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商流为物流前导,物流为商流保障。本文从典型电商淘宝的物流规则着手,得出当代电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框架基本成型的结论。从不断提升客户价值角度,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双十一;电子商务;应急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日
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为51.8%,意味着我国的社会消费正逐渐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架马车。在当代商贸活动的某些合适的时点上会发生消费需求集中、快速、大量释放,从而对社会物流保障体系造成较大冲击,使得其保障能力直达瓶颈从而服务水平提升受到显著影响。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商流是物流的前导,物流是商流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需要商家高度重视协调两者的同步发展。
一、“双十一”——当代电商成功发掘商机集中释放消费需求
“双十一”,原本不具有特定的含义——直到2010年淘宝的一次大规模网上促销之后。2010年11月11日前后,中国互联网上发生了当时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淘宝网上众多商家推出5折优惠促销活动。当天仅淘宝商城就创下单日10亿元左右的销售纪录。紧接着2011年“双十一”,淘宝全网销售52亿左右,相当于每一个中国人当天花费了4块钱。2012年的“双十一”,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2010年的三倍多,占当年10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日均零售额的31.2%。2013年的“双十一”,天猫及淘宝的总成交额破300亿元,达350.19亿元。2014年的“双十一”,天猫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物流订单2.78亿。从2009年到2014年,“双十一”已经从天猫扩散到全电商平台,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工信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网络购物交易额将占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9%,约为3万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11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4.1%,相距9%的目标还需要努力翻番,网购的增长潜力由此可见一斑。电商交易量的稳步、快速增长,给物流行业特别是快递业带来发展空间。但在类似于“双十一”这样的时点,对配套的应急物流保障管理体系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企业应急物流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应急物流的内涵。应急物流是相对于常规物流而言的。一种观点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这一角度的应急物流所受的约束比较多;另一种观点是《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对应急物流的定义:应急物流是指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第一种观点侧重于为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紧急物流保障措施;第二种观点侧重于为了满足突发但可预知的物流需求,非常规性地组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两种观点涉及的应急物流的引致因素明显不一样。结合本文的选题,将应急物流的引致因素的锁定为应对突发但可预知的物流保障需求,即电商面对的市场需求井喷前提下对于物流保障的强烈需求,即所谓的企业应急物流。
(二)企业应急物流的特征。企业应急物流不同于公共自然灾害情境下的应急物流,其特征与其不尽相同。其主要特征为:非常规性、强时效性、物流量不均衡性、强经济性。
1、非常规性。非常规性的主要体现是物流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幅非常规地增加。有的流向上物流量的增加幅度甚至是平时的几倍,从流量总量上看,在极短的时间内也有一倍左右的增加。这给物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2、强时效性。企业应急物流面对企业客户的井喷需求,在客户通过电商平台便捷快速地完成交易之后,其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交易商品到达手中的时间间隔。时效性是衡量客户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3、物流量的不均衡性。在社会经济实体中,消费实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带来应急消费中不同流向上的物流量具有不均衡性。
4、强经济性。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应急物流系统运作过程必然要关注运作成本的控制。这是和公共自然灾害情境下的应急物流显著不同的地方。
三、淘宝“双十一”应急物流管理简析
(一)淘宝物流规则简要。“双十一”,物流是瓶颈。淘宝等中国电商持续改善其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每年距离“双十一”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淘宝就已经开始了为当年的“双十一”建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其整个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大致分为六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物流能力准备”阶段,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物流公司。淘宝一如既往使用推荐物流。并将其分常用和备选两个批次准备5~6家快递公司,保证每个地区除EMS和邮政外还有两家快递公司可以送达。向物流公司明示天猫物流规则,并同步向其提供物流雷达预警服务;2、仓容的准备。要求各快递公司根据当前的坪效比测算“双十一”订单七天发货需要的仓库面积,信息网络带宽扩容为活动前的1.5~2倍;3、作业设备的准备。确保仓库扩容后作业设备(货架、手推车、打印机等)及时充分就位;4、IT系统的准备。仓内作业IT系统能承受“双十一”订单处理压力,订单在各物流公司间分配规则已配置进系统,打单、拣货、发货优化策略已系统化;5、作业人员的准备。适当增加库内各岗位作业人员,并预留机动候补人员。对临时人员安排岗位培训;6、商品的准备。这一阶段的工作在10月21日前要求完成(提前20天)。这个准备的时间安排还是比较充分合理的。
第二阶段,“发货预测及调整”阶段,活动申报商品时间最晚为10月31日,建议最晚在10月28日前完成申报及审批,以便根据计划的活动商品、数量对之前的安排做调整。
第三阶段,“资源最终确认”阶段,该环节淘宝物流规则指出确认清单为“人、机、料、法、环、资、能、信”等。要求在活动开始一周前确认所需资源是否已全部就绪、未就绪资源届时是否存在风险。
第四阶段,“活动演练”环节,在11月10日前,活动商家通过在ERP系统中制造模拟“双十一”当天的接单、发货场景进行预演,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并及时修正。
第五阶段,“活动接单”环节,规则指出“双十一”当天运行的大致节奏:0点~3点爆发期;3点~8点潮退期;8点~17点波段期;17点~21点平稳期;21点~24点冲刺期,并要求商家按此节奏安排人力、监控订单下载、关注天猫物流官方通知消息、查看雷达预警信号等。
第六阶段,“发货及退换货”环节,建议定期查看雷达预警,以避免物流公司爆仓,配送延误。优先发送预包装的包裹,并由专人负责“双十一”订单的退换货。
(二)淘宝的应急物流管理规则简析。从“双十一”几年的应急物流运转来看,近两年经受住了短时间内完成数亿件快递件投递的考验,客户对于这一期间的物流能力的总体评价也在逐年向好,应该说淘宝等电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主体架构已经搭建成型并逐步完善。但是这几年应急物流系统的某些环节、节点上爆棚爆仓等现象仍然存在,存在信息传递环节的客户体验不佳、时效性不强等问题。
四、完善电商企业应急物流管理的建议
从淘宝牵头的电商成功地发掘商机到集中释放社会消费需求,这条路从目前来看是走得越来越成熟平稳。但其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仍需持续完善,以给客户更佳的购物体验。
(一)拓展开发应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技术手段,作为一项前沿课题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专门针对物流企业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不过技术开发人员指出:大数据技术是电商数据分析、提前预警订单流量等的重要工具。通过大数据开发技术的支持,电商企业可以更全面实时了解用户需求、分布,提前部署和安排一些重点路线、分拔中心、相关网点,而这一支持对于电商在类似“双十一”这样的时点上对流量提前分流、保持连续均衡的物流节奏至关重要,避免应急物流系统超负荷运行,保证系统应有的服务水平;同时,由于大数据技术将能够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信息进行更贴近真实的、实时的捕捉,换句话说就是商家可获得比传统的市场预测技术手段更精准的预测结果,使得电商的商品供应与客户实际需求间的差异达到最小,实现商家与客户双赢。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为提高电商应急物流服务的时效性提供了可能。我国地域辽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地域差别大,加上非常规物流量的骤增,使得客户网上交易后一般要等待2~7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相比发达国家这样的等待时间显得有些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客户获得价格上的优惠是以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为代价的,这会削减客户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关注整个物流体系内的全程信息,支持优化整合、安排调度物流资源和能力,极大改善体系内的环节衔接、信息传递、共享情况,为客户缩短物流服务整个响应过程时间。
(二)建立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应急物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平时常规物流的保障机制是无法满足其运行要求的。从前所述淘宝的物流规则,可以看出其应急预案是相当全面的,但是为何在某些节点上还是出现了预案预设情境结果却处于预案之外的异常。关键还在于设计的保障机制是否能够不出意外地促动预案安排的应急要素如约运作。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确保应急物流反应迅速、处置果断。
(三)加强物流应急能力建设及整合。应急物流能力包括应急物流系统中有形的物流设施设备、物流资源,也包含无形的对物流活动管控的能力,两者有机联系相互协同。物流应急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处理应急物流规模的大小。加强物流应急能力建设及整合既要加强对于有形要素的筹措、整合、布局,又要持续对系统中的管理软实力培育。强大的物流应急能力可以减轻电商决策对市场、客户预测高精准性要求的压力。加强应急物流能力的建设,还可以提升客户服务的柔性,更高程度上接受客户的订单变更要求,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建立完善应急技术平台。应急物流技术平台包括通信平台、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等等。建立完善应急物流技术平台,可以让客户实时获取所购物品的在途动态信息。改变当前的应急物流状况下,整个系统的重心侧重于实体物流作业,物流动态信息的提供滞后的情况。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应急物流状态下信息传递环节的客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沈建国,熊坚.物流与应急物流略谈[J].物流科技,28.116.
[2]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
[3]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孙其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2007.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