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2期/市场营销/正文

发布时间

2004/11/22

作者

-

浏览次数

6077 次

世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提要 90年代以来,世界跨国公司、特别是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跨国公司注重长远战略性投资。他们在华投资技术转让比较积极,经营规范,管理先进,注重人才开发,积极推进当地化。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而且在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促进信息通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原因,并对主要发达国家在华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掌握不同国家的投资规律,以便为落后省区所借鉴,最终缩短东西部地区差异。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原因
  早在1999年9月《财富》杂志的调查报告中就显示,近95%的跨国公司将中国视为未来5年最理想的投资地区。如今,《财富》杂志500家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厂、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的制造厂家,已将他们的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跨国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100多个研发中心。那么,什么原因促使外商看好中国市场呢?
  1、为未来而竞争。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有效的经济改革已使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的首要追求目标,致力于中国市场竞争取胜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首要任务。进入9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战略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一种新的“为未来而竞争”的战略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具体到中国市场而言,跨国公司就不仅要考虑中国市场的现实价值,更要考察它在未来全球竞争格局中的价值。正是基于“为未来而竞争”,许多跨国公司以新兴市场、成长性市场的视角来认识进入中国的重要性。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百废待兴,市场增长有巨大空间,市场潜力很大。虽然现在中国投资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投资回报,但未来5年、10年带来的长期利益却是巨大的。
  2、长期利润的重要源泉。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如航空运输、对外贸易、金融、保险等领域逐步开放,金融环境的日益完善,外汇市场管制的放松,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都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向更高战略转移创造了条件。另外,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市场的最主要动机集中于看重中国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以及获取高额利润。其他处于技术扩展、延长产品线和竞争角度的考虑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3、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过去大量国际游资都被吸引到美国。由于目前美国经济趋缓,美联储连续降息,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减缓,长期滞留在美国市场的一部分游资,必然要寻找新的出口。那么,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这对于世界众多投资者来说无疑产生了投资驱动作用。
  4、亚洲市场的新支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不仅是考虑到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同时也考虑到在整个亚洲地区的意义。“占领中国市场,拓展亚洲市场”成了许多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
  二、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分布
  (1)跨国公司投资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项目数量占全部外商投资项目的73%之多。(表1)
  (2)跨国公司投资集中在东部地区。截至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项目占全部批准的项目约81%,实际使用的外资比重投资高达86%。(表2)
  2、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区位选择。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在诸多相关理论研究中,以香港城市大学经济系关荫强教授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郑国汉教授的研究成果最为典型。他们应用中国20个区域从1985年至1995年的数据,用经济计量模型估计了区域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优惠实施、优惠政策、工资成本、教育水平和业已存在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等因素对外资的吸引作用,计算了各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在均衡水平和收敛趋势,以及实际外资量与均衡量之间的收敛情况。通过各方面的实证研究和观察,总结出决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五个主要变量:(1)与国际、国内及当地市场的关联程度;(2)工资率、工人素质,以及失业率、城市化进程等;(3)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制定的政策、法规、尤其是税收情况;(4)当地基础设施状况;(5)聚集经济效应。研究表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最集中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次是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5年中国对外经贸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王志乐教授对30家德国和日本在华投资的231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1%的项目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和陕西等中西部省区只有21个项目,仅占项目总数的9%,相当多的中西部省区并没有项目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又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个地区最为集中,分别占全部项目数的16.8%、35.5%和33.8%。表3说明了美、日、韩、德、英等五个跨国公司来源国的在华区域分布情况。
  (1)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港澳地区以其与中国内地的天然联系,而成为内地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截至2000年,香港、澳门分列内地吸引外资总额的第一位与第十位。根据外经贸部外资统计,1999年内地吸收香港直接投资项目5876个(占同期总数的34.36%),合同港资金额130.48亿美元(占同期合同外资金额的31.46%),实际使用港资158.43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9.22%),比上年分别上升24.96%、21%和15.96%。截至1999年底,内地共吸收港资项目184823个,合同港资金额3096亿美元,实际使用港资1545.58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内地吸引外资总数的54%、50%和50%。目前香港仍为内地吸收外资的最大来源地。
  据外经贸部统计,1999年内地吸引澳门直接投资项目255个,同比下降3.41%;合同金额4.35亿美元,同比上升31.82%;实际使用金额3.3亿美元,同比下降24.63%。截至1999年底,内地共吸引澳门直接投资项目6419个,合同金额93.17亿美元,实际投资36.58亿美元。澳门对内地投资在外商对中国投资中居第10位。从投资分布看,大多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其次是其他东部沿海地区。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
  台商赴祖国大陆始于1983年,真正大批投资则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视之后。
  具体区位分布特征分析如下:
  1)港澳地区在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从区位模式上呈现出一种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以1993年香港对内地的直接投资为例,该年度合同总额为7156870万美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分别为6472551万美元、504213万美元、180106万美元,各占90.4%、7.07%和2.52%。
  2)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在空间上一直存在分散化趋势,并且总体上向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扩散。广东。福建、海南、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是最优区位。
  3)港澳地区在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近年来出现空间渐次转移的明显区位动态特征。其基本态势是从华南地区向北方省份转移;由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转移,但主要集中于中南部省份。
  (2)日韩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1)日资企业投资逐步向华东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倾斜,与这一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因素等有关。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日本企业的投资很快由中国北部的大连和北京,以及华南的广东转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据统计,1996年、1997年、1998年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各为9458家、10510家和11620家,其中上海分别为1797家、2019家和2305家,分别占19.0%、19.2%、19.8%,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江苏省次之,辽宁省列第三位。如果就日资企业1997年在中国各省市的投资情况与1994年相比,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增长了5倍、7.2倍和9.6倍。
  2)韩资企业的投资集中于环渤海地区。截至2002年,中国共批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8517个,协议韩资金额为222.88亿美元,实际利用122.28亿美元。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集中在山东、天津、辽宁等环渤海地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费用。而且,环渤海地区的各级政府都把韩资企业作为引资的重点,在各方面给予优惠,这也是吸引韩资企业在该地区集中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3)日资和韩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区位动态具有一定的类似性,基本都是由环渤海地区向华东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引进外资政策的改变,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凸现。
  4)日资和韩资企业的投资已表现出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和城郊发展的趋势。上海、广州、大连和青岛等大城市周边地区的郊区由于接近中心城市,投资环境整治较好,作为新兴的投资区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始于1980年,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华投资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实际投资金额上仅次于香港,居所有对华直接投资国家及地区第二位(截至1999年)。
  1)美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分布在中国全境除台湾和青海之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华东地区,在内地的投资目前所占比例较小。
  2)从具体情况看,美国对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三个直辖市的直接投资尤其积极。以上海为例,截至1998年5月底,美国已在上海兴办美资企业2283家,合同金额33.44亿美元,分别占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2.8%和10.6%。美国对上海投资的合同金额占其同期对华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8.3%。同时,在对华直接投资的世界最大的100家工业跨国公司中,在上海投资的为55家企业,其中美国占了20家。
  3)随着我国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美国企业开始加快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步伐。2002年6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上海汽车、广西柳州五菱签署了共同建设微型车生产基地的最终协议。8月,摩托罗拉公司也在四川省乐山市参股建设了一家世界级的芯片厂,而此前摩托罗拉已在成都建立了软件中心。尽管如此,由于美国投资项目的资本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当前美国投资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主的地区布局战略不会马上改变。
  (4)德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欧盟作为与美、日抗衡的三大经济实体之一,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是美日的劲敌。据统计,1979年至1998年在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170.5亿美元中,来自英、德、法、意、荷五国,德直接投资为157.33亿美元,占欧盟总额的92.3%。其中,英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最大,为65.40亿美元,德国以34.38亿美元次之,法国以25.62亿美元居第三位。这表明英国和德国在欧盟对华投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德国著名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997年9月至1998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对134家德国在华投资企业的系统调查,德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区位分布情况如下表:












  从德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区位分布来看,有如下特征:
  1)德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良好的地区。上述被调查企业中,近70%来自上海、江苏、北京、山东和天津等五个地区。上海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浦东地区的开发,这一地区更为德国投资者所看好。德国在华投资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生产工业消费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比较发达,使德国这类投资企业的产品有了广阔的销路。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有极为丰富的科技人才,还有大连、天津、烟台、青岛等重要港口。而且,这里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热点地区,德国加强这一地区的直接投资,符合其亚太战略的需要。
  2)德资企业在广东、福建地区的投资低于其他外商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在被调查的德资企业中,只有25%的企业设在经济特区,其中在广东的德资企业占7.6%,远远低于全国一般外商在广东的投资项目所占的比重(26%)。这主要是因为在其他地区同样可以享受到与经济特区对等的优惠政策。而且广东、福建等地区重工业基础相对较差,不利于德国企业加工工业的配套与技术转让。
  3)德资企业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较少。在被调查的德资企业中,只有3.6%的企业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这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差,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不够有较大关系。(□文/高 洁 汪宽文)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8040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