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2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4/11/22

作者

-

浏览次数

3918 次

会计确认标准及创新
  
本质上,财务会计是一个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开放的信息系统。它主要运用确认和计量,处理财务数据,使之转化为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告(主要是财务报表)的传递,供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信贷和其他类似的经济决策。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其实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程序组成,四个程序各有自己的功能。但确认和计量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在整个会计行为中起导向(决策)作用。一般来说,每一次交易与事项发生,若能做出正确的确认,并给予可靠的计量,则只要遵循复式簿记技术,符合财务报告框架,就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与相关,并有足够的透明度。会计确认作为会计循环的起始环节,是计量乃至整个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无论在财务会计的理论概念还是会计实务的操作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会计确认的概念
  会计确认在西方早期的会计文献中已有论述,不过都是同计量、记录、报告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的,“确认”一词的运用则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开始的。把确认作为一个专门概念和理论研究,是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开始的。
FASB在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导致该项目从财务报表中予以剔除的变动。”随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文告《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也对会计确认进行了定义,认为“确认是将符合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计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它涉及到以文字和金额表示一个项目并将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总额。”
  我国对会计确认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葛家澍教授的观点。他在《会计学导论》一书中认为:“所谓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予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认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还要确定已记录和加工了的信息是否全部列入会计报表和如何列入报表。”并指出,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初次确认是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进行具体的判断、选择、归类,以便信息能被复式簿记系统正式接收和记录。而再确认则是在初次确认的基础上将记录在会计系统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浓缩,或通过归类、组合、汇总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将其列示在财务报表上。简单讲,初次确认解决的是记录问题,再确认则解决的是报告问题。
  从上述三种会计确认的概念可以归纳出,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哪些经济业务或项目应该进入会计系统。(应否)。应否确认是识别会计反映的质的范围,解决交易的定性问题。受会计对象的限制,应否确认的必要条件是交易必须具有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但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些交易即使属于会计对象的范围,能否正式记录仍受会计假设、基本会计原则及实际会计标准的制约。
  2、进入会计系统的项目应记录什么会计要素。(如何)
  3、何时确认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何时)何时确认,即选择确认的时间基础,它与会计分期假设相联系,实际上是从分期角度判断记录的期间范围。
  4、所确认的金额是多少。包括上述四个问题的会计确认是一个广义的界定,会计计量是包含在会计确认中的,是会计确认的一个组成内容。而事实上,确认和计量是密切相关、难以分割的,确认是计量的前提,而计量则是把已确认的项目加以定量化列入财务报表的必要手段。但会计计量在会计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争议较大,观点也较多,有必要对会计计量进行专门的研究。笔者认为,会计确认应该采用一个狭义的界定,即只指经济业务应否、如何、何时进入会计系统,而以多大的数额计入则属于会计计量的问题。
  二、会计确认标准的传统模式
  会计确认标准作为会计系统予以确认的会计事项所应具有的特征,是现代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得以运行的有力保障。会计确认解决“经济业务应否进入会计系统”问题的关键点就是会计确认标准的选择。会计确认概念决定会计确认标准的选择,会计确认概念的具体化就是会计确认标准。
  会计确认标准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确认标准;二是具体确认标准。基本确认标准是会计系统予以确认的会计事项所应具有的共性特征;而具体确认标准必须联系具体会计目标和每个要素特殊的定义和性质,是不同会计事项的个性特征。本文主要讨论基本确认标准。
  FASB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认为:“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的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的确认标准。(1)定义——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2)可计量性——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3)相关性——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可靠性——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IASC在1989年发布的文告《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如果符合下列标准,就应当确认一个符合要素定义的项目:(1)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流入或流出企业;(2)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比较FASB和IASC的会计确认标准,两者均认为会计确认标准包括符合要素定义、可计量性、可靠性,均强调会计确认应遵循重要性原则。FASB还强调会计确认应满足相关性标准和效益大于成本原则;IASC还认为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国内学者在研究会计确认标准时,一般以FASB为借鉴,认可“符合要素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标准。
  传统的会计确认模式强调,凡同时符合上述标准的会计事项被确认为相应的会计要素并纳入财务报表中,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标准的信息则被摒弃在财务报表之外。这些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度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二十年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经济、网络时代,按照传统的确认标准所生成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批评,会计确认模式面临创新的压力与挑战。结合美国证券交易会(SEC)委员Steven M.H.Wallman的观点,我们可以归纳出传统会计确认标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潜在的相关项目由于不符合确认标准而被忽略。仅以资产为例,现行会计侧重“土地资本、厂房、设备”等有形物质资产,不注重“知识、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网络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符合资产的定义,但不符合可计量性、可靠性会计确认标准而被拒之会计系统之外。
  2、由于某些被称为惯例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原因,越来越无用的项目却依然包含在报表中。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哪些有用,有多少用,由信息使用者决定,并不由会计人员确定,会计人员只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提供分类汇总的各类信息。实际上有时没被分类汇总的信息可能更有用。这就必然导致大量的无用项目仍然包含在报表中。
  3、对非会计类专业的信息使用者而言,他们不清楚为什么有用的信息不包含在财务报表中,而无用的信息却包含在财务报表中。
  传统会计确认标准的局限性,为会计确认标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三、会计确认标准的创新模式
  (一)Wallman的创新模式。Wallman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未来之二:彩色方法》一文中,对会计确认标准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会计确认标准的选择应建立在为用户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上,其焦点应在于一个项目是否为企业财务披露的一部分,而不是该项目是否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他将原有的单一标准扩展成为一个具有多层次内在结构的会计确认标准体系,其基本构成如下:
  第一层次,满足现有确认标准的项目。满足现有确认标准的项目必然是企业最相关、也最为可靠的信息。因此,该标准所确认的信息构成了财务报告最核心的部分——财务报表。
  第二层次,可能存在可靠性问题的项目。例如研究开发费用、广告支出、品牌、企业长期积累的无形价值以及花费在顾客满意度上的支出等。
  第三层次,可能存在可靠性和定义双重问题的项目。例如顾客满意度的信息。
  第四层次,不符合要素定义标准的项目。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风险计量实践。
  第五层次,存在定义、可靠性以及可计量性问题的项目。例如企业持续经营的价值、企业的智力资本以及企业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价值。
  根据会计确认的形式不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将Wallman的创新模式合并为以下三个层次:
  1、核心层次,即“第一层次”,此类信息按现有会计理论体系确认为财务报表项目。
  2、紧密层次,即“第二层次”,此类信息不进入财务报表项目,而以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公司临时公告等形式披露。
  3、松散层次,包括“第三、四、五层次”,对于该层次的项目,会计确认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分别披露于企业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信息公告、工作总结、战略规划等。此类由企业披露的项目,称为主动确认;还有一类披露是由市场完成的,称为被动披露。
  (二)对创新模式的评析。Wallman提出的“彩色模式”,打破了传统财务报表仅以确认和不确认作为信息披露唯一标准的结构。Wallman认为传统财务报告的这种处理是一种“黑白模式”,即要么确认,要么不确认,不是黑就是白。因此他针对FASB第5号概念公告所确定的四条确认标准,一项一项地分别予以考虑,建立了他所说的分为五个层面的彩色报告模式。可以说其思路是创造性的,令人耳目一新。
  彩色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将会计确认标准分为五个层次,各层次均需满足相关性标准,即创新会计确认标准以决策有用性为中心,改变了传统会计确认标准以能否纳入财务报表体系为中心的观点,这样可使许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能够进入会计系统,提高会计信息终端用户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的社会形象,减少对会计职业的批评。第二,在创新模式下,由于放宽了企业经济信息进入财务报告的限制,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第三,与传统模式相比,Wallman所构想的创新模式与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与企业会计信息的动态发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从而更能有效地满足各类会计信息终端用户的差异性需求。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我们应在Wallma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确认标准体系。(□文/张芳芳 陈东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662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