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520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5/9/1

作者

□文/艾合坦木江•艾合买提

浏览次数

751 次

“互联网+”趋势下大健康生态圈商业模式探析
  [提要]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国内互联网医疗即移动医疗领域成为新兴的投融资热点,众多创投机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医药企业都在纷纷布局和挖掘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题。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与互联网医疗的同步发展,互为推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但在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趋势下,现有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仅仅是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大系统下局部、个别环节的创新和尝试。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大健康视角下系统梳理我国医疗健康产业链条,呈现我国大健康产业生态全貌,找到我国医疗产业商业模式的更多可能选择,以丰富和拓展我国医疗产业投资发展的认知。
  关键词:大健康;生态圈;商业模式;商业机会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2日
  2010年,安永发布2010年全球医药产业年度发展报告——《转型:Pharma3.0时代》。报告指出,全球制药行业正在从2.0时代过渡到3.0时代。3.0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大量非传统医疗企业以各种方式进入,通过与传统制药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进而推动医疗产业的生态环境随之发生重大改变。
  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与医疗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各种可穿戴设备的迅速发展,充分发挥出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及互联网的效率性,极大地拓展了优质医疗资源借助移动设备和互联网进行服务延伸的可能和想象空间。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国内互联网医疗即移动医疗领域成为了新兴的投融资热点,以康源互动“720健康管家”、九州通好药师健康商城、阿里健康天猫医药馆为代表,众多创投机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医药企业都在纷纷布局和挖掘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题。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与互联网医疗的同步发展,互为推进,正在颠覆性的改变中国医疗服务业的产业格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虽然如是,但是也应看到,在当今的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力不从心,已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在此视角下,现有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仅仅是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大系统下局部、个别环节的创新和尝试,即未能展现未来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全貌,同时,前述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的成功光环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未来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其他可能路径。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大健康视角下系统梳理我国医疗健康产业链条,呈现我国大健康产业生态全貌,找到我国医疗产业商业模式的更多可能选择,以丰富和拓展对我国医疗产业投资发展的认知。
  一、大健康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原原本是一个自然科学用语。1993年,穆尔(JamesMoore)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商业研究,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商业生态圈是指以各种不同组织——包括产品提供者、供应商、分销商、顾客、互补产品提供者、竞争者、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在这一体系中,每个组织担当着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但又形成互赖、互依、共生的生态系统,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但身在其中的组织和个人互利共存,资源共享,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经典“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生态圈由互为依托、递进发展的共生、互生和重生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的商业生态圈共生:各成员分工协作,为共同的目标有机地联合成一个整体,协同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生态圈的整体价值最大化。共生的核心是一个价值平台,可供生态圈中各商业伙伴共同利用和分享从而使价值创造活动得以系统化地组织。商业生态圈的第二层次是互生:生态圈必须建立一种可低成本分享价值的管理结构,降低成员可能出现的衰退或转向其他生态圈。这一环节的核心在于系统中分享价值的成本必须足够低。
  近年来,药物研发成本与日俱增,医药行业饱受基本药物制度、招标采购和药品价格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困扰,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众多创投机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医药企业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发展新业务,拓展新市场。九州通以好药师网为核心,以实现线上线下与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等智慧医疗平台对接,打造九州通“一站式健康服务”B2C大健康平台,为消费者、药店、诊所、厂家、医院等提供一个健康教育、在线问诊、健康监护及药品采购一站式服务。上市公司迪安诊断在专注健康诊断的同时,顺势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基于健康服务的第三方产业和健康保险上下游业务进行拓展,积极打造“诊断+治疗+健康金融”的健康生态圈。
  在前述商业生态圈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结合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的相关实践,笔者对于“大健康生态圈”概念理解为:以人为本,围绕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医疗健康需要,由政府、现实或潜在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者、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提供者、医疗保健金融组织、第三方服务中介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通过建设和借助某种价值平台,撬动和整合其他机构和组织的能力,以满足上述医疗健康需要为目的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价值共享的经济联合体。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健康生态圈所面对的法律、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壁垒和瓶颈不断得以改善,大健康生态圈内部的交易成本持续而显著的下降,使得大健康产业活动的分工和联合成为可能和必要。
  相比较以往基于价值链模型上的商业模式,由于系统内企业将经营重心从内转向企业以外,从单一企业自身能力/资源投入转为撬动价值平台利益相关方的能力/资源,因而大健康生态圈商业模式展现出轻资产、开放性、难模仿以及具备协同放大效应等四个显著特征,即生态圈成员不必无限加大投入以延伸和覆盖价值链条从而导致企业资产越来越重,转而代之以自身能力为基础,通过平台融入生态圈联合,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能力来创造价值;生态圈具有远超越于价值链系统的吸纳能力,可以容纳更多的公司加入这一系统,而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大,其竞争力也会相应增强;生态圈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内部转向网络,一方转向多方,其形成的方式比单一企业更为复杂,这种复杂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生态圈的不可复制性;通过生态圈内部的整合,参与方可以通过依托共享平台借助其他成员的能力/资源而获取业绩成长。
  二、大健康生态圈的架构和功能
  第一个层次是物联网技术支撑生态。大健康生态圈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经济联合体之间高频率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通过互通来实现对于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医疗健康需要的满足。面对海量的信息交互需要,技术边际直接决定了大健康生态圈的产业边界。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大健康生态圈参与方及其设备、资源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特别是与云计算和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相结合的物联网智能处理技术,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力,有效的保证了以现实或潜在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者医疗健康需要的发现、传递、匹配的效率,政府开展医疗保健监督决策、管理的效率,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提供者、医疗保健金融组织、第三方服务中介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分工协同的效率。
  第二个层次是政府监管支撑生态。如果说物联网技术支撑生态决定了大健康生态圈的技术边界,那么政府监管支撑生态则决定了大健康生态圈现实的法律伦理边界。
  通常而言,一个基本的政府监管支撑生态应当包括国家当前的医疗保健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基本和补充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医疗保健监管体系和国家未来的医疗保健改革政策体系。
  第三个层次是医疗保健金融支撑生态。此处所讲的医疗保健金融支撑生态,是在医疗、养老等国家基本和补充医疗保障体系之外,有国家、地方和各类商业组织发起成立的医疗保健领域的引导、投资、借贷、扶助救济等各种形式的盈利或非盈利专业性金融活动,用以支撑大健康生态圈的建立、运行、发展和价值分享。
  高度金融化是现代经济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医疗保健产业作为一个具有显著行业特性的领域,普通金融、大众金融往往难以承担起大健康生态圈的金融支持功能,唯有建立、加强和完善专业化的医疗保障金融支撑体系。
  第四个层次是医疗保健服务支撑生态。医疗保健服务支撑生态,也就是狭义的大健康生态圈,是由具体承担现实或潜在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者医疗保健需要发现响应、方案设计、资源供应、保障实施、后续辅导以及相关经济法律服务的现实或潜在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者、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提供者、第三方服务中介组成的直接的医疗保障服务互动系统。其功能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同配合,最终实现医疗健康需要的满足。
  而该医疗保健服务支撑生态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数据为基础,互联互通、智能决策的个人健康信息平台的搭建和有效运行。这个平台要面向医疗机构服务,还要面向每一个现实或潜在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者提供个人的健康档案查询、医保咨询结算、就诊者信息修改等服务;也要面向药物提供商,根据个人的健康信息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有了这样一个信息化平台,有效运转的医疗保健服务支撑生态才能建立起来。
  同时,也正是由于个人健康信息平台的存在,才能够实现大健康生态圈物联网技术支撑生态、政府监管支撑生态、医疗保健金融支撑生态、医疗保健服务支撑生态四个子生态层的纵向连接和互动,保证大健康生态圈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的整体有效运转和价值提升。(图1)














  三、大健康生态圈涵盖的各种商业机会
  正是因为大健康生态圈是由需求而生、为需求而去的本质,由于其需要面对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多方面的医疗健康需要,广泛运用了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IT行业、金融行业、物流行业深度融合,对于经济联合体有效运转的战略、运营、技术、法律等管理要求亟待迫切,拓展和创造了巨大的商业空间和商业机会。
  从大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大健康产业可分为健康管理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养老护理服务三大类,形成七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康复产业;以药品、医疗护理器械、保健食品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供销为主体的医药保健品产业;以疗养康复、养老护理、慢性病管理为主体的休闲养老产业;以移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大健康大数据产品为主体的医疗信息产业;以大健康消费、投资、融资、租赁为主体的大健康金融产业,以及配套上述产业的法律、商务、咨询、中介为主体的大健康配套服务产业。
  资料显示,大健康产业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产业,年支出总额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约1/10。从国内看,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接近5万亿元,约占GDP总额的8%,到2023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大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第五波经济浪潮新支撑。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第一财经日报.安永:中国医药产业将蛙跳进入3.0时代[EB/OL].http://news.hexun.com/2010-03-26/123113442.html,2010.3.26.
[2]中国商贸.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EB/OL].http://bj.house.sina.com.cn/biz/zy/2009-06-19/11024640.html,2009.6.19.
[3]旗讯网.2023年大健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万亿元[EB/OL].http://www.qxcu.com/data/35/29063.htm,2014.12.1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34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