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在河北省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土地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转移人口;土地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土地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40141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20日
在国家大力发展“三农”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富裕、农民的增收都离不开土地这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农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实物,同时也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由于土地具有这种保障功能,农民不会轻易地将土地转让出去,这不利于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加快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河北省城镇化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河北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河北省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高1.32个百分点,达到48%,但低于53.73%的全国城镇化率,更远落后于北京的86.3%,天津的8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城镇化率还比较低。河北省虽然城镇化率还比较低,但是仍然在稳步推进。
(二)13个设区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河北省13个设区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石家庄市城镇化率最高,为(不含辛集市)55.72%、唐山市排名第二,为54.97%,而定州市为42.77%,与石家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是石家庄,石家庄和唐山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河北省土地存在的问题
(一)河北省土地现状。在2014年6月25日,河北省公布了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截至2009年)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第二次土地调查全省耕地面积(截至2009年)为9,842.03万亩,而第一次土地调查时(1996年10月31日)为10,345.68万亩,短短几年的时间减少了503.65万亩,年均减少38.74万亩。人均耕地由第一次土地调查时的1.60亩减少到2009年的1.40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平均水平。有的县市达不到1.4亩的水平,有的村人均还不到1亩,甚至低于国际公认的0.795 亩的警戒线。
(二)河北省农村人口转移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谓“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在本乡由从事第一产业转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和到本乡镇以外的城镇就业。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涉及到一点是农民由原来从事农业为主转为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为主。从2001年开始,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比较迅速,到2012年末,全省城镇化率达46.8%,而2000年时只有26.33%,提高了20.4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近一倍。河北省城镇人口2000年时为1,757万人,2012年末达到3,411万人。增加的城镇人口中有很多都是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众多的农村人口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这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农村转移人口的土地怎样处理,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河北省农村土地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质量急剧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受到严重污染。2000年对3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结果发现316万hm2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1%。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质量在不断下降,最终太多农产品都丧失了本来应有的口味。现在经常听到西红柿没有味,草莓没有应有的甜味,这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现在,人们都喜欢绿色食品,但是在空气受到污染、污水随意排放、垃圾到处都是的情况下,有多少土地没有被污染,有多少农产品是纯天然绿色的呢?
2、土地存在撂荒现象。在种地收入没有多少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不再耕种自己的土地,有的将土地转让给别人耕种,有的干脆闲置,出现了撂荒现象。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去城镇等打工了,农村留下来的是老人和孩子,没有能力耕种土地,也会导致土地闲置撂荒。农村土地撂荒不仅仅是由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还有规划用地的闲置。经常有建设占用耕地,厂房由于各种原因停建,导致耕地撂荒。
三、解决对策
(一)政府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护土地意识。农民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对土地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就需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只有农民重视土地了,知道了土地的重要性,才能更有效地耕种土地,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要达到农民重视土地这一目的,政府需要加大宣传,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向农民宣传土地的价值,让农民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撂荒土地,不浪费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资源。
(二)政府允许土地流转,增加土地收益。面对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地的情况,可以将他们的土地集中起来,租给愿意耕种的人种,他们每年可以分到一定的收益。只要是转租的收益不少于自己耕种的收益,农民都会乐意转让土地使用权。为了土地承包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从制度上允许土地承包转让。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用土地入股,出租方每年分红。河北省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是分田到户,土地是分散耕种,难以实现机械化,收益不高而且耗财费力。将土地集中起来,在大面积承包的情况下,实现机械化耕种,实现农业化大生产,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农民也得到了实惠,最终实现共赢。
(三)政府增加农业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益。农业要增产,就需要投入。政府应鼓励、支持农民增加农业生产工具的投入。政府除了鼓励、支持农民投入外,还可以从政策上给予优惠。如可以对购买农业机械的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让那些想种地又缺乏资金的人有机会实现耕种的目标。机械化、产业化的实现,即使亩产不增加,土地面积多了,收入也比较可观。
(四)政府帮助建设农副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增加农民种地的热情。2014年,好多蔬菜价格低廉,收入不足以弥补成本。茄子批发价格最低时一斤一角钱,长豆角、冬瓜、西瓜、西葫芦等价格都比较低,种一亩地的收入只有几百元,辛苦劳作一年还不够成本,甚至出现了菜农因为种菜的收入不够还贷自杀的情况。如此低的农产品价格,会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政府应该加快农副产品市场信息渠道的建设,让农民的产品有销售渠道,务农收益能够提高,这样农民才会有继续耕种土地的热情,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
(作者单位: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2.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宗忠,郝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统计与管理,2014.5.
[2]http://www.heb.chinanews.com/hbzy/20140410263356.
[3]靳相木.中国乡村地权变迁的法经济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
[4]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