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5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7

作者

文/甘亚蓉

浏览次数

14683 次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我国,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标准是根据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为指标,同时还要结合行业特点来定性的。中小企业是个相对概念,主要指生产要素集中程度较低的企业。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中小企业“他造就奇迹”,是“经济的腾飞翼”,“稳定社会的减震器”,“解决就业劳动力的蓄水池”……但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却是非常艰难的。据一份调查统计:80%的新企业在开头的五年内倒闭。所以认真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抽样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普遍底下,有40%的业主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那又叫他们如何来谈规范的财务管理?笔者将结合自身在一家中小制鞋企业的实习经历来谈谈它们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1、财会机构不健全,财会人员素质偏低。中小企业多半不设专门机构,即使有财会部建了所谓的数据库,但不少是名不副实地让数据在仓库里睡觉;所指定的财会人员多半一身多职,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且多数是业主的家属、亲戚、朋友担任,不但无法做到公正,且普遍没有财政部门核发的会计证,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了解甚少。工作中多是边干边学,记“豆腐帐”即基本结构就是“销售额-费用=利润”,甚至记“笔记本帐”。有的甚至不记账,收钱就用。这种流水账甚至无帐,显然不能充分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无助于企业改善经营,降低成本和费用,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业主试图隐瞒收入,偷税漏税外,财会人员素质低下也是一重要的原因。
  2、财会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内部财会制度上基本是空白。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非常重要的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无任何规定。多数经营者把自己的头脑视为罗盘针,对指标和数字泛泛而过,并没有切实地通过指标和数字来了解经营的状况。使财会人员办理会计事项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账目不清,核算不细,手续不准,填报不及时,漏洞百出。
  (二)财务管理内容不规范
  1、从资金筹集上看,由于中小企业创办初期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的能力弱,开办后银行对其限制较多,扶植较少,于是一些中小企业主便设法挂靠“集体”,然后以集体财产做担保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在挂靠及贷款的过程中往往靠金钱铺路,钻政策、法规管理的空子,以打开借款大门,带有很大的腐蚀性。
  2、从资金使用上看,由于中小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生产投资带有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有些投资甚至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与社会整体利益不协调。为了摆脱国家的诸多限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畅或难办的事,行权钱交易,“对有权人买好”,使经营费用逐年增加。由于小企业主还普遍存在着“谁也不敢得罪”的心理,使各种摊派日益繁多,这也使其经营费用居高不下,不能使企业资金更有效地运用于经营和发展。
  3、从资金分配上看,一些私营业主谎报营业收入,隐蔽供销渠道,乱定税前开支,在发票上弄虚作假,偷税漏税。据有关方面统计,私营企业偷税漏税面大约在70%以上,偷漏税额大约在应征额的50%。对于税后利润,有相当一部分业主将其用于个人消费,而不愿扩大再生产。在企业发展的问题上,私营业主多半持“谨慎发展”的态度。一些业主用挣来的钱搞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据零点公司对14个城市300位资产规模在百万以上的私营业主的调查,其平均月消费额为3223元,最高支出为60000元。
  (三)不重视资金运营。许多经营者认为,他们拥有的现金便是他们获得的利润。实际上现金和利润显然是不同的。他们不重视资金运营的病症主要表现有:(1)现金管理混乱,个人现金支出与公司现金混乱。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又是所有者视企业为自己的家,自己的钱柜。(2)不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赊销造成资金周转不畅。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使原本就本小利薄的企业如雪上加霜,难以支撑。(3)资金不能有效利用,用企业收到的现金来支付费用。中小企业常面临每日上门催款的人络绎不绝。本应该用公司支票支付所有的公司费用,老板们不得已就从当日收入中拿出一笔钱直接打发了催款人。(4)库存太多,存货陷阱。将大量现金投资在可能会有库存商品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即便能得到特别优惠价格的商品,表面上看有较高利润率,实际由于周期太长,利润反而不大。
  (四)财务成本管理不科学。不少经营者盲目地投资购买固定资产;盲目地接单,只要有定货就不重视企业启动成本和特殊定货成本的预算管理等等。
  (五)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21世纪是软件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中小企业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那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使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于未然。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弊端的对策
  (一)从政策上讲,应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平等竞争机会。取消人为界定,摒弃那“保大弃小”观念,使其公平参与竞争。国家应解除对中小企业诸多限制,放开经营范围,允许中小企业租赁、兼并、购买公有企业。放宽融资渠道,银行要把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列入信贷计划,解除信贷上的限制,从而在税收、信贷、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和销售上给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平等的地位,彻底消除“金钱铺路、关系搭桥”,“挂靠集体”的怪胎。
  (二)从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强化上讲,应给中小企业更多合理合法的关注。首先,税务部门应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认真核实私营中小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使税法赋予的检查权、征收权、补税罚款及罚滞纳金权落在实处。对偷税漏税者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同时要狠抓税务队伍建设,抽调一些作风正派,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从事中小企业税收征管工作,使之深入企业,对其偏离政策方向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其次,银行要严格监督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其合理使用资金。在贷款问题上除解除对中小企业的限制外,并加强信贷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最后,在外部审计监督问题上,建议应拓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领域,使社会审计的触角更多地伸向中小企业。从而以外部监督来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三)从企业内部人员素质要求上讲,应提高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首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决策者要了解会计程序和读懂会计报表,能够敏锐地找出财务漏洞。更重要的是能用好财务人员,使他们能出色完成企业的理财工作。其次,突破“圈子文化”,走出家族圈,培养外向观念和主动变革。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家庭化就成了中小企业再上台阶的一大障碍。任人唯亲留不住优秀人才,必须向家族制开刀。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破小家立大家,聘请有能力的年轻“外来族”担任经理等重要职务,举贤避亲,把企业的用人制建成“跑马场”,实现用人的公平竞争,使亲朋好友撤去“保护伞”,这样也有利他们克服固步自封和依赖攀附心理,激发改革和竞争意识,迅速成熟成才。从而把一个家族企业发展为一个高知识量的企业集团,跻身中国私营企业500强行列。再次,还要适时辅以最新财会、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应适当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服务来建立合法、科学及具有适应本企业经营特色的会计核算体系。最后,管理行为要分界明晰,领导要区分常规与非常规决策,不应疲于应付日常琐碎事务,要提高自身思考、计划、决策和预算分析能力,尤其要懂得利用财务指标对报表及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提炼信息,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不能光依靠经验与直觉判断。飞龙集团总裁姜伟通过对一些名优企业的考察,回来相比自己企业内部家族式的管理现状,感慨地说过:一个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关键在于内部财务预算和决策科学及管理控制有效。
  安徽古井集团针对白酒酿造的特点,自行设计了成本核算办法,规定了内部控制程序,并对该集团历来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整理汇总成册,印发财务人员和各部门贯彻执行。为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集团领导还制定了《会计人员奖罚细则》和《考核办法》,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从而使古井集团充分发挥财务人员作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企业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司长卫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强调: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的确,中小企业要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普及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实现无纸贸易,使得一张凭证从制单到记账仅需几秒钟,建立企业自己的微机网络,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计算机联网,实行银行对账系统。这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企业办理汇票、本票和电汇等业务仅需要通过电脑操作及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就可以办理。
  同时,建立财务控制体系,通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在每一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或某一重要阶段上建立控制环节。没有控制的财务核算,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算。可建立行之有效的动态报表体系,即预测、控制、监督三个报表体系。这样,将记账与财务分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地协调进行,实现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文/甘亚蓉)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74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