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目前,河北省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和优化,由原来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模式逐渐向低耗能、绿色环保的现代产业模式发展。新的产业模式势必需要相应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支持。本文分析河北省科技创业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总结、归结人才培养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河北省科技创业人才培养思路,指明创业人才培养方向。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现状;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促进河北科技创业人才成长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0150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科技创业人才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4日
从2014年开始,我国进入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阶段,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面临极为严峻的转型发展形势,必须依靠科技创业人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科技创业型人才。
一、河北省科技创业人才现状分析
河北省地处我国中原大地,一直以农业大省为发展路线,虽然河北省医药化工行业以及钢铁等老牌工业企业过去十几年发展迅猛,技术创新卓有成效,出现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这与科技创业人才匮乏不无关系。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科技型人才短缺。从2000年开始河北省安徽省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资源总量稳步上升,但科技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创业精神人才仍旧缺乏。及统计资料显示河北省人才密度指数从2000~2013年平均为9.6%,而我国广东、江苏的数据均在20%以上,说明河北省人才总量相对较低。另外,河北省人才资源增长速度缓慢,2006~2013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91%。河北省科技型人才尤其短缺,2012年末,河北省科技人员数量仅有15.1万人,分别为广东省的29.8%,江苏省的32.1%,河南省的77.3%,尤其在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航空航海、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方面缺乏专业研发技术人才。
(二)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偏离。从表1河北省人才结构偏离度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比例是不协调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偏离度为负值,并且绝对值越来越大,说明第一产业人才过剩,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偏离值为正值说明这两个产业人才供给小于人才需求,尤其是服务业近两年人才缺少形势明显。
从行业区分来看,河北省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严重缺乏,而财会、师范、医药、广告等行业人才过剩。
(三)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河北省每年流失中高级人才严重,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省外就读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回省内工作的不到40%,尤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单位待遇相比其他城市毫无优势可言;2、河北省内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实验室相对较少,缺少吸引科技人才的科研项目;3、河北省知名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不多,缺少推进科技人才发展的技术交流平台;4、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河北省处在京津两地之间,天津、北京两市对河北省人才的吸纳效应不言而喻。
二、改善河北省科技人才现状的对策
(一)注重构建人才高地,确保人才“引得进”。完善机制建设,注重优化人才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一是落实和完善柔性引才政策,以待遇引人。二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以事业引人。搭建好创业的平台,引才才能取得好效果。要充分发挥重点项目、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吸引集聚人才的作用,探索建设高科技创业基地、科研工作站、毕业生实践基地、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人才创业提供发展平台,使之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二)注重优化人才环境,确保人才“留得住”。积极兑现引进人才的各项创业优惠、人才奖励、生活补助,及时按标准发放特殊奖金津贴等,从户籍登记、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引进人才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努力把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就业培养、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人员招聘、解雇解聘、兼职辞职、人才争议仲裁等政策法规,规范用人单位与人才双方责任和义务制度,解决和防止权益纠纷问题。引进人才工作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取得发明专利权属等,与本地人才同等对待,依法保护引进人才的知识产权。
(三)加大教育投资,注重本省人才的培养。“打铁还需自身硬”,靠政策引进外来人才并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做好人才的自我培养才是根本。我国近年来平均每年的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在700万以上,因此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河北省高校的科研教育水平,从而培养本省自己的高素质、高技术含量的高校毕业生,这是解决河北省科技人才缺乏问题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敬莉.开发培养青年创业人才的对策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2.
[2]周婷.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与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0.13.
[3]周方涛.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略论[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
[4]徐坚成.小微型科技企业创业人才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