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更是老龄人口中的弱势群体。本文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与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养老消费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14日
一、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与消费现状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难题日渐突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更是老龄人口中的弱势群体。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大范围地实施了新农合,农村养老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新变化,养老难题有了新的变化趋势。为妥善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需要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和消费情况作细致翔实的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分层和整群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取了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共24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一)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差距较大。(图1)根据图1所示,在240名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中,最高的收入为95,000元,最低的仅为100元,二者差距较大,说明目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在 10,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70%,反映出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偏低,养老保障有待加强。
(二)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消费水平偏低。(图2)数据显示,60%的被调查者养老消费在10,000元以下,农村老年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其中,农村老年人养老消费最高为48,400元,最低为300元。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的消费大多由子女承担,例如购买生活必需品、药品及家用电器等用品。
(三)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消费动力不足。经统计,农村老年人养老平均年收入为8,980元,平均年消费为3,415元,平均年消费仅为平均年收入的38%。数据表明,农村老年人消费有剩余,养老收入中逾60%用于储蓄,反映出目前农村老年人消费水平较低,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四)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以与子女同居为主。调查显示,71%的农村老年人与子女一起生活,27%的被访者与老伴儿同居或独居,只有个别被调查者采取其他方式养老,而选择在养老院养老的被访者数量为零,表明农村受传统家庭观念影响较深。其中,选择与老伴儿同居或独居的老年人,其子女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不能与老人长期居住,也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由老年人自理。
(五)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调查中,44.78%的被访者健康状况良好,52.61%的被访者有慢性病但能够自理,还有一小部分不能自理,需要子女或老伴儿照顾。调查表明,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意识淡薄,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宣传和引导。同时,反映出目前农村医疗体制仍不健全,医疗质量普遍偏低。
二、河北省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老年人平均寿命增长,患病率高,自理能力弱,老年人大多数都有慢性病。结合家庭情况、农村医疗状况和养老状况,分析农村养老问题。
(一)河北省农村老年人收入来源比较匮乏。农村老年人的子女数量相对较多,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分配是农村老年人养老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大多数的职业是在家务农,还有一些是个体或职员职工。农村老年人子女的收入来源较少,年收入较少,并且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给农村老人养老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问题突出。由于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及生活状况也存在差距。若交通道路及交通工具状态良好,农村老年人的就医治疗状况则相对及时,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使得治疗效果一般,这给农村老人养老带来障碍。
(三)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较为单一。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大多数是和子女同居,与老伴同居或独居的较少。养老方式单一,给农村老年人养老带来一定难度。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到城市工作的农村人数增多,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致使农村子女与老人在生活空间上分离,对老人生活和健康状况的关怀度减少。众多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发展并在城市定居,将老人独自留在了家乡,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等原因,使得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程度下降。这种情况也给农村老年人养老带来不便。
(四)河北省政府补贴和农村养老保险较少。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来源于子女供给、政府补贴、养老保险和其他财产收入,但政府补贴和农村养老保险所带来的收入较少,农村养老金较少,根本达不到保险的条件。同时,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养老制度与现实相脱离。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全面推广需要更多的时间,并加强推广程度。由于受储蓄养老观念的影响,农村老人的年支出较少,从而导致他们的业余爱好较少,娱乐方式单一,养老幸福指数偏低。
三、对策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养老收入。农民务农收入水平低,致使农村养老经济支持不足。调查及资料显示,农村经济结构与方式单一,大部分人以耕种为主,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农村要改变单一的经济发展结构。农村应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大棚种植,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生态区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宣传吸引市民前来观光,从而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村民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大面积种植不同的作物,以此来增加收入。政府要做的不是靠强制的措施来压制人们,而应该协调区域发展,让外出的农民工能在自己家的门口打工,并且提高其收入水平,从而改善农村养老经济支持不足的情况。
(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就医条件。根据调查访问结果,农村老年人所获收入大部分还是依靠子女,政府补贴和救助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但还有极少数孤寡老人们会因没有子女而十分担心养老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补贴救助力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另外,政府应该关注没有子女赡养的农村老年人,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真正能够让农村老年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三)建立社区式养老形式,改善单一的养老方式。通过对农村养老方式的调查,可以发现农村养老方式单一,大多老人是与子女同居,但是子女在外工作就对老人的照料较少。针对大量的“空巢”老人,我们应积极发展新的养老方式。例如,建立社区式养老,一个村或几个村组成一个社区,建立养老院或在村里成立“敬老、爱老”小组定时定批帮助老人,关心和照顾自理能力差、“空巢”老人和那些子女无暇照顾的老年人,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四)丰富农村老年人业余生活,提高其养老生活幸福指数。调查表明,农村老年人在闲暇时间活动形式单一,除了下棋、看戏、打牌之外,没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农村定期开展老年人歌唱比赛活动,组织老年人参加广场舞,成立老年戏剧爱好社,还可以定期在村里播放露天电影,完善农村公共基本健身设施,不断丰富农村老年人业余生活,让老年人也能够充分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昱阳.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N].人民日报,2011.4.29.7.
[2]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11.1.
[3]夏敏,韩旭峰,韩建民.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李思思.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