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507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15/2/5

作者

□文/刘鸿茹

浏览次数

412 次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提要] 我国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企业对研发工作参与度越来越高,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分析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31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研发支出在企业经营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若企业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不合理,则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失去可比性,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现况和经营成果,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评析
  (一)全部资本化。资本化是指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均确认为无形资产投资支出,并摊销未来获得的可得收益,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各会计区间具有可比性,符合配比原则。资本化是基于企业对自身研发项目持乐观预期的态度,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是确认研发会成功,研究开发项目不确定性较大,研发能否成功,能否将研发投入成功转化为未来的经济收益都是未知数,无差别的全部资本化可能会导致虚增资产收益,违背了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原则。
  (二)全部费用化。全部费用化是指企业将发生的所有研发支出全部列作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管研发成功与否,在研发结束后都不确认无形资产投资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做法考虑了研发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企业经营的谨慎性原则,会计处理也相对简易,方便操作。企业较大金额的研发支出若都计入当期损益,则会使企业研发期间的利润偏低,而研发成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时,会计信息无法准确配比,会使企业利润偏高,违背了一致性原则,会计处理价值可能会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研发积极性受挫。
  (三)有条件的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是指企业制定可资本化的具体标准,并分研究、开发阶段进行会计处理,在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对符合条件的支出进行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可以避免一概而论的片面性,但实际操作困难较大,很难准确判断资本化条件,阻碍会计处理有序进行。
  二、我国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际操作进行研究开发阶段划分有难度。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自身存在相互交叉相互重合的部分,无法彻底区分开来,同时企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判断无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增加了实务操作中进行客观合理判断的难度。对企业是否具有完成无形资产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进行判断时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判断内容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二)研究阶段费用化处理不符合配比原则,全部费用化会影响会计利润。研究阶段直接影响着企业后续的各种研发活动,企业在研发阶段各项支出均应费用化计入当期利润,若研发成功则应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也能体现会计信息的配比原则。若研究失败,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坚持研究目标不变,使用新方法进行研究直至研发成功,之前产生的研究费用暂时列入资本化支出,这样就可以体现会计信息的配比原则;另一种是换一个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与后期研究活动关联不大,将其暂时列入资本化的支出,逐渐费用化。若仅仅将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费用化,则会扭曲会计信息质量。同时,研发活动是一项高风险、高失败率、金额支出大的经营活动,若研究失败,高额的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在日后企业缺乏经济利益流入时,则会严重影响企业当期利润,规模小的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使企业研发积极性大大受挫。
  (三)缺乏对有条件资本化风险的有效计量,研发费用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在企业研发支出暂时列入资本化支出还未能成功转入无形资产的阶段,企业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计量,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信息失真。多家企业同时进行某种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在持续过程较长的研发活动中,若一家企业率先研发成功,则会严重影响其他企业所具有的创新型和价值。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披露方式不规范,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具体、模糊不清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会误导信息使用者。
  三、改进研发支出会计信息处理策略
  (一)严格制定阶段划分标准,增设会计处理科目。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不宜太过详细,制定好框架性文件,严格确立会计阶段划分标准。为解决研究阶段费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则的问题,可通过增设会计处理科目,采用暂列资本化支出的方法来解决,核算之前待处理的风险和损失。
  (二)预提研发基金核算研发支出。企业可以从留存收益中预先计提研发基金核算相关利润,尽可能减少研发支出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减少会计利润扭曲,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中小型企业对利润风险的承担能力,增强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三)规范研发支出相关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会计信息披露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每个研发项目都必须明确细化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规范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披露科目,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各个研发项目都应进行具体详细的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披露,遵循适度原则对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避免涉及商业机密。
  四、总结
  企业应根据具体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研发支出会计信息处理方法,严格制定研发阶段划分标准,增设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科目,预提研发基金核算研发支出,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降低研究阶段费用化对会计利润的影响,避免研究阶段费用化处理对信息质量的扭曲,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对研发阶段风险的计量,提高研发支出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企业研发积极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中天信息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晶.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5.6.
[2]孙志宇.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探讨[J].商,2014.3.
[3]姚江红.我国企业内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29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