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自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后,从辽宁省到大连市的各级政府,都认识到了这个重大的决定必定会给大连及其所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围绕这一重大决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从诸方面就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做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重大决策。笔者认为,大连要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的宏伟蓝图,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是一个重要的战略。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效应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连而结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产业集群区内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很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完善,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其效应可概括为近邻效应、分工效应、关联效应、规模效应四个方面。
1、规模效应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可以共享辅助生产部门和社会共部门提供的服务,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共享地区劳动力市场。
2、近邻效应 企业在地理上相邻以及面对面的接触,促使信息和知识快速流通,相互之间增强信任感,降低搜集信息的成本和交易成本。企业之间可以模仿和学习,形成集体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并共担风险,有利于创新氛围的形成。
3、分工效应 产业集聚使分工深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得到空前发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由于资产专用性强而带来的合作风险;促使生产要素从分工程度低的生产部门向分工程度高的生产部门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4、关联效应 一个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沿着产业发展的链条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和旁侧关联效应带动和影响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临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如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意大利式产业集群、美国硅谷及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集群、东京大田区以机械产业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德国鲁尔煤铁钢综合体的企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企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强弱。以研究竞争战略著称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我国已经进入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密切相关的阶段。目前,我国形成了以浙江的一些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产品产业集群和以北京中关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东北老工基地的振兴应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以石油化工、煤炭、钢铁、造船等产业为主流,形成与其他地区分工互补的重化工业产业集群。相应地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则要发展临港产业集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服务。
临港产业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动优势催生发展的一系列产业群。根据经济界比较一致的划定标准,临港产业主要包括:⑴港口直接产业,主要指以港口装卸运输功能为主的装卸主业;⑵港口共生产业,指与港口装卸主业有着紧密联系的海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等;⑶港口依存产业,指凭借港口综合条件而形成的石化、钢铁、电力等大型加工业以及船舶修造、粮油加工、木材加工、水产加工等制造业和加工业;⑷港口关联产业,指与港口直接产业、共生产业、依存产业相关的金融、保险、商贸、娱乐等服务业。现阶段大连应着重发展以下几个产业领域的临港产业集群。
1、港口物流业。物流是航运中心的基础,临港经济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大规模航运的低成本。能否实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物流通过港区的成本。低成本的通港不仅会吸引更大的物流量,同时还会带动大连及周边区域临港产业的发展,形成“港企互动”的良性循环。大连要发挥区位优势,既要发展为制造类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更要把物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国际物流上,引导发展临港物流相关产业,形成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运输、配送、保税仓储和加工,以及信息咨询等方面有机结合的完善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在新一轮的港口规划和建设中,要以效益为先,重视港口建设的产业集群,组建大连港口为中心,联合营口、丹东、锦州等港港口运营集团,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港口资源,把辽宁周围港口变成跨区域、专门化的港口群,适应世界港航专业化、大型化的要求,既实现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又可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发挥产业集群的分工效应和区域协同作用,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信息系统。大连已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硬件条件,具有五种公共运输方式和仓储场站设施,大连港、北良港、机场、铁路、邮政。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大连的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信息化基础。
2、石油化工产业。随着东北的振兴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将越来越严重,因而必然要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大连应该抓住机会,利用地处东北和具有天然良港的有利条件,以石油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为方向,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把大连建设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的石油储备基地。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首先要围绕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和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两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乙烯产业项目及下游精细化工产品,促进炼油、乙烯集约化、大型化,扩大原油加工能力,调整汽柴比,提高油品档次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与关联效应,进而带动全省乙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其次科学规划建设大连石化产业园区,扩大产业规模和油品集散、交易规模,并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进入石化领域,使经营主体多元化,营造创新与竞争的氛围,发挥产业集群的近邻效应。
3、船舶和装备制造业。这属于临港产业中的港口依存产业,是大连的传统产业,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要对大连的传统造船企业进行改革。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做强,形成紧密产业链和核心竞争力。以造船工业为例,要围绕船舶制造的核心企业来发展船用柴油机、通讯导航、船载设备和装饰装修等相关产业,进而形成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实现产业集群的近邻效应。在汽车工业方面,大连港是我国四大汽车进口口岸之一,每年的汽车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0%以上,而东北地区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25%。随着汽车产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东北地区有望成为以汽车为主导的加工及装备业的重要承接地或国际加工中心。大连可以加强与沈阳、长春的合作,建立汽车行业相关的保税基地或自由港,从现在开始积极培育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和国际性销售配送通道,要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配套产业和关联产品,拉长产业链,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要加强装备制造业与外资、民营资本的合资、合作。尤其要发挥大连的地理优势,加大与日本、韩国制造业的合作,在集聚中形成竞争优势,再以竞争优势强化集聚,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发达的海上保险业是国际际航运中心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4、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是临港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属港口关联产业,它为港口直接产业、共生产业、依存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纽约、香港、新加坡、鹿特丹和伦敦,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国内的第一个航运中心上海也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都拥有发达的航运保险业。发达的金融保险业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吸引多种生产要素向金融中心的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发达的金融保险业有利于吸引日、韩等国企业在大连的聚集投资,增强大连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这种涉外经济联系的加强能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现实的外延保障。为此,大连市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引进金融外资机构。发展金融、外汇、期货市场,建立全面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做好航运保险工作,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文/张 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