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雅典奥运会的圣火熄灭了,人们渐渐把目光抛向了2008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经历百余年的轮回,已不仅仅是一项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商业化气息愈来愈浓的商业大舞台。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商业营销结合起来,不仅使奥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也为企业和品牌竞争提供了更具挑战力的现代平台,使奥运会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竞争的热点,成为群雄竞逐的重大商机,从而形成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奥运经济”。奥运会无疑已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不管它究竟有多大,有多好,关键是如何来把握好这个商机,这才是我们所关心的。
一、正确理解奥运商机
奥运商机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个新词,它源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洛杉矶取得第23届奥运会承办权以后,美国政府宣布对其“断奶”。筹委会主席彼德·尤伯罗斯凭借其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商业赞助运营战略思路,向世人诠释了体育产业的新理念。打那以后,原本都是“赔本赚吆喝”的奥运会,首次实现了盈利,“奥运商机”一词应运而生。简而言之,奥运商机就是奥运会这一世人瞩目的国际赛事所带来的一系列特殊的市场机会。
把握好奥运商机,实现企业盈利,首先要准确理解奥运商机。在人们眼中关注的焦点大多是奥运场馆、基础设施及辅助设施的建设等。勿庸置疑,这是一块极其诱人的“蛋糕”,也是奥运商机的核心部分。据预计,这一领域的需求将达到2800亿人民币。相关产业将涉及建筑、房地产、通讯设施、交通运输等。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这个“大蛋糕”后面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小蛋糕”的需求。北京奥运会除了大量的硬件建设和物质供给外,还需要广泛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这些服务中同样蕴涵着无限的商机。例如,奥运会举行期间奥运村的食品供应,门票的设计和印刷,以及奥运游客所带来的一系列需求等。而且由于奥运会所聚集的人群来自五湖四海,为其服务的各类物质、各项活动是无比繁杂的,因此商机也是无限多样的,这就是奥运商机的外围部分。
二、如何把握奥运商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奥运商机分为核心和外围两部分。再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发现,对于核心商机来说,只有拥有雄厚的资金才有资格参与,或者说,只有那些商界大鳄能吃得起这块昂贵的“蛋糕”,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相反,对于外围商机来说,正是中小企业发挥其优势的地方。只要把目光放远,任何企业都有机会分奥运的一杯羹。
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逐步开始确立并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发展目标。北京奥运会无疑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加速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机会。
1、参与直接投资。首先,把握奥运商机最直接的就是参与奥运会的投资项目。其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无疑是令人艳羡的。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2004年4月18日举行的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上,奥组委公开表示,北京奥运的所有项目都采取公开招标的透明形式,规范项目运作的每一个程序。这一运作方案,意味着所有参与工程招投标的单位只要符合竞标条件,都有可能参与到奥运项目的建设中来。国外的一些跨国公司早已虎视眈眈,据悉,为了争夺“奥运蛋糕”,GE全球董事长伊梅尔特亲任北京奥运项目团队负责人。GE将目标瞄准了体育场馆、基础建设、工业项目、能源供应和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希望获得不少于80亿人民币的项目订单。由于在技术、管理上的巨大优势,所以竞争是异常激烈的。
但从历史上看,虽然某些奥运建设项目具有国际性,但是大量的相关项目还是由奥运会承办国的企业来完成的。尽管奥组委公开宣称国外和国内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但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中国奥组委的手中。由于国内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和地缘、语言等方面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所以相关的企业应该有信心并要积极争取。即使是由部分国外公司承接的项目也可能需要借助国内企业来实施。所以国内企业要寻求多种参与项目的方式以增加企业价值。
2、参与奥运赞助计划。奥运会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可见的,而更多的是提供给企业一个经营品牌的契机,由此带来的品牌效益和长远收益是无限的。由于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的无形品牌,所以利用奥运会扩大品牌知名度是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一个捷径。专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每投入1亿美元可提升品牌知名度1%,而投入奥运每1亿美元则可提升品牌知名度3%,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品牌经营效果,更多的企业更热衷于参与奥运赞助计划。
在奥运赞助计划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国际奥委会的TOP计划。该计划把国际奥委会、各国奥委会联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招标单位,在国际范围内选择行业著名的大公司作为全球赞助商。成为奥运会全球赞助商的这些公司除提供资金支持外,还提供重要技术服务,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权利。由于挑选企业采用排他性原则,即每个行业中只可能有一家企业成为全球赞助商,TOP计划被公认为是跨国企业展示实力提升品牌形象的绝佳机会。例如,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凭借全球赞助商的条件,使当年第三季度盈利激增21%,达到9.67亿美元。三星电子从负债170亿美元到实现110亿美元盈利成为一个跨国性公司,更是创造了奥运营销的神话。但同时TOP计划的门槛也是高得让人敬而远之,不过令人欣喜的是2004年3月26日联想签约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第11个全球合作伙伴(即TOP赞助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人”,展开了它的海外攻略,这也标志着中国新一代的企业群体开始被国际社会认同和接纳,我们也希望TOP计划中能看到更多的中国企业的身影。
不可否认,具备这样条件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使联想也要为之付出超过6500万元人民币的代价,因此对于大部分国内企业来说参与北京奥委会的奥运赞助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今年中国奥委会仿效国际奥委会的商业做法,将赞助商分为5个级别:合作伙伴、高级赞助商、赞助商、供应商和徽征特许企业,每个级别的赞助商在利用奥运会的宣传上享有不同的权利。这就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机会,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选择,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可以借奥运之东风把品牌做大做强。比如说取得特许经营权所需资金一般仅占销售收入的10%~15%,而涵盖的行业范围是最广的,像小礼品、服装和旅游纪念品等。这些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公司的规模一般不大,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战略眼光抓住机会加快企业发展。
三、把握商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所有人都在大谈特谈奥运商机,但我们的企业似乎还是很迷茫,在实际运作中经常会走一些弯路,所以在此指出一些常见的问题是必要的。
(1)准确定位,量力而行。奥运商机既是机遇同时又包含风险,企业要注意考虑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亚奥理事会执委魏纪中先生曾举例,奥运村要盖商品房,这些商品房在奥运会闭幕后必然要销售。按照规定,奥运村住房要求在2007年底建成,2008年使用。2008年前可以预售,但是他人不能入住。入住必须等到奥运会结束以后。一般来讲,还可能需要进行二次装修这样起码要拖到2009年,整个建设周期要比正常商品房长。虽然国家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但它积压资金周期很长,所以企业必须清醒的认识自身的实力。
(2)勇于创新,创造商机。由于受到合作伙伴排他性和自身实力的制约,即使没有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也可以与那些赞助商合作在原材料供给、市场开拓方面寻求合作,尤其是国外公司,很多在中国水土不服,很可能借助国内公司开拓市场。
(3)品牌营销,彰显个性。奥运赞助是用企业的有形资产换取奥运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是第一位,如何将奥运的无形资产再转化为有形的货币才是最关键的。随着奥运的临近,铺天盖地的广告迎面而来,如何让你的品牌令人耳目一新是需要一点苦心的。例如,金六福巧妙将中国的“福文化”与奥运精神相结合,以六种奥运福为核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体现了民族凝聚力,不得不说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文/毕艳霞 祝圣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