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一、关于投资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压力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小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后者是为买而卖,意在使用价值;前者则是为卖而买,意在价值本身;后者对使用价值的追求是有限的,前者对价值的追求则是无限的,而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恰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动力。这种追逐是通过将货币转化为资本即投资活动而实现的。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的资本家,起初进行的投资就好比放出一只金鸟,但目的是在回归时,不仅收回金鸟,而且还有金蛋。
当资本的内在贪欲一旦发动,投资活动就会像投入石子的湖面,荡起片片涟漪。即投资范围逐步扩大。这是由于获得剩余价值的内在动机的实现,经常受到与之同样动机的竞争。要克服这种实现的障碍,必须不断地使剩余价值资本化——即投资。
黑格尔曾经指出,恶推动世界的发展进步,该观点恩格斯给予肯定。因此,马克思不仅指出了资本主义残酷性的一面,而且高度赞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的巨大进步。获得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表现为单个资本家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外部运动,并由此引起了竞争,在竞争的强制规律作用下,迫使每个资本家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竭力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不断地进行有利可图的投资活动。马克思在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怎样表现为资本的外部运动,怎样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发生作用,从而怎样成为资本家意识中的动机”时,从三个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
第一,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阐述了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而导致的投资竞争。
第二,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的角度,阐述了固定资产更新引起的投资竞争。
第三,从说明一般利润率和成本价格形成的角度,阐述投资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流动与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争夺较高的利润率而展开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通过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来实现的。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当资本不能在某一部门获得平均利润率时,资本就会流出这一部门,反之则流进这一部门。资本不断地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结果,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减少,产品减少,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利润率升高。而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资本的流入,导致生产增加,产品供给增多,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暂时的均衡。除了原有资本的移动外,新的投资也参与这一角逐中从而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因为资本总是要求有利的投资场所。
二、关于投资来源与实现条件
要投资,就必须要有投资来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剩余价值理论出发,明确指出,剩余价值从资本来,资本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从而指出了资本不过是存量形态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说:“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不断扩大的再生产,是剩余价值不断地资本化过程。在扩大的再生产中,资本来自于剩余价值。不仅如此,马克思的分析还表明,甚至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全部预付资本,不管它的来源如何,都转化为积累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但在生产的巨流中,全部的预付资本,与直接积累的资本即重新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比较起来,总是一个近于消失的量。
马克思通过再生产活动的分析来论述投资实现条件时,做了一个假设,即不变资本的流转包括固定资本的价值周转,最长为一年,这样就把固定资产中游离出来的投资来源假定掉了。这样做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
马克思在分析简单再生产时,提出了要使生产能够顺利运行,生产资料部门必须完成不变资本的补偿,生活资料部门则必须满足工人与资本家的消费需要。
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即从投资的货币资本必须有相应的剩余产品的角度,提出了投资可能的条件。实际上,结合《资本论》第三卷的分析,投资可能实现的条件还必须考虑投资之后产出品的实现问题。如果不能实现,投资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资木论》第三卷谈到了资本过剩和人口过剩问题。这一思想对指导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活动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三、关于投资增长与制度创新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投资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具有双刃性:一方面,随着资本的积聚,单个资本的投资额增大,制度、例如企业制度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新制度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新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投资增长。例如信用制度的建立,使数额巨大的投资需求得以以股份的方式实现,并进而创造出股份公司与股票市场更新的制度。
马克思认为,企业的起源是与协作联系在一起的。确切地说,是与简单协作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维系简单协作的条件,就是企业产生的条件。从简单协作本身来看,主要取决于:第一,简单协作的技术条件。这个条件在封建的手工业中就已经存在;第二,资本积累的最低额度。从经济学上说,这是重要的,没有一定量的资本作为粘合剂,就不可能有现代企业。当然,这是以协作比单个手工劳动的生产率高为前提。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资本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从单个企业演进到股份制,同样伴随着资本最低限额要求的提高。马克思指出:“—个独立的工业企业为进行有效的生产所必需的资本最低限额,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这种情况在竞争中表现为:只要新的较贵的生产设备普遍得到采用,较小的资本在将来就会被排除在这种生产之外。只是在各生产部门机器发明的初期,较小的资本才能在这些部门独立执行职能。
从简单协作到工厂企业的建立是单个资本积聚的结果,由投资的最低额度增长导致制度的创新……可看成投资推动的制度变革。但从单个资本到股份制企业的诞生,却是由投资巨额需求拉动的制度创新。马克思认为,股份制企业的诞生不是资本积聚的结果,而是信用制度作用的结果。信用采取股份的方式筹集了大企业需要的资本金,并由此衍生一系列的金融制度,如证券交易所等,形成了资本市场。
四、马克思投资理论的现实意义
尽管马克思构建其投资理论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不尽相同,但其理论分析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外贸需求构成的。要使经济正常运行,必须同时启动这三只轮子。目前,外贸需求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国内消费需求由于居民一方面实际收入减少,购买力降低,另一方面对未来的经济颇感忧虑,需求平淡。因此,启动经济很大程度上要寄希望于投资需求。有鉴于此,政府这两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图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谓用心良苦。
针对目前我国投资的实际状况,要启动企业的投资,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增加企业对未来的信心。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好转,外贸出口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国内经济也开始回升。根据马克思理论分析,经济周期的低谷,正是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极好时机,各类投资品价格较低,目前投资项目建成时,正好赶上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因此,要使企业明了这个道理,把目前的扩大投资需求同以后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二是解决企业的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国民收人的流向已经发生改变,居民成为资金供给的重要来源,现在居民储蓄有7万多亿。大力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让居民参与投资活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投资来源,改善企业的金融结构。
三是政府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改变传统观念。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创造新机会以取得新的优势。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强化管理,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赢得市场,取得较多的剩余价值,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投资理论培训和投资模拟训练,增强其投资能力,丰富其投资经验。组建投资咨询机构,加强企业与科研部门的合作。
五是以制度创新推进投资需求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需要通过资本纽带,组建较大的企业集团,让众多的小资本集中为较大的资本,以进行规模投资,涉足高新技术领域,通过资本优势取得竞争优势,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文/郝忠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