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人才资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配置和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给流动施工企业的人才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初浅看法。
一、人才大量流失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进行,建筑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外流的现象也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目前,一些依靠企业的财力和物力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纷纷“跳槽”外流;一些本来是由单位花钱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成毕业后却不愿回原单位工作;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分配到企业培养几年,即将胜任工作或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却千方百计想办法调走;有些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后,看到企业工作艰苦,效益差,没住房,就自动离岗外出打工;还有的看到企业管理存在种种弊端而丧失工作信心,刻苦自学考研深造,逃离原单位,等等。这些现象在目前一些国有企业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流动施工建筑企业显得更为突出。这些年轻技术干部当中绝大部分是一些有能力、有拚劲、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技术,带走了一些科研成果,更有甚者一人走,带走一批优秀人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已成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毋庸讳言,建筑施工企业除条件艰苦外,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员结构严重失衡,冗员过多,年轻人才的作用难以发挥。由于历史原因,在80、90年代,国有建筑企业受人多实力强观念的影响,没有严格控制人员增长,造成企业冗员过多,包袱沉重。结果造成一方面效益增长与人员增长的比例失调,职工收入水平难以得到更快提升,一些优秀人才的薪酬与付出不成正比,冗员过多造成收入偏低,收入偏低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企业人员太多,尤其是老同志太多。老同志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传、带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发展和作用的发挥,一些年轻人才得不到及时提拔使用,感到人不尽其才,只得离开单位另寻发展。
2、对年轻知识分子的管理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由于刚出校门,部分年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够高,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在心里产生落差,怨声叹气,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不高,以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树立不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教育方法依旧停留在口头上的宣教,停留在一些书本上的大道理,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结合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特别是不能针对年轻干部思想滑坡、吃苦奉献精神不强、进取心差、不珍惜工作岗位等问题,有创造性地展开切实可行、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导致年轻大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离开单位。
3、人才意识缺乏实质性内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吸引、稳定和用好人才工作,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建筑企业远远落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用人机制不灵活,奖惩机制不健全,没有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充分的优厚空间,优秀人才在国企找不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特别是我们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有些单位甚至把新分配的大学生当民工一样使用,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三、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建筑施工企业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古语说得好:“邦之兴,得之人也”。要想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然而鉴于施工企业艰苦、流动、分居等行业特点,吸引留住人才确有一定困难,但只要在年轻技术干部的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企业成为人人向往的“梧桐树林”,必将招来无数的凤凰栖。
第一,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才合理地流动。一个真正有理想、有志向的人,其追求的绝非是简单的经济收入,而是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外企的优势在“高薪”,而国企的优势在“空间”。笔者认为这有一定科学性和现实性。很多人才想到国营企业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中了国营企业独特的“空间”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在“空间”这方面下功夫。现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在基层项目部,有些单位没活干,许多技术人员发挥不了作用;有的单位领导不会挖掘技术人员的发展潜能,简单地认为你学什么专业就干什么专业,别的不许插手等现象。这就必然造成人才浪费,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情绪肯定会有波动,产生压抑感,进而就会产生“走”的念头。避其短,用其长,才能发挥人才最大的优势和效应,才能使优秀人才在与其知识、能力相适应的岗位上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变这种现状。确因专业不对口需要调整交流的人才,要多为他们重新择业创造条件,在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允许科技干部在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岗位协调择业,用其所长,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用单位内的人才小流动稳住人心,留住人才,这样也就保住了人才的优势。
第二,引进激励机制,让人才优胜劣汰。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影响人才发挥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也是人才产生“走”的念头的主要因素。企业要想留得住人才,必须遵循劳动价值规律,奖优罚劣,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用、重奖,对那些不学无术、工作平庸、不思进取的及时淘汰或进行调整,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担当重任。实行政策倾斜,尽力为优秀人才办实事、做好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如果单位效益好,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人才基金,定期选拔青年拔尖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以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强化精神奖励的有效性,使精神奖励和切身利益相挂钩,打破论资排辈的框框,比如职称晋升、级别调整、住房分配等,都要体现贡献大小和激励精神,尤其是对那些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必须重奖;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重罚。只有奖罚分明,奖罚利益关系明显,才能人尽其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三,营造良好环境,让人才健康成长。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引进人才、引进新鲜血液的同时,企业更应不断优化内部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一般都和企业内部环境有关,好的内部环境,容易出成果,出人才,就能吸引人才;反之,则人才流失。因此,要栓心留人必须在优化内部环境上下功夫。一方面,企业要有以解放思想拓宽工作思路,以深化改革突破制度障碍,以加快发展实现历史跨越的勇气,敢于打破体制性障碍,确保人才的成长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待人才的政策。搞好继续教育工作,为广大技术干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要让青年技术骨干在重大科研活动中锻炼,安排青年技术骨干参加重要的学术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大力宣扬青年技术骨干的科研成果和优秀事迹;要经常倾听科技人才的要求和呼声,使他们有话愿意对领导讲,有问题敢向组织提;要从生活上真正关心、体贴,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各种困难;采取诸如联谊之类的活动,为大家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创造条件。这样,大家工作就是苦一些,累一些,生活清贫一些,也不愿外流。
第四、强化品德教育,让人才扎根企业。古人云:“德为才之主”。一个人的学问再高,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作保障,就无法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栋梁之材。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和企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就业方式、分配方式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磨练作风、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通过耐心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年轻技术干部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赞扬与批评,摆正自己与企业与职工的位置。通过耐心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对那些勤奋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以大局为重、以企业为家的年轻技术干部,要广为宣扬,确实德才兼备者,要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扎根企业的良好职业道德。(□文/高福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