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526期/劳动/就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15/12/1

作者

□文/危阳阳1 董章诚2 王胜喜1

浏览次数

526 次

“订单式”职业教育浅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根本出路。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大使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正当其时,迫在眉睫。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转型升级、就是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培育大批高素质的技能技术人才,为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订单式”培养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最佳的途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订单式”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订单式”教学是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的一项改革。它既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开展教学,又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普通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却遇到发展困境:一是招生规模锐减;二是生源质量日益下降;三是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低。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职教改革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教育”模式,在各地悄然兴起。“订单式教育”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律,昭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尝试,是帮助中职学校走出办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积极开展订单培养”的要求,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肯定。经过校企双方多年的实践,“订单式”教育模式已被用人单位和职业院校广泛采用,形成了一定的范式,相对成熟的订单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历教育、专业培养、岗位培训三种类型。
  二、“订单式”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专业对口的劳动力。在社会投资大幅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也随之出现,最突出的是许多企业招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许多企业表示,如今招收研究生容易,招聘好技工却很困难。“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让企业提前预订技术人才,还可以加强企业与院校之间的沟通,使企业能够提前按照自己的规划与需求提出人才标准,利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一种高效有力地配置人力资源的方式。据《2014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14典范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23.4%,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2013年的606人增加了12.8%。但是,2015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20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由于多数行业在2011~2013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大中专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过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的方式,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合格标准,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计,企业技术人员可给学生上课,将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结合起来,解决学非所用的问题。学生实习安排在指定企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位学生能到自己满意的岗位上去工作。“订单式”职业教育不仅妥善解决就业难问题,同时可以高效配置人力资源,让有专长的人才到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去。
  (三)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教育支撑。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职业学院数量急剧增加,在校生人数已经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教育的支撑,对优化社会“供需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订单式职业教育带个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人才围绕需求转”的要求,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在本地区就业的机会和比例,提升职业技术工人的素质。
  三、关于“订单式”职业教育设想
  (一)实施流程
  首先,参加报名考试的学生经过初步的资格审核并登记之后,组织面试和体检的单位并不是学校,而是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面试、体检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的最后评定,用人单位确定录取人员名单之后通知学校,由学校对用人单位确定的录取人员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由于目前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订单式”双向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所以不存在学生就业的问题,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能够进入用人单位工作,除非自己重新找到其他单位。因此,开展“订单式”委托培养班的报名人数众多,许多学生积极踊跃报名,所以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学生当中“优中选优”,在面试和体检的过程中也能够遵照严格的标准执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同时还对学生在视力、身高等健康方面提出了较为适合的要求,这就确保了学生是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这些学生通过学校相应期限的培养之后能够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
  其次,“订单式”人才委托培养班的学生在学校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第一年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程,以及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第二年开始学习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开设了模拟、实习、实训等操作的课程。每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逐步推进教学工作,不仅有学校内部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借助用人单位作为实训场所开展校外综合实习、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再次,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校对“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通过互动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多启发、多做课堂练习,相互之间多交流和互动。不仅用人单位的场地可以给学生用来作为实训场地,而且学校内部同样拥有完善和先进的实训场所,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为此,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仅能够学习到许多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拥有较多的实际操纵的机会,并且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必备的知识。
  最后,学生在学校2年的学习期满之后,回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一年,每个学员都要跟着一名“师傅”工作,通过顶岗学习之后,学生在3年的毕业期到之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能够迅速上手。
  从上述一些共性当中可以看出,所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不是简单的有学校进行招生和有用人单位使用人才那么简单,企业也要参与招生的环节。同时,学校必须具备较为充足的资源,有相应的设备资源和教育资源,教师的素质必须符合培养人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目前职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理念,认为如果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那么这样的培养是失败的,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学校将“订单式”培养模式狭隘地理解为某个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将导致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只重视和自己签订委托培养协议的学校的要求,按照学校的要求培养人才,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容易导致学校成为企业的附庸。况且,完全按照某个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学生毕业之后或许能够成为特定企业的合格员工,但是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潜力。此外,学校的专业设置同样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设置,导致了许多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全相同,缺乏特色专业和学校自身的强势专业。■
  (作者单位:1.江西省德兴市委党校;2.江西省德兴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527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