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概况
据最新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报道,目前全世界共有6万家跨国公司,在国外有50万个分支机构,他们所在国销售额达到11万亿美元,远远超过7万亿美元的世界出口额。这一切正如经济学家蒂姆·康登所描述的:“贸易和金融正在越来越具有国际特性,大公司的经营战略差不多完全全球化了。”
为了适应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也加入海外投资的潮流。发展初期,主要是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性企业,以便促进我国产品的出口;80年代,中国在海外的餐饮业投资大增,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总额达51.7亿美元,设立境外企业共6000家。在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行业和领域逐步由低层次、低附加值的贸易、餐馆、航运和咨询业等转向较高层次的资源开发和制造业,投资区域也有港澳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扩大到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一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跨国公司如首都钢铁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资产。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对外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从数量上看,根据国际通行理论,对外直接投资与资金引进的比率,在发达国家应为1.1:10,在发展中国家应为0.15:1.0,按照我国引进外资总量近2000亿美元计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距离应有的300亿美元的标准还差了许多,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其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大,平均在302万美元左右,其中中方出资147万美元,而发达国家一般为600万美元以上。另外,处于种种考虑,投资的方式也以合资为主,反映了我国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机会对抗风险能力各方面的实力还不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在外国跨国公司大举“进犯”中国的挑战面前,中国企业完全应该并且可能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制定自己全球化发展的战略。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根据跨国投资理论,要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必须具备两个必备条件,第一是在外国从事直接投资,而不仅仅限于从事出口贸易;第二是对海外资产进行主动的经营管理,而不是消极的、简单的拥有海外资产。这就决定了跨国公司与国内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跨过公司在多个东道国经营,他将面临多种多样的和相互冲突的需求与压力模式,以及各国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国内公司虽然会受到不同地区的这些因素的影响,但与跨国公司相比较,风险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因此,跨国公司在投资之前,必须谨慎考虑以上因素,充分利用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对经营战略做出灵活的调整。其次,单纯的国内公司仅能在它的单一市场环境中对竞争挑战做出反应,而跨国公司则能够且进行更为复杂的竞争博弈,全球化规模经济或低成本资源是其获得竞争优势所必需的。在此,跨国公司由于必须对产品、职能和多样化的地理区域进行管理控制,其组织结构天生就比国内公司的更为复杂,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各级管理人员。
中国加入了WTO,这对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发展的良好契机。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具备跨国经营的条件。这里所说的条件,并不是指企业的实力,而是指企业的经营战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定的实力,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跨国经营的;而调整好企业的经营战略使其更适应跨国经营却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做到的。
(一)了解投资所在国的投资环境。选择好投资地点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外部条件。它关系到国外投资设厂的选址定位及其战略部署问题。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应寻求企业自身条件与当地有利条件的最佳结合点,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海外扩张战略,稳步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因此,企业必须先了解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首先,是跨国经营的投资环境。企业最关心的是进入国局势是否稳定,投资和经营是否安全有保障。当企业面对众多的来自各国的项目招标信息时,“政治稳定”成为企业做出决策的前提;其次,对于投资国市场行情的研究也是极为必要的。比如说,进入行业的市场发展动态和趋势如何,有什么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在资格上有什么要求,产品准入有什么检验标准,入市的机会和风险,入市后企业在行业市场中处在何种地位,扮演何种角色,企业的利润空间在那里等等;再次,要了解所在国的经济法律体系以及所在国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给予外资的优惠条件、外资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外资的利润、股息、利息汇出政策等,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做到在遵守法律的同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项目的合法权益;最后,要熟悉和了解所在国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使公司的产品更能满足所在国人民的需要,是项目派出人员与当地社会的相处更加融洽,合作更加愉快。
(二)制定跨国经营计划应把所有权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具备一定所有权优势的企业,要分析投资地区的区位优势,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经营计划进行调整。
首先,要明确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据此决定产品的组合。若主要在当地销售,则要充分发挥信息灵通的优势,修改原有产品以适合当地市场,扩大销路。如沙特阿拉伯气候酷热,电费又极低,当地人需要大功率制冷强的空调,若能根据这些需求适当修改,必定会更受欢迎。对于主要转口销往发达国家的产品,要注意向国际标准靠拢。如我国的自行车制造业有100多个厂家,但生产的自行车都没有照明设备,不符合国际标准,所以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
其次,要采取灵活的投资方式。作为转移过剩生产能力的手段,可以进行设备,技术投资;可在条件有利时进行合资,合资经营;还可以考虑向东道国、第三国或国际市场融资,所有这些方式都可以缓解我国企业资金相对不够充裕的压力。
再次,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可以制订长期的、分布实施的规划,既要建立必要的基地,又要向多元化、工商贸综合发展的方向奋力开拓,真正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
最后,在人员的选派上也要充分考察。在以往我国许多企业境外投资的案例中,不乏用人不当导致经营失败甚至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沉痛教训。要对境外企业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还有待于我国企业进一步完善考核监督体制,积累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企业在这方面的决策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内部优势的发挥,进而影响海外投资的收益水平和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三)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支持跨国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最终要靠人员去实施。因此,对于一个跨国公司,“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正因为它的经营是跨国界的,这就对它所需要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当前,我国的跨国经营尚缺乏高素质人才。人才匮乏是我国扩大跨国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发展跨国经济不仅需要金融人才、法律人才、财务人才、技术人才、广告人才、更需要有战略头脑、懂现代企业管理、懂国际营销的一批跨国经理人才。我国的多数海外投资企业,是从自己企业选派经营管理人员,有不少管理人员不具备跨国经营应具备的素质,缺乏国际经贸知识,不懂国际贸易管理与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跨国公司境外投资普遍采用人员本地化战略。公司把少量管理人员派往东道国,多数雇用当地人来管理和经营。而这些派出的少量管理人员则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懂外语,懂经济,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要发展跨国经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跨国人才的培养。通过送往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收高校、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来广泛吸收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的人才留住、用好,充分发挥国内人才在跨国经营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
(四)其他。进行跨国经营的公司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因为通过可行性研究,可以从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论证,以决定投资决策。但是,我国有些企业在从事境外投资的过程中对东道国各方面的情况缺乏全面深入的考察和论证,就盲目地定项目,结果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湖北省某拖拉机厂1998年在非洲喀麦隆投资建了个手扶拖拉机厂,投资前对当地土质缺乏调研,结果因当地土壤板结,原来设计制造的犁铧一耕就断,严重影响了拖拉机在该地的推广,到1999年底该厂仅销售100多台拖拉机,致使这个年产能力在3000台左右的企业严重开工不足。由此可见,可行性研究的精确程度关系到投资盈利前景。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时,应从经济、技术、生产、销售、环境、法律等各方面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此外,如果企业与所在国的企业合资承包项目或者将项目分包给所在国的同行企业,必须对合资企业的资质、资信、融资能力、技术实力、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要加强对合作企业在信用信誉方面的了解,只有在合作企业的信誉上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减低企业的合作风险。(□文/于 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