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2期/市场营销/正文

发布时间

2004/11/22

作者

-

浏览次数

6051 次

中国童装产业中低端市场的发展现状
  
——以“中国童装之都”织里镇为例
  提要 织里是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全国童装产量的21%以上。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匮乏、生产安全隐患、员工权益缺乏保障等问题已成为织里人所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而走品牌战略,打造中国童装名牌,大力发展中档产品,从而进军国际市场,已成为织里童装产业、乃至中国童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又随着中国的入世,给国内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织里的童装业也同样面临着市场的选择,这也就看我们如何去面对当前的问题和困境,如何去打造中国的品牌?
  一、织里童装产业概况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北临南太湖,南接318国道和长湖申航线,地理位置特殊,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捷。下辖46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人口18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8万。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43.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530元,财政收入2.5亿元。织里镇是全国知名的童装基地,这里家家户户连着童装、做着与童装相关相系的产业,全镇年生产加工的童装过亿件,产值达40余亿元,占据了全国童装市场21%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
  织里童装产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的前身是轻纺绣品市场,当时形容织里人是“在家一台‘洋机’绣枕套,出门一人肩挑背扛跑单帮”(注:织里方言称缝纫机为“洋机”)。凭着浙江人的聪慧心智、灵巧双手,凭着浙江人“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的顽强劲头,织里的轻纺产品在江浙一带有了一定的影响。加上近几年,织里镇瞄准了“娃娃消费”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明确产业定位,更是找准了一条特色兴业的发展路子。据2002年不完全统计。全镇有7万多人专门从事童装产业,现有童装生产企业6000余家,拥有中高速缝纫机65000多台,电脑绣花机2142台。从事绣花、印花、砂洗等相关产业经营企业1652家,从事面料、辅料、缝纫机销售等配套行业经营企业2154家,以及37个联托运站。目前,织里镇拥有中国织里国际童装市场和中国织里商城两大市场,市场日均人流量3万余人,日销售童装40万件(套),是浙江省十五个重点市场之一。2003年童装产量1.8亿余件(套),产值40多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和销售基地。织里童装以其款式新、价格低的特点受到广大客商的欢迎,产品主要包括儿童到青少年各个不同年龄段,各式童装一应俱全。每季童装款式多达400多种,产品辐射28个省、市、自治区的115个大中城市,不少产品还远销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
  二、织里童装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产品档次结构不合理
  织里童装产业的崛起,是依托成本优势大力发展低端产品发展起来的,而在低端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通常一件衣服厂家只能赚几元钱,而且这样的毛利也每况愈下。这样就使低端产品这个市场供应充裕,品种琳琅满目,绝大多数企业又都集中在低端大路产品这块“蛋糕”上,以至于造成在这个市场层面中竞争愈演愈烈,价格越压越低。对此织里的童装经营户的确是深有体会的,织里的童装经营户绝大多数是小型童装企业,全部精力投入在低端的童装生产和销售上,尽管是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但企业的效益还是不高,产品的毛利率一直没有上升反而呈逐步下降的态势。
  为什么米老鼠、巴布豆、丽婴房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可以标出比成本高几倍乃至十倍的价格,而在市场上仍然那么畅销呢?那主要是他们在产品的开发与品牌的营销上下了很大的投资,使他们的产品和品牌形象与大多数的产品有着明显的差别,从而使他们赢得了不同的市场层面。因而以现如今织里的童装业的产业结构布局是很难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的,也很难适应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
  其次是过去的十几年中,织里童装业的发展,主要是市场总体规模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主要是单位成本和价格的竞争。虽然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也已形成了一些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规模在1000人以上)。因此这也是织里童装业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二)人力资源的匮乏
  近年来,随着织里童装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形成了多个童装生产基地,这种相对聚集的童装生产链形式(包括电脑绣花,印花,设备销售维修,面料辅料经营,托运等一系列配套产业),有利于提高效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从而降低成本。这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童装企业纷纷投资和迁移湖州织里,同时广大的本地农民也相继投资办厂,使得“中国童装之都”迎来了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到目前为止,织里已有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21个省份的童装企业450家,占全镇新增童装企业的40%;拥有缝纫机1.5万台,占全镇缝纫机总量五分之一以上。由于产业规模的急剧膨胀,造成了员工大量短缺。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上半年童装生产旺季到来之际,在318国道织里段,展开了一场场“招工大战”:童装厂的经营者们每天从早到晚等在路旁,挂着安徽、江苏、湖南等地牌照的长途大巴一停,他们便蜂拥而上“拉工”。有备而来的外来务工者便争相讨价还价,“做一件童装多少工钱?”“车间有没有空调?”“伙食好不好?”
  “益华”的厂长沈月方十分感慨地说:“做了10多年的童装,还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外来务工者’居然挑选起了‘老板’。”“益华”由于业务稳定,工人收入较高,总算比别人抢了先,这两天把78台机的工人都招满了。来自安徽的吴军说,今年到“益华”打工的安徽老乡有40多人,其中有好几对夫妻。沈月方打算腾出几间宿舍给他们作夫妻房。但是,对于那些中小型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说:“整整一个星期了,我也没招到一个工人。”这位业主需要15名工人,在他眼里,现在招工无疑比“找工作还难”。
  由于近年来全镇童装加工企业猛增1000多家,高速缝纫机也增加了数万台,童装产业呈现出“放量扩张”的势头,这使得缝纫工特别是熟练缝纫工十分抢手。在缝纫工严重短缺同时,还产生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在织里的“招工市场”上还衍生出了一批非法掮客。这些非法掮客以外地人为主,其手中常操纵十几个缝纫工资源,以每人200元的费用向企业老板“中介”。此举被广大企业主视为“恶意炒作民工”,但是企业主为了早日招到缝纫工,也就不得不通过这些非法掮客“中介”。此类恶意炒作行为如不加以规范引导,很容易造成劳动力资源的黑市垄断现象,后果最为严重的是,他们常常操纵企业员工成批地跳槽,这对于进入正常运作的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三)员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产业规模的急剧膨胀,大量新增的本地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属于没有注册的家庭作坊,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其次,大量涌入的外地企业由于没有固定厂房(一般都租用当地的楼盘作为厂房),其规模一般又较大,一旦造成亏本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再者,由于织里特殊的结算方式(一般到年底结清员工工资和其它各项债务),因此很难加强对他们的约束,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2003年3月,织里就上演了一场“哄抢大战”,不过被哄抢的对象却是打工者。本想以厂里的机器等物抵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的16个打工者终于没能保住这些东西,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后,这家童装厂就被蜂拥而至的30多个债主洗劫一空。这家厂名叫“棒小子童装企划”,位于织里富民路192号。老板叫钱登州,温州人。“抢东西”的都说这家厂老板欠了他们的钱。这些人包括面料商、售货商甚至还有卖大米的杂货店老板。在听说该厂老板逃跑了之后,这些债主团结一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队”。
  “棒小子”厂在一座三层楼房里,一楼是厨房和销售门面,二楼是车间和老板的卧室,三楼是工人住宿处外加一个车间,缝纫机不过十台。据工人们介绍,早上10点,老板娘说出去买点菜,可一出去就没影了。“棒小子”被哄抢,本来想以此来抵没拿到手的工资的愿望落了空。在这里打工的16个安庆的打工者心凉了。他们在这里干了5个多月,连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拿到。据了解,16个人5个月的工资合计有6万余元。“快过年了,我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据他们反映。
  失信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在拿织里童装基地的信誉作赌注。这是在砸织里童装市场的信用,这是在砸我们自己的饭碗!
  (四)以聚居为基础的生产经营存在的安全隐患
  织里童装基地的形成,是以个私工商户的聚集为前提的。然而,各个童装园区不仅是生活社区,而且是生产和经营聚集地。生活聚集和生产、经营聚集相缠结,具有显著的“浙江村”的重要特征。在各个童装园区里,工商户的住所和生产车间常常是合一的。由于为了降低成本,因此空间使用极为节省。在个私经营户中占绝大数的中小生产者(一般规模在25台缝纫机以下),通常是底楼是办公室和仓库,中间楼层是生产车间,顶层是居住场所。由于这样的布局,给生产经营和生活居住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2002年8月27日凌晨不幸还是在浙江省湖州织里童装基地发生了。这场发生于织里镇彩纷路33号、35号两家童装生产企业的重大火灾,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从事故现场的情况看,火是从彩纷路35号这家童装生产企业的一楼的熨烫车间和仓库,向上蔓延,并殃及到33号。在火灾中丧生的4名死者都是女性,据分析可能是半夜,女工还要找衣服,丧失了逃生的机会。起火的房子今年才竣工,两家企业一家叫织里杰杰童装厂,另一家还没名字;后者没有工商登记,前者的登记已经过期。镇里的一位干部心有余悸地说,“这个企业情况还算好,要是发生在老的童装厂,死的恐怕就是14个、24个!”
  早在2001年底,省消防总队在检查织里童装基地的大量的三合一企业时,现场令人触目惊心,并危言:“火神祝融盯着你‘童装之都’,我们只能祈求这把‘火灾悬剑’永远不要掉下来。但一旦掉下来呢?”现在的不幸是我们最不愿见到的。按照工商部门统计,织里有2800家童装企业(其余为无证家庭作坊)。而按镇政府估计,共有6000家左右,其中“三合一”企业约有90%以上,有数万名员工住在厂房内,消防隐患十分严重。
  三、织里童装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的入世,织里童装的低档产品的发展方针明显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左右陷入困境的同时,我们要凭着浙江人特有的聪明才智,冲破传统的枷锁,使织里的童装重现活力,从而使织里童装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首先,对于企业在产品档次上面临的困境,我们要突破价格战的重围,发展中高档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走品牌之路。因为在如今国内的童装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商场的童装丰富多彩,款式、色彩、面料让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面对琳琅满目的童装,消费者却时常抱怨孩子的衣服不好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的怪现象呢?其原因就是不是嫌衣服太贵,就是嫌质量太差。
  我国有3亿儿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童装大国”,就算每个儿童一年添置一件衣服,年销售量就达3亿件。由于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对童装的需要仍以中档产品为主,而那些无品牌的童装,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大多数无商标、无型号,制工粗糙。目前儿童服装市场已出现奔“两头”的趋势:要么商家经营的全是高档品,价位高得只能适合少数消费者;要么档次太低,质量难以令人满意。而国内产品基本上还处于低档产品,国外进入中国的大都属于高档产品,对于适合于国内广大消费层次需要的中档产品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因此,走品牌路线,大力开发中档产品已成为国内童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大童装生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要紧跟市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产品,从而尽快占领国内中档产品市场,提高国产童装的品牌效益,增强与国外知名品牌的竞争力,并在高档产品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已成为织里童装发展的当务之急。
  其次,面对近年来的员工短缺和出现非法掮客的现象,我们政府机构要加大就业信息的宣传,组织到各地劳动力市场进行集体招工,或者与外省市部分不发达地区的某些县市结成互帮对子,由我们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的机会,而由当地的政府组织和输送劳动力。这不但解决了当地员工匮乏的问题,而且也为不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民兄弟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机会。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马路招工市场”和非法掮客,我们要加大打击力度,组织公安部门予以严厉打击和取缔。再者,要在原有的职业介绍所(由织里镇劳动管理办公室成立于1991年,是湖州地区最早的职业介绍所之一)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加以整顿,充分发挥职介所的作用。与此同时,公安部门要加强外来人员的暂住证管理,这不但有利于本地的治安管理,而且有利于职介所介绍的成功率,从而使织里的劳动力市场进入有序运作的良性循环。
  第三,至于外来打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的问题,这还是要从劳动力市场的源头抓起。在各企业招工的同时,我们要加强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约束。在企业主和员工达成招工协议的同时,彼此要签订劳动力使用合同,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不愿签定劳工合同的企业要予以严厉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要给予勒令停业整顿的处罚。再者,作为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管理,严格审核企业的资产值和偿债能力。对于那些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非法企业要予以坚决取缔,以免扰乱市场。同时,在政府的管理部门下设置一个外来打工人员权益保护中心,保护外来打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调解外来打工人员与企业主之间的劳工纠纷。
  第四,要逐步改变以聚居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模式,解决广大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和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力合作,在政府机构的正确引导下,广大房地产商大力开发厂房型居宅。把生产车间和生活居住地严格地区分开来,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各企业要增强消防措施,配备各类消防器材,培养广大员工的消防意识,做到防范患于未然。再者,政府要筹资在近期内建立一个覆盖全部童装生产企业的消防网络,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伍,确立“五分钟到达事故现场”的快速反应机制。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已经历了一次创业。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我们所要面临的是织里人的二次创业,走出织里童装走低端产品路线的误区,走品牌战略,打造中国童装名牌,大力发展中档产品,填补国内中档产品市场的空白,从而进军国际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童装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已成为织里童装产业乃至中国童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邵 斌)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209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