中小城市,但是小城市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这一社会效益方面占有优势。因此,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应走农村城镇化道路,通过发展农村城镇化,使农村小城市成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促使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
  2、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河南省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到2013年底,拥有1亿多人口的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4.3%,低于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怎样探索一条新的途径,既能有效推进城镇化进程又能把农村社会激活,是河南省推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城镇体系包括大城市、中等城市、县城和镇四个层次,但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排除在外。要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走出一条符合河南省实际、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就必须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化体系。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创新和有益探索,是实现就地城镇化的有效形式。所谓就地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向大城市迁移,而是以中小城镇甚至中心村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河南省近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奠定了雄厚基础,表现在以下方面:(1)现代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2)农村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就地城镇化提供了直接动力;(3)河南农民浓厚的乡土情结和共同的社会人文因素是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根据;(4)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有着庞大的农村剩余人口,要把他们都转移到大城市是不现实的。这是倡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就地城镇化最直接的动力因素。
  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破解平原区在加快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瓶颈问题是一次有益探索。怎样破解城镇化与保护耕地、保护大粮仓的矛盾是摆在河南人眼前的重要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整合自然村,把土地利用率较低的分散村庄整合改造成集中连片、紧凑居住的农村社区,把整合出来的土地一部分用于复垦,一部分用于建工厂和城镇,可以有效破解传统农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用地矛盾,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把农村工业化作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持久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引擎器: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工业生产的集聚性和规模化,而工业经济形成的强大规模效益对其他经济产生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吸引各种生产和生活要素在城镇的空间聚集,为城市发展带来信息技术和城市文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渐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主体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工业化还为城镇化提供强大的资金、物质和技术保障。河南要走就地转移的农村城镇化之路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和支撑作用。这是因为在城市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工业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在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压力、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村工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工业化进程。但是,由于受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影响,河南农村工业很难与城市工业化同步并进,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还较低:2013年河南农村工业产值尽管超过了1.8万亿元,但仅占全省工业的17.6%。可见,河南农村工业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充分发展农村工业可以为新型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产业支撑、人口主体等持久的动力要素。
  4、筑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建设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的进步为前提条件:如果城镇化推进过快超越了农业承受能力或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推进城镇化,则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受阻又会反过来制约城镇化发展。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发展现代农业作支撑。陈锡文也表示:要保证城镇化不会发生停滞和逆转,一定要有比较稳定的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2013年达到1,142.7亿斤。这不仅解决了全省上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向国家输出商品粮及粮食制成品400亿斤左右。但是,河南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趋势不断加剧,保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压力越来越重。为此,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须强化农业的基础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新型现代农业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经济高效、产品齐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它既能发挥河南比较优势又能克服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是一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发展新型现代农业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大量的农产品、丰厚的劳动力资源及消费市场等。■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677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