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516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5/6/30

作者

□文/张丽庆 邢姝媛

浏览次数

374 次

县域城镇化发展动力分析
  [提要] 本文针对西安市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通过统计描述分析,从西安市农民工认知角度分析县域城镇化发展动力存在的问题,从农民工返乡视角进行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设计,以期为县域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安市;农民工;县域城镇化发展
  基金项目:2013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JK0161)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日
  县域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及特点的一个基本单元。随着我国对县域经济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县域城镇化研究已经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焦点。县域城镇化发展关系着每个老百姓的生活,应从各个视角研究县域城镇化发展,本文从农民工认知角度分析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县域城镇化发展利益驱动力不足
  (一)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利益驱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工从已知目前家乡月均收入和返乡希望月均收入的差异,提出追求县域城镇发展的经济利益需要。(图1)
  图1中均收入水平1~9分别代表的是:1-800元以下;2-800~1200元;3-1200~2000元;4-2000~3000元;5-3000~4000元;6-4000~5000元;7-5000~6000元;8-6000~8000元;9-8000元以上。问卷编号代表179名被采访的农民工。农民工愿意返乡期望的月均收入,远远高于目前农民工家乡的月均收入,县域城镇的发展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县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吸引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或就业,能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
  (二)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非物质利益驱动情况。调查表明,农民工返乡追求的非物质利益排名第一位的是希望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排名第二位的是更高的生活质量,排名第三位的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城镇化发展需要从全面提高改善居民生活的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和人才到县城,使县城具有辐射带头作用。
  二、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推动力不够
  (一)农民工对家乡产业认知度不高。调查可知农民工对家乡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认知度都不够,家乡农业主要是粮食作物所占比例75%,例如包括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所占比例8%,包括大豆、花生等,都为当地支柱产业;16%对家乡农业产业不知道。工业产业中,农民工有56%不知道家乡工业;仅有24%人知道家乡以重工业为主,13%人知道家乡以轻工业为主,也是当地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中,农民工有43%不知道家乡第三产业,仅有25%人知道家乡以旅游业为主,25%人知道家乡以餐饮业为主,少部分是当地支柱产业。还有部分地区没有农业,没有工业产业,没有第三产业。
  通过问卷调研和重点访谈的形式可知,农民工对家乡产业发展总体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高,家乡所在地区对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不到位、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县域城镇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
  (二)县域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备。通过调查可知,有82.68%的农民工认为家乡基础设施不完备,仅有14.53%的农民工认为家乡基础设施是完备的,还有2.79%的农民工对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清楚。从农民工认知角度可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不利于吸引企业和人才到县城,无法产生产业集聚效应。
  三、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制度阻力大
  50%以上的农民工认为家乡没有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将近70%的农民工认为家乡已经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77.1%的农民工认为家乡没有出台吸引人员返乡的政策。从农民工认知角度可知,县域城镇制度改革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吸引农民工返乡的制度保障,因此存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制度阻力。(表1)
  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心理作用力不明显
  本次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心理压力一般。调查表明农民工西安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归属感,如一颗无根的树,排在第二位的是城市交通拥挤,排在第三位的是空气污染严重,这是西安市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表明排愿意返乡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有归属感,与这一因素十分接近的是农村和亲友的眷恋心理;排在第二位的是有归属感,与这一因素十分接近的是家乡空气质量好;排在第三位的是交通不拥堵。
  五、农民工返乡视角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政策设计
  通过调查可知,已经出台的返乡政策中排名第一位的是返乡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二位是返乡创业的信贷优惠政策,第三位的是返乡创业的技能培训政策,而农民工希望政府出台政策中,排名第一位的是返乡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二位是返乡创业的信贷优惠政策,第三位的是返乡就业住房保障政策。
  农民工希望出台的吸引农民工返乡的政策应从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尽量通过调研,了解民生民意,进而来出台适宜的政策,促进县域城镇化的深层次发展。
  农民工返乡创业阶段,县域政府应该从创业场地、贷款、减免税费等方面实施一定期限的扶持政策,立足现在、考虑长远发展,先扶助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再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税收征缴,使其纳税能力同收入水平相适应。
  (一)企业融资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期所需的资金提供无抵押贷款,并给予贷款风险补助与财政贴息,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成熟后,按照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执行。同时,探索开展民间借贷规范化的试点,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农村合作银行,从而增加地方民营经济的资金供给。
  (二)财政税收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地方重点优先发展产业规划的,应该免除征税或减半征税等。同时,设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创业补助、创业培训、贷款贴息等。返乡农民工创办为解决当地就业等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在用地、用水和用电等问题上可以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根据自愿原则,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对其聘用的职工,可以免缴职工“五险一金”或减半缴纳职工“五险一金”,减免部分由政府承担。
  六、结语
  通过农民工问卷调查,从农民工认知视角深入剖析的县域城镇发展,提出解决大城市集聚不经济的对策,使县域城镇集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充分发挥县域城镇带动作用,使得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泰,孙峰华.农村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6.5.
[2]朱红根,康兰媛,翁贞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145个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0.5.
[3]黄建新.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研究——结构化理论的视角[M].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魏冉.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10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