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6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7

作者

文/解天婵

浏览次数

1958 次

东北大振兴中的辽宁省文化产业
  提要 东北大振兴,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辽宁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性,然后结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东北大振兴,不仅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辽宁省必须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辽宁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性
  文化产业在20世纪上半叶已经崭露头角。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附加值,不仅能直接贡献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强大的拉动辐射效应,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对结构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抢占21世纪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美、英、法等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纷纷投入巨资研究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进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从国内来看,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天津、四川、重庆等地也纷纷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文化大省的辽宁,不能居于人后,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促进结构调整,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辽宁省的文化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1、辽宁省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辽宁省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旅游等在全国都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2、辽宁省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辽宁新闻出版业政企分开,转变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组建了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辽宁出版集团、辽宁党刊集团等多家集团,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辽宁省特色文化有着广阔的市场。辽宁的小品、评书,全国人民喜闻乐见;辽宁的评剧、二人转,则在东北具有广泛的市场。辽宁曾成功主办或联合主办了“辽剧(辽南戏)新剧目展演”、首届“赵本山杯”小品大赛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4、辽宁省文化资源颇为丰富。辽宁拥有史前以及汉、唐、辽、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如红山文化遗址、沈阳故宫、关外三陵、九门口长城等。辽宁还拥有众多标志性文化设施,如辽宁大剧院、辽宁博物馆、辽宁彩电塔等。
  5、辽宁省文化交流活跃。2002年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12项,其中出访项目128项,来访项目84项。2002年12月,辽宁歌剧院的歌剧《苍原》应邀赴澳门参加了“庆祝澳门回归三周年”大型演出活动,受到澳门各界的广泛欢迎。同时先后引进了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外优秀艺术团体来辽宁省演出。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辽宁省文化产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1、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虽然组建了一些集团,在资产合并上迈出了一步,但其规模、技术、经营等方面仍无法与国外一些产业集团相比较。
  2、文化产品竞争力弱。文化产品从总量到结构,都不适应市场需求。文化产品的市场转化率低,且缺乏用市场的眼光、市场的机制发展文化产业,导致强势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难以形成,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
  3、缺乏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低。发展文化产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作型人才,还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人才。辽宁省不仅缺乏这些人才,同时还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而人才是技术的载体与实施者,文化产业上人才的匮乏,必然导致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创新潜力。
  4、文化产业投入不足。辽宁省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虽有增长,但远远不够;投资渠道也比较窄小、单一;政策倾斜也不够。作为产业,更应注重政策投入。投入不足必然带来改革滞后、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
  5、体制矛盾突出。一是文化单位拥有的各种资源和市场范围还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各种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的配置或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浪费严重;二是政府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还没有摆脱旧体制、老办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三是有些适合于商业化运作的文化事业单位,市场主体的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确立起来,缺乏市场经营观念。
  三、对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在坚持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整个地区建设的背景,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要求,以资产为纽带,加强各文化产业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联合,实现产业整合、优势互补,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综合能力强的大型集团。同时吸收和引进国外文化产业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生产观念和高新技术。从而不断扩大辽宁省文化产业规模、提升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
  2、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文化消费需求的把握。谁能明确地把握社会文化需求并满足这种需求,谁就能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取胜。消费需求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是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依据。所以辽宁省要引导各文化企事业单位积极开拓文化市场,以最快速度弄清当前文化消费需求,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培养、引进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增加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人才、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产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辽宁省应结合本省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创作型、经营型和技术型等相关文化产业人才,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优秀人才。努力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之后以人才带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将现代先进科技和现代实用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4、积极拓宽文化产业投资渠道。辽宁省政府不仅要加大对文化产业资金的投入,还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在金融、税收、投资、信贷等方面给予文化产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对辽宁省文化产业的投入。国外高品质资本,具有强大的创造、开发和包装能力,具有国际化的文化营销能力,还具有巨大的投资、融资能力。引进国外高品质资本,与辽宁省特有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可以创造新的文化产业优势。
  5、打破条块分割,转变政府职能,在市场中发展文化产业。一是要打破条块分割,合理分享各文化单位的信息、知识、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宝贵的文化资源;二是政府要从“办文化”方式向“管文化”方式转变,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制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文化产业实行公正守信、透明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标准;三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内部改革,使适合于商业化运作的文化单位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市场主体地位,按市场规律进行生产、管理和经营。(□文/解天婵)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909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