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3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7

作者

文/吴伯芹

浏览次数

5416 次

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
  我国GDP从1995年国家经济实现“软着路”以来一直以7%左右的增长率发展,可以说实现了逐年稳步有序发展的局面;但通胀率的变化却不是那么让人乐观,由90年代末开始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研究的焦点。通胀率究竟处于何种水平才会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最低的问题成为众多学者议论的中心。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发展的自然通胀率是多少?在我国理论界有许多学者推崇“零”通货率,事实上,在我国“零通胀率”和我国的现实经济状况有很大的距离。本文试图从我国历年有关经济发展状况和通货率的统计数据出发,在利用动态总供给模型的基础上,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我国经济能够顺利发展的平台。
  一、模型的构建
  关于通胀率的问题,西方的经济学者有种种解释,但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货币数量化的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个方面是使用总供给和总需求解释,包括从需求和从供给两个角度的解释;第三个方面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其中第二个方面是众多学者分析的中心。
  下面,我们试图从供给这方面着手对所提出的问题建立数据模型: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联立经验菲利普斯曲线,生产函数和工资加成定价方程,建立一个标准的动态总供给模型:

            
式中:Ρ为当年的价格水平,Ρ-1为上一年的价格水平,a为一参数,y和y*分别为当年的实际GDP和潜在GDP。
  下面我们考虑成本对于价格的影响,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成本对于价格的影响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因素,即原材料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总体价格的变动;另一个方面是存在于企业技术、管理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等一系列方面的外在因素。尤其在我国,由于企业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国民经济体制及结构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使得外在因素对于总体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显著。总之,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即使在正常的年产量水平,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短缺,引起短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之间相互替代,拉动总的价格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使得总价格上了一个台阶。但由于滞带效应以及在一定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平均速度的波动幅度很小,使得价格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台阶上进行较小范围内的起伏,我们称这个台阶为“价格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1-1)改写为:


  κ为一个时期的“价格平台”,又由

         得关于通胀率与GDP之间的关系:

式中

  由于k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所以λ相对也是稳定的,我们先称之为“通胀率平台”。由于y-y*是每年实际的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因此在这里我们称:

为GDP缺口率记为y。在同时考虑原材料价格外生变动因素的基础上,上式可以简写为:
              
  对于GDP的增长率我们用γ来表示,则:
又由于:             ,         

则:        
  上式是在当年的GDP已经知道的情况下,我们算得的每年GDP的实际增长率。但在实际运用中,国家首先对当年GDP的增长率进行预测,然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宏观调控,使得经济向着预定的目标稳定的发展。为了和实际运用相符合,我们在上式的基础上,可以将GDP的增长率模型假设为:
                                     
            (1-3)
  将(1-2)和(1-3)两式联立,我们就可以得到每年GDP的增长率γt和通胀率πt变量之间的经济关系模型:


  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试图建立的模型。
  对于这个模型,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1)关于通货膨胀率的把握。一般而言,通胀率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未预期到的通胀率,即价格上升(下降)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就没有像想到价格会上涨(下降)的问题。另一种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这种情况是经济学界的学者们很难把握的类型。西方经济学家在作宏观动态分析时,为了便利,往往假设通胀率预期为简单的适应性预期πe=πt-1。但预料之中的通胀率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这有点像物理学上运动中物体的惯性,所以这种简单的适应性预期不太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事实上,按照经济运行的周期特征,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上年的通货膨胀率较高,但只要上年的通胀率比前年的通胀率低,也就是经济正处于紧缩期,则本年度的通胀率一般也低于上年的膨胀率;反之,则具有相同的周期特征。由此分析,我们将预期通胀率设定为线性形式:

  (2)关于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y*的估算。要想对上述模型进行计量方面的分析,首先就要对潜在GDP进行估算。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多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曲线拟合的形式来估算。我们取1978年以后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分布观察分析得知指数函数的拟合效果要高一些。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直接采用了指数函数回归模型。也就是,以时间t为自变量,年度实际GDP为因变量,设函数形式为:

  t1代表1992年之前的年份,t2表示1992年之后的年份。之所以以1992作为分界点,是由于从1992年以后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开始稳定有序的发展。利用Eviews软件我们就可以得到回归结果,在此基础上可以算得潜在GDP增长率的估计值可以达到10%以上。
  二、结合模型的分析
  由模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增长率与通胀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而是由GDP缺口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增长率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当年GDP缺口率发生变化,进一步引发了通胀率的升高或是降低。
  下面我们对它们的发展变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由我国70年代以来的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呈现由低到高然后又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幅度不是特别明显;然而通胀率的起伏变化却是很大,由70年代末的7%左右上升到80年代末的18%又下降为90年代末的零点以下。如果结合模型分析其成因,我们不难看出:在1984年以前GDP的实际增长率稍微低于潜在的增长率,但自1984年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加大,国家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跟不上,以至于产生经济过热的情况,使得实际的增长率高于潜在的增长率引发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当国家意识到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开始付诸于实践时,由于政策运用得不成熟,虽然经济的发展出现平稳增长的势头,但出现了通货膨胀率持续为负的局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货紧缩。尽管目前我国的通货紧缩为轻度的,而且对前期的高通胀与价格泡沫具有一定的矫正性,与其伴随的不是经济的衰退而是较快的经济增长,但由于物价指数的滑落不止,市场需求不足,消费缺乏热点,不少企业陷入困境,金融业蒙受重大损失,劳动就业出现困难,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以上分析,我们也就回到了本文在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即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什么水平才会使其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小?我们设当经济增长率γt为10%左右时,πte=2πt-1πt-2=0,此时πt等于常数λ,此时的通胀率也就是经济发展的自然通胀率,即前面所提及的“通胀率平台”。也许有人会对πte设定为零的合理性产生疑问。事实上,λ之所以被认为自然的,主要是因为其是由特定时期的生产效率、供给效率引起的,不受γt和πte的影响,社会公众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引发通胀预期。如果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我们可以得出λ大约为7%。有人也许会惊讶于我国的通胀率怎么会远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所要求的3%的水平。事实上,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过渡时期,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发展模式、供给结构以及较低的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经济增长率存在很大的水分,这就不难解释为何通胀率水平会如此之高了。要想真正的摆脱这种局面,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由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通胀率在逐步的由负转为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走出通货紧缩的局面。尤其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使得国家加大了在医疗方面的财政支出;2004年国家加大农费税改革力度,以及对农产品的价格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我国的物价指数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上扬。这些外部因素使我国总供求均衡价格上升,缓松了通货紧缩。可见,要扭转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乏力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就需要盯住适度通胀率这个目标,配合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扩大投资和消费,尤其是民间投资和启动消费的各种信贷。(□文/吴伯芹)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40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