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7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7

作者

文/李 瑾

浏览次数

1655 次

对辽宁振兴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辽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过历史性贡献,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充分显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步履艰难,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后移。近几年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资料表明,在东部发展中,那些经济发展快、效益好、活力较旺的地区往往非公有经济活跃,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本文欲提出关于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拓宽融资渠道是解决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的途径
  银行要贷款给民营企业,就必须花大量人力、物力去调查企业的资信状况,实际运营情况等,一旦某个环节做得不够,就会出现程序上的风险,而一旦民营企业经营出现问题,银行就会面对坏账风险,损失由银行自己承担,这双重风险导致银行对民企贷款时常亮红灯。随着企业的发展,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势在必行。
  1996年成立的民生银行是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设立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主要服务于民营企业,在辽宁主要城市也设立了分支机构。但是仅靠一家民生银行是无法解决众多企业的融资困难的,因此需要类似性质的银行不断出现,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要诚实守信,按时还贷。随着银行业的开放,人民币业务将进一步对外资开放,只要民营企业信誉好,项目优,就完全可以从外资银行获得贷款。
  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也是渠道之一。目前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企业上市不再是由政府推荐,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将能够上市融资,对于不具备上主板条件的中小企业就要寄希望于创业板的早日推出。
  民营企业还可以借助风险投资。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那些传统融资渠道不愿投资的风险较高的创业项目,并由此在企业创业成功后通过多种方式获得高于传统投资方式的回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仍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民间资本参与较少。因此,目前急需进一步拓宽渠道,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在风险投资基金的体制上,应当以有限合伙制来管理。这种模式下经营者的风险和回报是对称的,因而更能促进管理人控制风险提高收益。
  二、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最初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从人格化社会网络交易转向非人格化的制度性交易,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有效地融合社会资本,实现资本社会化;要实行专业化管理,正确对待职业经理,通过先进的管理整合资源,使其达到最优配置。
  建构产业集群是加快辽宁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所谓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种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通过竞争效应、学习效应和产业相关联效应、推广和带动效应提高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企业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彼此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关联。由于集群内每一种产品都有多家企业可以生产,下游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选择到质量最好、价格最优、服务最完善的产品,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求资金支持,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严格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广泛的分工和专业化而形成协作体系内部,成员间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增多,为创新创造了外部环境,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分布,而是相反,它们趋于集群,或者说成簇地发生。”
  辽宁民营经济中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竞争过度、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行业。海城西柳市场曾红火一时,经过了这么多年,如今规模没有做大,实力没有增强,分析其根源,就是没有随着市场的发展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没有走出在比较低的层次上经营的老路,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事实上,对于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集群的形式,不仅单个企业、单个产品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区域内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的企业也可以凭借自身的品牌增强区域的品牌效应,而且更形象、更直接、影响力更大,因为它是众多企业品牌的集聚和提炼。在产品成为地区品牌后,地方政府要做的是在质量监控、行业标准、市场培育和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推进,使区域品牌的周期更长。
  三、外向型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流动性越来越强,来自于人为不可控制和改变的在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只有与机遇,政策,创新能力等因素结合所形成的优势才是具有真正价值的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两种形式,即“引进来和走出去”。其中“引进来”可以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也可以是吸引外资。“走出去”是说企业的产品不仅面向本地及国内其他地区,同时还要走向国际市场。
  外国跨国公司不断进驻我国,为市场提供了许多配套服务的机会,在质量,服务,供货及时性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国企业往往首先选择的是机制灵活,没有过多包袱和政府干预的民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就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吸引外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今后民营企业可以方便地进入国际市场。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自加入三年内,所有中外企业都将自动享有外贸权,可以从事进出口贸易,外贸不再是特权,这些都为外向型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必须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增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感。对现有的骨干外向型民营企业和具有出口潜力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出口信用担保机制,在政策上为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出口退税、出口贴息等政策的落实力度。辽宁的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尝试,并卓有成效。例如大连韩伟集团,在加入世界鸡蛋协会后,在第一时间获取大量的世界蛋品行业信息,实现技术和信息上与世界保持同步,作为国内最大的无公害鸡蛋出口企业,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去年韩伟集团董事长考察了日本和欧洲多个国家的市场,并与丹麦最大的蛋粉生产企业塞诺沃公司签定协议,成套引进蛋粉生产设备,并聘请荷兰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今年企业蛋粉生产线建设已启动,预计2005年可实现年产蛋粉5000吨、鸡肉粉1000吨的能力,产品欲出口欧洲等地,规模将继续扩大。其他民营企业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积极与外资合作,朝外向型方向发展。(□文/李 瑾)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82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