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现代会计作为一个信息传输系统,在其传输的信息中,最为使用者尤其是企业投资者关注的是企业的收益,这一信息在现在是由传统的《利润表》提供的,是针对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收益进行的报告。由于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产生的非传统的收益来源,以及对未来收益有重大影响的净资产的变化情况无法从收益报表上体现出来,而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尤为重要。因此,一个新收益报表的概念《全面收益报告》被提出来了,它是针对传统收益表的缺陷提出来的,通过它可以对传统的利润表进行补充反映,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也更加有用的业绩信息。以下,将从全面收益报告的确认、计量以及方式几个方面来论证全面收益报告的先进性以及其成为未来报告业绩的主要报告的可行性,最后就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一点看法。
一、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式
(一)确认。全面收益是指除与业主交易之外的一切权益变动。因而,确认全面收益的第一步就是要界定哪些项目属于业主交易,这就必须先明确谁是“业主”也即所有者。根据在现行会计实务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所有权理论,所有权和控制权必须严格区分,企业的业主而不是债权人是权益的所有者;从计量角度讲,所有权理论下的业主权益被定义为是一个净资产的概念,即扣除企业负债后的资产额。确认全面收益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而引起的净资产变动。2、由于企业的生产作业而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3、由于发生物价变动、偶发事件而引起的净资产变动。这意味着在符合确认标准的前提下,全面收益应当充分反映当期交易、事项和情况的全部影响,更全面、更及时地计量不同类型的业绩,包括经营业绩、投资业绩、理财业绩和其他业绩,满足使用者关于收益来源信息的需要。
(二)全面收益的计量。全面收益与现行价值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的转变,会计界已不再将是否采用现行价值计量作为讨论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就如何采用现行价值计量展开讨论:即如何保证现行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如何提高现行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如何降低现行价值计量的成本。与全面收益计量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资本保持概念。所谓资本保持,是指只有在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才能够确认为收益。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必须严格地区分“资本所得”和“资本收益”。而对这二者这间的区分,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资本保持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持概念;二是实物资本保持概念。FASB所定义的盈利和全面收益,都是以财务资本保持概念——“在扣除本期的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之后,期末净资产的财务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金额,才算盈利”为基础的。FASB认为,采用这一概念可以保证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勾稽。同时,FASB在论述计量单位时强调,除非通货膨胀率增大到偏差程度无可容忍时,在财务报告中确认的各种项目,将会继续使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由此可见,全面收益一般是指名义货币的财务资本所得。
(三)全面收益的报告方式。全面收益的报告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全面收益信息应当以使用者易于获得的方式报告。首先,这与全面收益计量的性质是一致的,具有一贯的概念依据。其次,可以保证业绩报告的完整性和可比性。再次,可以提高其他全面收益项目的透明度。2、按照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方式划分全面收益项目。比如:着重区分盈利和全面收益,按照持续性标准划分盈利项目等。3、详细列示全面收益额及其组成。4、报告每股全面收益和每股盈利。5、提供历史成本收益附注。
二、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可参照西方的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在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在新的报表体系中,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在新的报告体系中,我们首先明确企业的业绩报告应由利润表和全面收益表两张报表组成。利润表基本上沿用传统利润表,全面收益表则应反映企业在报告期间,除与业主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即将漏计的已实现未计入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加回后,再将所有绕过利润表直接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中的已确认未实现资产损失或利得考虑在内,最后得出全面收益。该报表的第一行是传统利润表的最后一行,而最后一行是“全面收益”。项目分析如下:
1、现金捐赠收入。在传统会计报表中,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作为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笔者同意将捐赠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持产利得的观点,因而应将捐赠按其实现与否分别计入利润表和全面收益表,视其为利润表中的非常项目予以反映。
2、本期企业资产评估增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当企业被收购时或整体改制时资产评估增值才允许确认,而且绕过利润表直接计入资本公积。所以,在编制全面收益表时,应将这部分在全面收益中予以反映。
3、本期债务重组收益。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在编制全面收益表时,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债权人的重组损失应视为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一种捐赠。应依是否约定以现金及时清偿为依据分别计入已实现和未实现损益在全面收益表中反映。
4、非现金捐赠。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作为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或其他非现金资产捐赠,应按其公允价值计入全面收益表中。
5、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该项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项反映,不体现在利润表中。作为一项已确认未实现损益,它应反映在全面收益表中。
6.关联方交易差价。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该项因关联交易显失公允而视为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并形成资本公积。这部分资本公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待上市公司清算时再予以处理。故它事实上是一种未实现的收益。(□文/曹 健 李世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