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学生党建、团建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调动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绩效,增强学校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M高校辅导员队伍为研究对象,该校辅导员队伍存在“二元制”雇佣模式,将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分为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及努力绩效。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辅导员工作绩效可以分为四个维度,不同身份性质下的M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不同,M高校在编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高于非在编人员。在结论基础上,本文对M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提出积极建议。
关键词:身份差异;工作绩效;管理建议
本文为2014年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以某高校为例”(课题编号:XC2140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以M高校为例
收录日期:2015年2月5日
一、M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M高校是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主要由江苏省代管。目前,该校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局面。该校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多个,有本科专业50多个。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多人,教职工2,000多人。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有198人,其中编制内辅导员83人,编制外辅导员115人,编制外辅导员主要包括人事代理制与人才派遣制人员。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工作绩效是所有组织追求的目标,高校也不例外,工作绩效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陈文府(2013)认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双规制”用工模式,“双规制”强调了员工身份的差异,不同的身份性质,意味着员工在人格、待遇以及机会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身份不平等,会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限制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他还认为,将“双规制”用工转化为“单轨制”用工,对于提升企业效率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以M高校辅导员队伍为例,该校辅导员包括编制内与编制外两种雇佣模式,由于身份性质的差异,M高校辅导员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本文认为辅导员身份差异与工作绩效可能存在重要关系。为此,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X1:M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可以分为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与努力绩效四个维度。
假设X2: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工作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X3: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工作绩效显著高于编外人员。
假设X4: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及努力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X5: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及努力绩效显著高于非在编辅导员。
三、数据的收集
本次问卷调查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的基本采集,包括M高校辅导员的性别、年龄、婚姻、雇佣身份等,第二部分为工作绩效量表问卷,该问卷参考了方兵(2011)改编的问卷量表,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适当的修改,共有21道题项组成,21道题项依次编码为T1、T2、T3…T20、T21。采用里克特5点计分方式,“1”表示非常不认同、“5”表示非常认同,均正向计分,同意程度依次增强。本人通过电子邮件、实地发放等途径,向M高校辅导员发放工作绩效问卷量表160份,共回收问卷143份,删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为137份。
四、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M辅导员身份差异的描述性统计。本文M高校辅导员样本总量共计137人,编内辅导员66人,占样本总数的48.2%;编外辅导员71人,占样本总数的51.8%。
(二)工作绩效量表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1、工作绩效量表效度检验。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工作绩效量表的KMO值等于0.814,X2=1707.009,df=210,P=0.000<0.05,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根据Kaiser(1974)的观点,进行因素分析时,KMO值至少在0.6以上,而本研究量表KMO值在0.8以上,说明工作绩效量表呈现的性质为良好的标准,表示变量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变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成分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结果,得出共有4个初始特征值大于1,说明经过因子分析法抽出的共同因素共有4个,四个共同因素可以解释65.473%的总变异量。旋转后的因素矩阵,采用最大方差法,周转时需要进行25次迭代换算。从转轴后的成分矩阵中,我们发现:共同因素一,包含“T7.在学校里我会妥善处理自己的工作;T8.学院领导对我的工作表现恨关心;T9.工作上遇到问题,我会向身边同事请教;T10.同事工作遇到困难,我会会机遇帮助;T11.对工作目标的设定,我有一定的发言权;T12.考核时,允许自我评价”六题。共同因素二,包含“T16.我时常向领导提出工作上的建议;T18.我努力完成各项工作;T17.我会按时完成工作;T19.遇到困难,我会积极处理;T20.我乐于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额外力量;T21.我愿意一直留在学校工作”六题。共同因素三,包含“T1.我知晓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T2.我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适应工作需要;T3.学院能及时向我反馈工作质量;T4.考评结果与我的报酬挂钩;T5.工作目标的设定学校会尊重我的意见;T6.我会接受组织给我安排的工作”六题。共同因素四,包含“T13.我在工作中会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T14.我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满足工作需要;T15.我在工作中对工作内容进行改进,以便适应学校发展”三题。我们将共同因素一命名为“人际绩效”,将共同因素二命名为“努力绩效”,将共同因素三命名为“任务绩效”,将共同因素四命名为“适应绩效”。
2、工绩效量表的信度检验。工作绩效量表整体ɑ系数为0.0902,任务绩效的ɑ系数为0.863,人际绩效的ɑ系数为0.891,适应绩效的ɑ系数为0.807,努力绩效的ɑ系数为0.865。工作绩效及各维度的ɑ系数均在0.8以上,工作绩效量表整体内部一致性非常好。
总之,经过效度与信度检验分析,工作绩效量表内部一致性高,量表稳定可靠。假设X1成立,即M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可以分为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与努力绩效四个维度。
(三)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工作绩效差异性检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由于方差方程的F值=8.048,p=0.005<0.05,达到了显著0.05显著水平,表示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工作绩效两组样本方差不相等。所以应当看“假设方差不相等”栏的t值,t值等于2.261,df=123.061,p=0.026<0.05,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说明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工作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假设X2成立。平均数的差值等于0.16455,说明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编外人员,假设X3成立。
(四)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工作绩效各维度的差异性检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知,就任务绩效而言,t值等于1.489,df=129.747,p=0.003<0.05,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说明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任务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数的差值等于0.18111,说明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任务绩效高于编外辅导员。就人际绩效而言,t值等于1.489,df=129.747,p=0.032<0.05,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说明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人际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数的差值等于0.16941,说明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人际绩效高于编外人员。就适应绩效而言,t值等于3.086,df=132.945,p=0.002<0.05,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说明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适应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数的差值等于0.21774,说明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适应绩效高于编外人员。就努力绩效而言,t值等于1.226,df=125.133,p=0.023<0.05,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说明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努力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数的差值等于0.09510,说明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努力绩效高于编外人员。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及努力绩效存在显著区别,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及努力绩效显著高于编外辅导员,本研究的假设X4与X5成立。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M高校辅导员队伍为研究对,该校辅导员存在编内与编外两种雇佣方式,辅导员雇佣身份差异。本文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运用SPSS分析工具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效度与信度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等,对M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差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本文的研究假设。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M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可以划分为任务绩效、人际绩效、适应绩效与努力绩效四个维度;(2)M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下的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不同;(3)M高校编内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显著高于编外人员。
六、管理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证实,M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差异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编内辅导员的工作绩效显著高于编外辅导员。为积极推动M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提高,本文提出下述管理建议:
(一)保留辅导员进入编制的渠道。编外辅导员与编内辅导员相比,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编外辅导员难免会有心理落差,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与部分辅导员的接触,笔者感受到编外辅导员的组织归属感不强,工作安全感下降,一系列负面心理,不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保留辅导员进入编制的渠道,让一些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有机会进入编制内,这样有助于激励编外辅导员努力工作。为此,建议M高校开辟辅导员进编渠道,每年拿出一定的编制,向辅导员队伍适当倾斜。
(二)推进辅导员合同制用工。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结束了多年的养老保险双轨制,从制度上消除分配不公的局面。本人认为,二元制用工不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结束二元制用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建议M高校积极推进辅导员合同制用工,从体制上消除不公正的待遇,真正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组织氛围。
(三)提高辅导员薪酬水平。绩效考评是评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一环,也是辅导员队伍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辅导员在学生一线工作,肩负着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开展,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提升,对和谐校园的建立,对校园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M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辅导员的工作条件,提高辅导员的收入水准。良好的物质保障,较高的收入水平,有助于提高组织凝聚力,增强辅导员的组织认同度。绩效考核应当以辅导员的工作实绩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综合辅导员自评、学院评与学生评等。考核结果要与个人的职务、职称等挂钩,并做到有奖有罚,对于不称职的辅导员可以调离岗位。另外,对于表现突出的辅导员,要树立典型,积极宣传,充分发挥先进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附.国有企业员工身份平等与忠诚度[J].国有经济评论,2013.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