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526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15/12/1

作者

□文/牛晶晶

浏览次数

7095 次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中的问题
  [提要]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作为国有固定资产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对于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研究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本文就事业单位投资现状入手,着力挖掘事业单位投资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3日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及定位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或由企业集团建立。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中国的事业单位在功能上对应国外的是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国外的这些组织是社会自治组织,在中国的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这种不同点,有些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中国的社会自治能力不足造成的。
  二、事业单位投资方式
  事业单位的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适用自身固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包括组建全资公司或者参股企业、合资、合作企业的投资行为。事业单位的形式划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按照投资形式划分为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就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来看,事业单位的投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现金投资;二是资产投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现金投资有利于增强被投资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利于企业的资金运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存在的问题有现金投资风险较大,容易产生投资损失。而资产投资有利于企业的资产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对于资产投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因为资产投资是利用自有资产进行投资,就会造成管理层的疏忽大意,出资人的管理缺位,有时候甚至出现不计成本的盲目投资。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项目决策不规范。自从财政部“两个令”发布以来,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纷纷加强了对于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管理与研究,各地资产使用规章制度基本建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执行不到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国有资产的对外投资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是领导干部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未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就为国有资产投资带来了后续的一些隐患。
  2、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实际效率偏低。事业单位中,管理层一般会认为资产闲置不如拿去投资的心理,因此在投资以后就会对占有的固定资产不计成本,不考虑计提折旧及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为了简化投资手续和审批程序,投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以资金形式对外投资,重投资,轻管理。被投资企业长期不分配利润或者分很少的利润。对外投资无收益或者收益很低,无法弥补资金时间价值,更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核算不规范。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该在对外投资科目中进行核算。但是,实际中很多事业单位将对外投资放在往来账中核算,这是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容易混淆财务关系,使得大量的投资游离于监管之外,而且为某些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留下了舞弊、个人牟利的空间。像这样的案例在实际生活中不胜枚举。如2002年下半年,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某某建筑设计研究所(下称设计所)改制,被告人束某利用担任设计所所长的便利,对改制基准日前设计所承接的建筑设计项目合同应收款102.0795万元,不按规定如实申报,致使2003年6月11日提交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中对该部分资产未作评估。2003年9月5日,经工商变更登记确认,设计所更名为嘉德公司,被告人束某个人投资占嘉德公司总投资的25%,成为嘉德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4、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被投资单位监管不力,在投资的时候积极地进行投资,但是投资之后如何进行管理,既没有方法也没有章程。而且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般都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对于投资,以及财务知识非常缺乏,因此对于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效益不够重视;同时也存在知识能力欠缺,无能力或者缺乏能力去监管。这些不良表现为:被投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出资人管理缺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投资项目缺乏后续跟踪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投资企业的收支随意性很大。
  5、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不是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是为了拓展经费列支渠道,提高员工收入与福利水平,为请客送礼加宽资金流入渠道。因此,表面上对外投资企业年度账面净利润为零或者亏损,实际上是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成为不便列支经费的主要渠道,财务支出随意性较大。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及报销手续的松散,纪检审计部门查处力度薄弱。有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即使产生利润,也可以隐匿、截留、挪用。
  四、完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建议
  1、应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由于我国行政部门的特殊性,往往在公家单位存在“一把手”说了算的情况。有很多的项目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等到投资已经开始以后,就出现了许多盲目投资带来的后续隐患。针对这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国家应该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转型;另一方面应该及时颁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相关准则条例。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保证可行性研究的可靠、真实、完整。
  2、严格制定及遵循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审批制度。为了更好地控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风险,减少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事业单位投资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审批程序要合理、可靠。未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进行,对于未经审批即上马的投资项目应该对于相关单位给予严厉的制裁。
  3、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进行任期内的投资情况考核。对于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在进行工作考核的时候不仅要考核在本单位的业绩表现,同时应该将其在任期内决策、管理、监督的对外投资项目也纳入考核体系。在对外投资中,经营效益好的投资项目,对于主要领导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经营效益差的投资项目,对于主要的领导应该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并且要追究相应责任,视情节严重移送纪检监察及司法机关予以制裁。
  4、对于已经出现经营效益低下的投资项目要给予及时处置。在投资中应该注重资产的配置效率,对于长期处于经营收益低下或者出现连续亏损的投资项目应该参照股市退出机制进行适时的处理。对于参股或者部分参股但是经营状况较差的对外投资项目设置止损金额和年限。采取市场化的运行模式转让股权或者及时收回成本,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5、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对外投资企业经营效益。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与对外投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只有赋予企业足够的经营自主权,才能督促企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力。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向被投资单位下达目标责任书,并于相关责任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才能促进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积极性。同时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考核和奖励制度,以此来提高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效益。
  6、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项目应选择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项目的负责人都是事业单位的一把手或者其他领导,但是一般的事业单位负责人以行政工作居多,就所学专业来看未必是经济金融方面的人才,同时由于其长期从事行政工作对于投资活动,没有相应的经验,难以有效地履行管理责任。为了提高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效益,事业单位应该选派思想政治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关于投资经营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人才从事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
  7、强化事业单位对于投资项目专项审计。对于被投资的招待费、会议费、办公费等经费支出加强审计检查,从制度上杜绝腐败。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监督,要求被投资企业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内部各项财务制度,及时报送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接收出资人的检查监督,并定期委派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财务审计。
  实践证明,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对外投资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投资状况,需要专家学者进行积极的研究探讨,并且进行改革,应该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尽快纳入市场体系的范畴,实现权益法核算对外投资。同时,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宏观和微观指导,为对外投资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及时化解投资风险,提高对外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斌.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有关事项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6.
[2]冯广益,石国华.探讨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企业,2011.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09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