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瞩目问题。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面对竞争,应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新问题。当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问题有:结构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如何解决好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建议:混业经营、中间业务、外包、市场营销等。
一、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危机
(1)WTO中有关金融业的规定。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签订贸易协定时承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各种限制。中国银行业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比重一直都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中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筹集者和供应者,规模和市场份额在国内银行业都占据主要地位。如表1。到达2006年,中国的银行业就会实现无障碍的对全球开放,也就是说到那时进入全球化的竞争,我们政府内部对银行业的一些保护措施将全面的失效,政府庇护起不到作用,甚至有可能会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2)面对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临近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力图摆脱劣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来源于能力理论,又译为核心专长、核心能力等。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很多学者都赞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综合力。我认为,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组织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人力能力、文化能力等的综合能力。如图1
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国有商业银行的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力,即权利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等;盈利能力,即是否有有效的竞争手段;持续发展推动力能力,即人力和企业文化等。这些能力综合的构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银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有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缺乏现象
国有商业银行最明显的外在表征就是盈利能力差,跟境内外资银行以及其他的内资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表2。这些综合地说明了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都排在了其他银行的后面。直接导致经营效益差的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竞争手段,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劣势集中并突出的表现在银行的创新性上,具体的体现在结构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创新等几个方面。
(1)结构的创新。困扰国有银行金融创新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它的金融产品结构不甚合理,结构创新力度不够,极大的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其他创新的进步。按着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银行的更多的利润来自于中间业务,现代银行对传统存贷差收入获得的依赖将越来越小,呈现弱化的趋势。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却呈现相反的趋势,80%以上的收入来自传统的存贷收入,只有20%以下来自中间业务的收入,并且中间业务开发的领域和规模都很局限。如表3
(2)产品的创新:银行业的产品创新程度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产品总体经营模式创新的选择;产品创新的数量、速度和质量;产品创新依托科技的程度;以及产品的创新是否依托了其他形态银行的合作等。第一,中国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总体经营模式,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手段雷同,所经营的产品高度同质化,同业间可替代性强。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数量和创新速度上都稍逊色于其他的银行,很多产品的创新都是跟着其他银行的创新走,以其他银行的产品为风向标。如表4。第三,央行有关报告显示,虽然有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超过外资银行的纪录,但其产品创新的质量却很差,无法竞争其他银行。第四,与其他银行的合作略显迟钝,甚至采取了排斥的态度。
(3)市场的创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在市场创新方面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还很大。第一,市场意识方面,市场的意识培养落后于其他的商业银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很慢。第二,市场定位方面,对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把握的不准确、不积极,没有正确的扫描国内国外市场,以求找到最佳的发展方向。第三,市场导向方面,没有有效的转换为客户导向的服务营销模式。
四、国有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1)进行业务领域的创新,开展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可以解除分业经营带来的束缚。中信集团是金融行业的一个成功例子,它跨越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几大领域,囊括两大商业银行(全资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同时为香港上市公司“中信嘉华银行”最大股东),中信证券以及与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在广州合资组建的信诚人寿保险公司,被称为“混业经营的第一例”。国有商业银行要借鉴中信集团的经验,搞好混业经营,地域的选择上有两种模式,一是可以混业经营的方式开拓境外业务,二是可以在国内与开展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获得公平的法律政策环境;形式的选择上可以借鉴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它通过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非金融子公司的股权控制,实现各子公司间在资金、业务和技术上的协同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益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整体竞争力,获得混业经营的正面效应,有效的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型。
(2)进行产品结构的创新,存贷业务向中间业务转移。面对中间业务这样竞争激烈的态势,国有商业银行也要迅速做出反映,有效跟上,在中间业务上创新出新的领先的业务品种,先发制人的分得中间业务的大蛋糕;根据资产风险管理的原理,一国银行资产的国际化,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使银行的经营更加稳健。
(3)进行合作项目的创新,启动外包工程。自我核心业务定位需要银行将自己的全部业务加以筛选,选择出那些银行可以靠自己资源解决,并且利润高的业务,全力运作,这是外包业务的中心也是难点。一是银行要把目光放远,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要深入地了解自己银行所拥有的资源是否会为某项业务提供长期的资助,同时同业的同样业务发展的比较程度等也要放进考虑之中。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大,业内地位很高,外包有可能会给人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在国有商业银行改股上市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印象会失去一些传统客户和传统业务,这是国有商业银行所不能不加以注意的地方。为此,要求银行在进行外包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向客户说明外包的原因以及外包会带来银行综合能力提高的现实,打消客户的疑惑。
(4)进行产品服务的创新,将市场营销进行到底。国有商业银行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既要不断研究客户的现实需求,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又需要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市场, 加强对客户消费的引导,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则,不断开发出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要的进攻性、防御性或互补性产品,尤其是要加大开发和扩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力度,形成既有自己特色,同业又难于仿造的金融产品,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在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精,把“以顾客为本”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之中,使各项业务工作成为真正的“精品”。国有商业银行要提升自己的产品服务层次,进行品牌化的经营。(□文/程晓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