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6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7

作者

文/张晓艳

浏览次数

1683 次

质疑网络环境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等网络环境的出现,不少观点认为网络环境对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四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基本假设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财务会计正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知识创新为特征、以多元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知识经济的强烈挑战。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认同。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是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是第一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财务会计应处理的交易和事项的空间范围,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它将财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和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解决了为谁报告和报告谁的问题,确定了财务会计对外报告的基本特征。
  现代网络环境大量催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实体企业的新型企业——虚拟企业,它是一种临时性的动态联盟组织,当一项任务来临或者市场出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独立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络迅速结盟而组成一个虚拟企业。当工作任务完成或者市场发生变化时,联盟组织可以迅速解体或者重新组合。因此,虚拟企业的边界时而膨胀,时而缩小,时而因解散而消失。于是,有些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主体具有动态可变性,难于对之进行确认和辨别,会计主体的明确性受到了挑战。但是,实际上虚拟企业完全具备会计主体的两个特征:(1)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并能独立做出决策;(2)对自己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经济行为承担责任。  虚拟企业围绕着自己的经济目标,对各个组成方进行统筹规划、任务分配和资源配置,并在期末进行收益分配和责任分担。它是一个整体,对外需要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对内需进行经营规划。虽然网络公司是“虚拟企业”,但会计主体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个体,虚拟企业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独立支配的经济资源,需对其控制的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承担责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会计主体。因此,在网络时代会计核算的对象仍将是一个特定的主体,会计信息依然要以这一特定主体所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为惟一依据。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虚拟企业的出现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会计主体的形式而已。
  二、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划定了财务会计的空间维度,持续经营假设则明确了财务会计的时间维度,持续经营假设或持续性假设认为,企业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为实现其目标、承担其义务及从事未竟活动继续其经营。该假设假定,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预期不会被清算,同时,还将继续存在下去。这样一个稳定性的假设反映了与该主体有利害关系的所有集团的期望。因此,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只是企业财务状况的暂时性结果,仅仅只是持续性报告系列的一部分。除非是清算,否则,用户将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假设来解释财务报表的信息。相应地,如果主体的寿命是有限的,则相应的报告将确定具体结束的日期以及清算的性质,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设立、重构和解散,其经营活动具有“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因而,不少人认为虚拟企业的存在对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并提出根据虚拟企业的特点,持续经营假设可以确定为项目经营假设,这种假设有一个“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及其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的存续期”,可建立“暂时性假设”。
  实际上,“持续性”与“暂时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已。每一个现实主体,由于它相对稳定,在缺乏反证的情况下,可以承认它是持续经营的。但即使现实的主体,在全球化和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改组、兼并也是常有的事。不存在永远“持续”的企业,所有的企业都是“暂时”的企业。虚拟企业的设立与经营可能只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而设立的,它设立的初衷也是生存、发展、盈利,它有一个预定的经营截止期限,虚拟企业只是个有确定经营截止期限的企业。在这个截止期限内,进行会计处理仍应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否则,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就无法进行。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分期核算经营成果,定期报告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在互联网时代,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在任何时点都可以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信息使用者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的时候才获取最近的财务报告,而是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的财务报告,这样一来,不少人认为会计期间没有存在的价值,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受到了挑战。
  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利用会计分期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反映;二是根据会计分期对利润进行分配和计算。对第一点作用似可以通过电子联机实时报告来解决,而不需要会计分期假设;但第二点作用是会计分期的最主要作用,除非利润的分配是实时的,否则会计期间的存在就不应该受到任何质疑。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并不能动摇财务会计对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的基础,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自然包括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而会计分期假设又是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基石。所以说,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内容仍然是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及其他会计基本假设的会计处理的数据,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只是多了一种信息的呈报方式,并不影响所呈报信息的产生和处理方式,以会计信息实时化处理和报告为依据来否定会计分期,实质上混淆了信息的及时呈报与信息加工原则的关系。
  会计分期是可比性原则的基础,无论是内部报表使用人还是外部使用人都是利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分析,这必然会涉及到对会计信息的比较,包括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这就要求对会计期间分段,所以会计分期假设是必不可少的。分期并没有消失,只是将原有的分期报表的标准期限缩短而已。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并把结果加以传递的一个过程,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同时附带两个假设:(1)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2)币种的唯一性假设。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人力资源非常重要,一批高素质的专家、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可能对企业财富、价值和盈利的创造贡献最大。对这些资源的信息披露很难用货币来计量。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假设应当更明确地表述为,货币与非货币度量并用;也有的学者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对此假设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是否应继续把货币计量假设作为一项基本会计假设应该受到质疑。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中涉及多种不同的计量单位,彼此之间无法进行比较,为了全面反映以增值为目的的企业经济活动,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尺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会计核算就必须选择货币作为其计量单位,这也是会计核算没有变成其他信息统计手段的重要原因。货币是目前最有效的会计计量标准,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的手段。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不排斥非货币信息的补充运用,更不否定非货币性会计信息的提供。事实上,会计核算已大量运用各种实物量的辅助信息,但是,非货币会计信息具有多样性,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分析时,需要统一的标准尺度来衡量,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之前,货币计量假设的准确表述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非货币计量为辅。
  电子货币的出现并非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货币的无纸化趋势,只是使货币的载体—执行流通手段这一职能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纸币变成了电子,但它仍然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存在,而且广为理解和应用。因此,网络经济并没有对货币计量假设产生严重冲击,货币计量仍然是会计工作的前提基础。(□文/张晓艳)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67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