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提出,对于基层社会而言,要探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途径。笔者以大学生为对象,围绕其参与城市社区服务等新时期思政教育侧重点入手,推动基层社会参与。
关键词:社区服务;大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参与;社区服务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问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B14GL059);河北行政学院年度项目:“河北省城市社区组织服务功能研究”(课题编号:2014XYKT0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1日
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构成,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精英分子,因其具有更大潜力和可能性而成为国家建设和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准新时期思政教育侧重点,无论是对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对现代化国家、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实践不够、学用脱节、言教有余、身教不足以及思路方法创新有限等问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与国家、社会治理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存在一定差距。要重视大学生在社会治理中特别是参与城市社区服务中的有益作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现提出如下分析及策略:
一、以社会参与促进学用一致
要继续发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传统优势,由教师主导,带领学生广泛涉猎经典理论和主流价值,开阔视野,提升认识水平;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以认识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坚守理论阵地。在此基础上,开设课外实践板块并增加其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方面要继续挖掘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理论转化的积极推动作用。从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志愿活动等角度出发,提供交流和锻炼的平台,集结有志青年在社团活动中转化知识,提升素养。另一方面要开辟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设置接触社会、走进社区的课外实践环节,将其与基层社会建设和治理对接。具体而言,校方和教师提供专业性指导,鼓励学生体验社会、进驻社区,参与诸如社会公益事业、社区公共服务、对困难低保群众志愿帮扶等社会活动,通过“接地气”、参与式、丰富鲜活的实践活动深化所学,历练品性,增强认识判断、合作交往、服务创造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尽可能熟悉我国基层社会现实,更主动地贴近群众,感知他们最平实的生活和最迫切的需求,为公益事业和基层服务贡献一份力量,并从中意识到自身价值何在、尚存差距何在、努力方向何在,从而抵住外部干扰,脚踏实地的努力。
二、以行为示范形成榜样引导
优化现有的考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自身的人生信仰、理想追求、思路方法以及追求过程中的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诸多实际努力展示给学生,用思想政治素质指导实践的现实样板和真实范例说服和打动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带动学生,做学生道德和行动的楷模,使之看到理想信念落地生根的样子,加深感性认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向实践转化。
继续健全侧重效果检验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倒逼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促进教师作用更好发挥。在评价体系中合理体现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增加对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考量,并将评价指标分解细化,避免只注重理论识记和唯分数论。可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一次完整接触、独立或协助其完成一项工作、参与一场邻里纠纷的调解、经历一次弱势群体需求调查、深入社区社会组织一天的实际工作、提供一种志愿服务等等;定期撰写提交真实的心得体会,发现自身不足,总结进步和收获。完成任务过程中可以随时向教师咨询,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此外,还应明确设定教师职责、目标要求和考核激励标准,优化对其考核激励机制。
三、以思路创新应对不良影响
减少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使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加顺利,更具吸引力,更有实用价值。第一,抓住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师要特别重视抓住主要矛盾,注重与“学生领袖”(非正式组织召集人等号召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学生)和“问题学生”(有实际困难或某种心理障碍的学生)的联系,为其提供谈心、倾诉和求助途径,由点带面地关注学生群体思想动向,及时沟通,有效引导,有针对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第二,注重情感投入。教育事业是一种良心事业,工作的内容和场合并不局限于工作时间、课堂以及书本知识,需要智力、精力乃至情感的投入。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随时跟进学生,追踪效果。了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娱乐方式,适当融入其中,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增加共性,赢得认同;第三,运用现代技术。现代化的问题还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化解。借助现代化技术设备特别是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学生建立联系,进入他们的社交圈,减少与学生交流的时空障碍。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侧重注重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实践阶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使之适应现代化社会治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更高要求,进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营造更加文明规范的社会秩序和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关系。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亚丽,黄晓雪.以思政工作创新促和谐社区建设——石家庄市裕华区实施心理减压计划的启示[J].共产党员,2012.9.
[2]张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