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5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7

作者

文/赵随华 李 源

浏览次数

3810 次

论会计准则国际化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将世界经济带入全球化的进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国际化,而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因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通过世界性的官方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各国有意识的行动,尽量减少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制定出各国必须遵守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可比性。当前,国际社会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市场,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资本、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空前活跃。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会计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
  2、会计准则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近年来,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为此,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要求制定一套合理、完整的会计准则,作为企业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规范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公司的财务揭示。
  3、会计准则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风险的加大,跨国公司的形式也在逐渐演变。现代跨国公司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在国外拥有企业资产控制权和生产经营决策权。应当指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初衷之一,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告,这不仅是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实施监管的必然要求,也是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决策、加强成本管理和考核经营业绩的需要。因此,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4、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全球企业兼并的需要。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全球企业兼并步伐的加快。在全球企业兼并的浪潮中,由于缺乏通用的会计准则,造成了不同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国与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成为国际资本合理流动和国际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优点
  首先,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发展国际投资。二战后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进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使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合理而节约地利用资源。要做到这样,就必须使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可行性,必须协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
  其次,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和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异常迅速,不仅发达国家和地区组织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组织跨国公司。这就要求身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以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的,以利于其内部经营情况的对比、分析和考核评价。
  第三,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推进国际贸易。在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交往中,如果购销双方都依据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披露财务信息,有利于双方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说,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发展国际贸易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会计准则国际化能使企业会计部门节省开支,降低财务报表编制成本。如果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财务报告与披露要求不存在过多的差别,就能大大降低会计方面的开支。同时会计准则国际化对降低审计方面的开支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二、会计准则国家化和国际化的关系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强,国家之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经济运行方式逐步趋同,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共性将越来越多,国家差异将逐步缩小。但是,只要国家存在,各国的会计环境有别,会计准则的国家化现象就必然存在,“求大同、存小异”将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只要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各主权国存在,这个矛盾将永远不会消失。从当今的时代主流趋势看,会计的国家化将服从于国际化,逐步实现会计的国际协调与统一。
  会计国际化的目标不是使会计在国际范围内标准化,而是使各国的会计趋向接近或一致的方向努力;主要是一种建议性的,并不是强制的,是在协调和沟通的基础上找到大家一般都能接受的东西。
  会计准则首先是为了满足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的,而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社会环境特点。在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化时,并不能盲目地跟随或照搬某一会计模式,而应先对本国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清晰地认识,选择那些适用于本国国情的、有助于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部分加以应用。
  从地区协调开始逐步推进。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协调,地区协调所面临的矛盾和障碍较少,推行会计准则的协调活动,其可能性比国际性协调要大得多,从而为世界范围的会计准则国际化打下基础。
  增强协调方式、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时,首先要充分把握协调范围内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情况及其成因,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使所制定的准则尽可能地反映各国的要求,增强其可行性。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态度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全盘接受国际准则,显然会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符合我国国情;但如果完全拒绝国际会计准则,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我国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各国的利益争夺问题,这一观点已被大家普遍接受。因此,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首先,我们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系统的、清晰的认识。并不是先进的东西都适用于我国,我们在吸收借鉴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而强调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国际会计准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却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我们必须做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应尽量与全球化会计准则或国际惯例保持协调。
  再次,我们还应看到,国际会计准则只是相对的。按目前的情况看,它最多只能是在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统一使用。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巨大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试图以一套国际会计准则应用于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企业,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最后,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代表了一种趋势,并且将成为现实。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参与IASC的改组活动,并努力争取一定的地位,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赢回一定的利益。(□文/赵随华 李 源)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71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