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8期/经营管理/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7

作者

文/苑建民

浏览次数

5216 次

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尤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程度的关键。因此,如何有效地使工程施工成本处于企业控制之中,并且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施工企业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文根据我公司成本控制的实际,阐述一下如何进行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一、分割工程成本,优化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的方法及程度,对于当前许多国有控股的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成本构成基本上是分包成本和施工队成本,而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源泉在于控制分包成本,施工队成本往往很难创造经济效益。二者的构成比例如何,项目成本如何划分,这是关系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问题。
  (一)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合理合法地进行工程分包,逐步增加分包成本的比例。增加分包成本所占的比例,无疑会使企业盈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这项工作不是无限制地进行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但需要经历招标投标的激烈竞争,而且施工中一系列经济活动也都有相应的法律或法规进行规范,企业必须在法律体系允许的范围内的合法活动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建筑法》、《合同法》等适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的工程实行有条件分包,即:一是必须经业主同意,二是不属于工程的关键部位。在这一约束条件下,施工企业的自由空间只有对外选用劳务分包。
  劳务分包与工程分包的本质区别在于工程分包是将部分工程划分给相应的分包商,总包商只对宏观上的总体工程进度、质量负责,而劳务分包的不同之处在于工程施工日常的、微观的进度、质量、工程技术控制等全部由总包单位负责,劳务分包商只对自己投入的人力及施工机械负责。这在本质上响应了决定工程进度、质量及造价的根本在于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及应用于工程上的材料的原则精神,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属于可操作范围。而选择什么样的劳务分包商、分包成本控制在什么幅度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内容。
  1、分包商宜选择资质合格的法人单位,确保合同主体合法,减少日后施工过程中的纠纷;
  2、选择分包商的方式宜采用邀请竞价的方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主动邀请几家比较了解或曾经合作过的分包商参加报价;
  3、分包价格应结合总包商中标价、分包商报价按合理低价的原则确定,要注意和已完工的类似项目进行单价对比,单价的确定应与分包商进行充分的谈判,以使分包商能进一步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避免日后出现扯皮和索赔的现象发生,实现总分包企业达到双赢的效果;
  4、签订双方权利义务对等、公平、合理、有效的分包合同,避免出现总包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签订权利义务不对等、严重显失公平的合同,可能造成合同无效,从而更难保障总包企业的利益;
  5、日常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层要注意在施工技术、施工方案、施工配合等方面加强对分包商的指导与协助,鼓励分包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结合施工条件的变化协助分包商优化施工方案,进一步降低分包商的成本,从而也间接地降低了总包方的成本,减小了分包方索赔的可能性。
  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减少高成本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提高低成本、低风险的资源投入的比例,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确保企业利润的实现。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市场逐步放开,我们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大量采用工程分包的成本管理方式,使企业最终向管理型、技术型发展。
  (二)建立内部成本控制制度,严格管理施工队成本。施工队成本指由自有施工队(由企业员工组成)所完成的施工项目的成本。对于当前国有控股的大型施工企业来说,自有施工队伍使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从而造成施工队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控制。虽然这部分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有日渐减小的趋势,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仍需进行有效控制。
  当前采用的有效办法是责任成本核算。所谓责任成本核算是指将项目成本细化至每道工序,为完成工序所需的工料机费用组成责任单价,用该单价衡量施工队的成本控制情况并兑现施工队员工收入。其主旨精神是将工序工料机成本捆绑在一起,促使材料及机械费用的节约,如超支则由工费中补偿,员工收入则减少;节余则增加工费收入,员工收入则相应提高,以此来提高员工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性。控制责任成本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确定责任单价。以预算定额或施工定额中的工料机消耗量为依据,结合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队的实际施工水平确定工序责任单价,责任单价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合理的责任单价能有效地控制责任成本;
  2、做好责任单价的分解工作。责任单价的最终核算对象是每个员工,因此在确定了责任单价并由项目管理层下达到施工队以后,施工队要进一步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施工班组进一步分解到每个员工,做到每个员工对工序成本心中有数;
  3、做好责任成本核算的绩效考核与业绩兑现。按员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乘以责任单价,扣除消耗的各种成本费用,最终应兑现给员工的工费收入要确实兑现,确保责任成本核算的威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责任成本核算的成本控制作用。
  二、制定成本计划,实行成本动态控制
  在完成分包成本和责任成本分割并初步确定了两部分成本后,要制定出总成本计划,总成本计划除涵盖分包成本和责任成本外,还要考虑项目的现场经费、上级管理费、税金等因素。总成本计划分为两部分:
  1、项目不可控成本:指税金、上级管理费等项目管理层无法主观控制的部分;
  2、项目可控成本:总成本计划中除了不可控成本以外的全部成本,如分包成本、责任成本、现场经费等。
  可控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可控成本计划是在项目开工前的施工时间、施工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制定的,随着工程的进展,必然会发生如施工方案改进、工程量改变、地材价格上涨等因素变化,因此对于成本计划要进行适时调整,以保证成本计划的指导性和控制性,在调整的同时要注意分析各不同因素变化对原成本计划造成的影响程度。
  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施工技术部门的主动性,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优化施工方案,进一步减小施工成本。
  三、进行成本分析,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施工结束后,要根据总成本计划和可控成本计划与最终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成本分析可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不但要对比分析总成本,还要对工序成本进行分析,而且以工序分析为主,得出工序成本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1、首先分析出因施工条件、施工方案、材料价格变动引起的工序单价的变动,同时收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序成本资料;
  2、其次对比主观确定成本部分的工序单价,分析得出因制定方法不合理而导致的偏高或偏低的工序单价,同时积累书面资料,供日后制定同类项目成本计划时使用;
  3、收集分包单位资料,并对分包商进行评价,拟定《合格分包商名录》,供日后类似项目选择分包商和制定分包成本时使用;
  4、汇总分包成本及责任成本数据,经过分析筛选,供企业投标报价时参考。(□文/苑建民)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721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