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519期/劳动/就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5/7/31

作者

□文/陈 娜

浏览次数

470 次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提要]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很多本科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但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本文从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资助(2015GJJG118);2013年度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改项目资助(2013j34);2014年度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改项目资助(2014j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13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多,对人才需求有了根本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现阶段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实践的设置要与人才培养定位一致。在突出学校特色基础上,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开拓力。
  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引和方向。很多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定位不清楚,培养目标不明确。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本科课程的精简或高职课程的丰富。有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的比重仍然很大,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课程设置落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会不断调整,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要适应时代需求。部分高校在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上缺乏调研,因人设课现象仍然存在,没有完全从市场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设置课程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基础类的理论课程偏多,体现职业需求的课程较少。
  (三)实践教学条件欠缺。实验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部分学校受到经费限制,缺乏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场地,实验室条件不完善。为了弥补实验和实践上的缺失,很多学校借助于企业提供实验和实训场所,但是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师资队伍欠缺。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有些高校受到各方条件限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期,完全继承学校已有师资队伍,缺乏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训提高,尤其缺乏给学生提供应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企业、用人单位兼职教师。
  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生产一线,要体现职业性。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二)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要遵循以下原则来设置:
  1、系统改革、整体优化。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统筹培养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设置,逐步按类打通学科基础课,调整专业课程,突出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确定合理的模块和学分比重。
  2、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按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规格,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层次性,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3、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建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构建课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自主学习三者优化结合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创新创业训练,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学习及社会发展变化所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
  4、突出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高校现有学科优势与特色,加强不同学科间课程的交叉渗透,以突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突出各年级人才培养的重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要适量,适当减少基础课程比重,增加体现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实验课比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现培养规格与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以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教学条件为基础,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特色。
  (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课内实验、课外实训和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实验环节要与理论课程密切衔接,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课外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职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建立一批来源广泛的兼职教师队伍,即可以聘请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授。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2]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3]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7634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