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的宏微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的EVA业绩评价系统被开发出来。笔者基于对EVA系统理论框架的认识,在对其优缺点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EVA在我国的应用与前景,以及在我国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一、EVA概述
EVA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是西方经济学中“经济收益”的概念。80年代美国的斯腾斯特管理咨询公司以经济收益为原型提出了EVA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定时期的公司税后净利润与投入资本的资金成本之差额,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提取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EVA的基本计算公式是: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则与在同等风险条件下投资者所能在股票和债券的组合上所获得的收益率相等。EVA的基本思想是强调对全部成本费用的计量,尤其要求企业管理者充分考虑股权成本。
经济增加值分析是以企业价值为核心,基于价值管理和价值驱动的企业运营模型。对内可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绩效评价指标、激励制度和投资决策工具;对外可用于公司比较、排名、收购、兼并,以及机构投资工具。如果EVA的值为正,则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的值为负,则表示股东的财富在减少。
二、EVA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EVA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的财富只有超过资源占用的机会成本时,才会产生财富的增值;企业的经营并不只是财务资本的简单运用,而且还是组织、管理生产,使用智力资本和其他无形资产的过程。相比传统财务业绩指标而言,使用EVA能够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责任;由于采用经济增加值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可以避免高估公司利润,真实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同时,由于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绝对值,可以避免采用相对值指标带来的次优化决策问题;经济增加值有利于公司内部的协调和统一,避免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冲突。
但是,EVA就其性质而言属财务业绩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以其为中心的业绩评价系统具有如下缺点:只能对全要素生产过程的结果进行反映,不利于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侧重于财务战略,忽视了对战略过程进行评价,容易削弱企业创造长期财富的能力;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出具体的非财务业绩动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的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的使用情况及其业绩评价。
三、EVA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
80年代中期,以可口可乐、AT&T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企业开始尝试将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引入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将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90年代中期以后,EVA的概念迅速风行欧美,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EVA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目前在众多国际性大公司中,EVA正取代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成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标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正由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向股东权益最大化转变,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依据也逐渐从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转向股东权益价值指标。然而,我国大量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企图尽量减少债务的利息开支来保证利润指标。根据MM理论,权益资本比债务资本的机会成本高得多,这是由于这些负债率极低的公司忽略了资本成本的作用和资本结构的优化。而EVA指标可代替利润指标更好地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激励他们的创造热情,为股东赢得更多的利益,推动中国股市的进一步成熟。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公司资本成本以及经济价值变化的特点,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股票价格密切相关,在欧美发达资本市场已取得显著成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EVA概念必将被我国企业界与学术界普遍认同,EVA的广泛应用也必将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收益,推动中国股市更快地走向成熟。但也要看到,EVA的应用必须适应我国国情,因此我们应努力探索如何将EVA成功地引入我国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四、EVA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EVA带来观念的转变,也在改变人们的行为。EVA管理系统的核心是EVA与薪酬挂钩,使管理人员具有同股东一样的思维与动力,把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职工能够分享他们创造的财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但在我国现有的环境下,引入EVA并运用到实际中却有以下问题值得商榷。第一,我国市场还不是很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也不是很完善,这与EVA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的价值在形式上可分为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可以作假,市场价值可以操纵,而用EVA来评估其价值时又必须以前者为依据。要应用EVA,必须建立一种价值创造导向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商业运作环境。没有相匹配的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EVA的效力将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推广。第二,计算EVA的关键是要正确地确定资本成本。如何确定资本成本,在资本市场完善的情况下原本不是问题,但在国内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在用EVA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时,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比如实际的贷款利率,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数据,则可以依据行业平均水平推算。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如失衡的国内股市供求、偏重国企的上市制度和溺爱国企的信贷政策等。这就造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急需用钱的企业为没钱而发愁,用不着钱的企业为没处花钱而发愁,这样EVA基于银行贷款利率和行业平均资本成本水平确定的资本成本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了。而且,我国股市有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不同股本所追求的目标可能是不一致的。有些股东追求的是经济回报,有些追求的是对别的企业的控制,有些追求的则是GDP、就业和地方税收等,这些不一致又给EVA的运用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五、对EVA系统的几点建议
EVA的支持者认为,EVA不仅是一种业绩评价系统,它的实施还可以形成一个“用于指导和控制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的财务政策、财务程序、财务指标和计量方法的集合”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到这一点,需在三个问题上进行改进:1、彻底的授权问题。EVA的彻底的授权形式应该解决经营单位之间的协调问题。根据管理理论,在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存在着巨大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企业更应倾向于采用多种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2、“模拟”的权益所有者问题。实施EVA必须将经理转变为“准所有者”,以使经理承担与股东同样的风险,与股东具有相同的所有权理念。EVA系统夸大了经理的作用和能力,经理们被假设为具有洞察未来的能力,能够发现并实施所有能够产生EVA的项目,忽视了对员工业绩的评价。3、企业的战略业绩评价问题。EVA系统对非财务资本重视不够。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是正确的,但EVA无法提供诸如产品、员工、创新等方面的过程信息。EVA设计的股东-经理之间的关系是以财务理论中理想的组织形式为基础的,它所关心的是决策的结果,而不是驱动决策结果的过程因素,也就无法揭示财务业绩指标与公司的经营、运作和战略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未说明在信息革命、各种技术革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如何获得成长。从管理会计角度来看,要解决EVA财务业绩评价系统无法解决的全要素使用中的过程反映、同步监督及管理操作问题,必须结合并重视相关非财务“业绩动因”,并对它们进行追踪、分析和掌握,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文/王 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