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当前世界经济还是由所谓的集群所主导的经济。在全球竞争中,一国欲获得竞争优势,不能只靠全球性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国际上,谈到高科技企业,硅谷的地位不可动摇;在国内,谈到小商品城,大家第一个会想到浙江义乌。据哈佛商学院2002年统计,各国学者的目光纷纷投向企业集群,已经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800余个集群做个详细的研究,企业集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知识管理目前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已经得到全世界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密切关注。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知识资源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经济资源,将成为未来竞争中企业的核心优势。
那么,如何将知识管理应用到企业集群中,来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就这个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
一、企业集群需要知识管理
集群最早的定义是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他把集群定义为在一个由自然和历史共同限定的区域内,其中的中小企业积极的相互作用与当地社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新制度经济学家在其著作威廉姆森《市场和等级组织》中指出,企业集群是在介入纯市场组织和科层制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这种中间性组织是克服市场失灵和科层组织失灵,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这些定义都没有反映企业集群的本质特征。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研究项目把各国学者对于企业集群本质的理解进行了总结。(见表)
从德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者对于企业集群本质特征的理解中可以看出,集群的本质是一个区域性的创新系统。这个系统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并将知识在系统中传播、应用。所以,从企业集群的本质上讲,集群内部需要知识管理。
二、企业集群内知识管理的优势
1、知识的特征要求近距离的交互。所有知识当中,只有20%是那些把对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看法表述出来,让大家看得到、听得到的显性知识,而另外80%的知识和经验深藏于员工的内心,是隐性知识。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因特网、印刷品等途径,显形知识可以以低成本、高效率进行跨地域边界传播;在这种情况下,隐性知识对于构筑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当今知识传播过程就是知识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与显形知识可以编码不同,隐性知识具有难以编码的特性,科技手段对于隐性知识的获取、传播常常是无效的。隐性知识往往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知识隐性特征使知识具有空间的粘滞性。地理的接近仍然是隐性知识交流的主要渠道。集群内部企业间地理位置的接近有利于知识持续、高强度、快速的交换,知识的空间粘滞有利于维护企业或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知识空间粘滞性在产业中的表现使类似产业的企业在空间集聚,这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一个因素。
2、价值链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途径。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形成了众多的理论体系。但在众多的理论体系中,都把知识管理的核心归于知识链的管理。综观有关文献关于知识链的理解,归纳起来知识链就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企业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集成、整合与创新和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
价值链是形成企业集群的核心条件。企业集群内的不同企业机构必须在同一条价值链条上,简单的企业聚集并不能形成企业集群。在这条链条上,布满了集群内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他们有着紧密的分工合作,这些分工合作是围绕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展开的。在链条上,不仅能实现不同企业机构间产品和现金的流动,而且不同企业机构间的专业知识也能在这条价值链上实现流动。企业集群内在的价值链成为将分散的知识聚合的有利途径,从而为知识链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3、良好的社会资本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所谓“社会资本”,目前在学术界最为流行的观点是由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D·普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国内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来获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良好的社会资本是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之一。它不仅能促进企业之间的信任,增强合作意愿,减少交易费用;而且能加快企业间知识的流动,在知识链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主张,在新经济中,一项重要的组织原则是网络、合伙与合作创业。这种有利于创新的合作的成功取决于知识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互惠规范和网络,即社会资本知识链具有促进合作的“粘合剂”作用,确保知识链运行顺畅,使所有成员都从合作中受益。知识链所拥有的创新能力还能吸引新成员加入,扩大知识链规模,众多的知识链形成知识网络。
4、学术性的辅助机构有利于知识创新。在成熟的企业集群周围往往分布着一些学术性的辅助机构,如高等院校和研究院,许多文献也都把某个区域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知识外溢看做是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如著名的硅谷就座落在斯坦福大学的附近,还有对台湾半导体产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业技术研究院,波士顿128路的MIT。这些学术性的辅助机构对于集群内的知识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
许多学者在研究“硅谷现象”的时候,都认为硅谷的起步和发展得益于当地的大学,特别是斯坦福和伯克利分校等重点大学。这两所大学确实具有科技、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他们所培养的优秀科技人才每年有数千人,所造就的学生中有不少就是硅谷科技公司的创业者。
三、企业集群内知识管理的建议
1、加强同周边研究性机构的合作,促进知识的创新。企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创新系统,其知识的获取渠道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实践。要加强同集群周边学术性机构,如大学、研究院的合作,积极地将学术性成果转化为产品,促进集群内部的知识创新。
2、在集群内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集群内统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良好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企业机构间的信任。基于信任的关系网络使知识传播更为有效,甚至竞争对手之间也能够通过知识共享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文/杨 松 林曙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