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69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5/2/18

作者

文/余国锋

浏览次数

4719 次

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提要 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能够对我国流通产业水平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便于认识国内流通产业和国外流通产业的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求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流通产业的内涵、各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较好地指引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流通产业的定义
  流通产业,是指与商品流通和商业直接相关联,或为商品流通和商业提供必要条件的各种产业的总称。主要包括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等商品的购销体系、商业基础设施、仓储业、运输业、包装装卸、流通加工、流通技术开发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产业、服务业等。
  二、建立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1、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流通产业从末端环节转向先导环节的必然要求,是对流通产业重新定位的先决条件。在短缺经济下,一切围绕生产转,生产处于中心地位,生产决定流通。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结束了长达50年的短缺经济,进入一个商品相对过剩的时代,流通产业需要重新定位。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准确描述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从而确立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2、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好地测评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便于认识国内流通产业和国外流通产业的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推动流通产业建设。通过量化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我们既能了解与国外流通产业在哪些指标上存在差距,又能知道在这些指标上与国外流通产业存在多大差距。因此,政府可以从那些差距较大的指标入手,推进流通产业建设。
  三、建立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能够对我国流通产业水平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因此,要求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流通产业的内涵、各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较好地指引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
  2、一般性和特殊性原则。在流通产业评价指标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形。一方面,要与国际通用的指标保持一致,注意其一致性;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自身的流通产业特点,设计符合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注意其特殊性。
  3、价值成本配比原则。为了使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我们需要大量相关的原始数据,收集和整理这些原始数据需要成本和费用。在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上,如果与某个指标相关的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成本大于这个指标本身的价值,这个指标的设置是不经济的,应该舍弃。
  4、相对数和绝对数结合的原则。为了更好地测评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上,既要以绝对数的形式反映指标主体的总体规模,也要以相对数的形式反映不同指标主体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四、已经提出的流通产业评价指标
  1、流通总规模指标。流通总规模目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流通业规模大小的标准,既是一个国家流通业发展的最终表现,又是其他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该指标用绝对数的形式,以货币价值为计量单位反映了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规模。主要包括:流通总产值、流通资本总额、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通利润总额、物流规模。
  2、国民经济贡献指标。流通产业对我国GDP的增长、就业水平的提高、税收收入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国民经济贡献指标以相对数的形式描述了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流通产业的重新定位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主要包括:流通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流通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流通业的纳税总额占全社会税收收入的比重。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较低,发达国家的流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12%,而我国的流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7%。
  3、流通效率和效益指标。流通领域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上缴的税收以及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上,更在于从整体上促进国民经济循环,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本周转和经济运行节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经济不仅面临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而且迫切需要借助流通现代化,完成“第三个转变”,即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资本周转和商品流通速度为核心,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变。因此,反映流通效率和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库存率、流通资本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重。库存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库存总额占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流通资本周转率是指完成一定的商品价值额所必须的流通资本循环次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利润总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的比率。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重要标准。从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物流成本构成来看,它们的物流成本主要由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组成。美国和日本的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重大致在10%左右,运输费用在GDP中所占比重大体不变,库存费用的降低是导致美国和日本的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2001年6月,由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联合举行的现代物流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我国2000年全社会流通费用占GDP中所占比重大致在20%左右,可见,库存费用的减少和库存率的降低是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方向。
  4、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指标。反映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指标主要包括:流通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与规模以上流通企业与全社会流通企业的比例。以零售业为例,我国零售业的零散度高达90%,而欧美国家为40%,日本为50%;规模以上流通企业是指年销售额500万元、职工人数60人以上的零售企业以及年销售额2000万元、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的批发企业。2003年,规模以上流通企业仅有11000多家,在全国1300多万个流通主体中,其比重仅为0.08%。随着流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流通产业的集中度应该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也将逐步扩大。
  5、流通结构指标。反映流通结构的指标主要包括:零售业的业态结构、流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批零系数。
  零售业的业态结构反映了构成我国零售业的各种业态的比例关系。以2001年我国零售百强的业态分布来看,占据主要地位的业态分别是超市(44家)、大型综合超市(42家)、便利店(31家)、餐饮(13家)和仓储店(9家),与国外零售业相比,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相对较快,专卖店和折扣店的发展相对滞后。
  流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反映了流通企业主体中非国有经济企业与国有经济企业的比例关系。流通企业主体在多样化的产权形式之间所作的取舍,取决于哪一种产权形式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引致最大的社会效益。随着流通现代化的进程,流通产业产权结构中非国有的经济主体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批零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批发销售额与零售销售额的比值,从经济意义上衡量流通渠道的长短和流通迂回的程度。伴随着零售业的激烈竞争,批零系数将逐渐减小。
  五、基于流通现代化建设的三个方向的评价指标
  2002年1月,“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现场会”在上海召开。李荣融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切入点,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流通产业评价指标的设计离不开流通现代化建设的三个方向。
  1、反映我国流通产业连锁经营现状的评价指标。描述我国流通产业连锁经营现状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连锁经营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直营连锁与特许经营的比例、中西部流通业连锁经营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额占全社会流通业连锁经营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额的比重。
  2、反映我国流通产业物流配送水平的评价指标。描述我国流通产业物流配送水平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货损率、物流配送采用国际标准的流通企业的比例、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的比例。
  货损率是指某项物流作业中损坏的商品价值与该项物流作业配送的总价值的比例,反映了我国物流配送质量的高低。
  物流配送采用国际标准的流通企业的比例是指物流配送过程中仓储、装卸、运输、包装采用国际标准的流通企业的数量占全社会流通企业的比重,反映了我国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的高低。
  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的比例是反映我国物流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第三方物流是国际上流行的物流配送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自营物流而言,具有成本低、专业化强、效率高的特点。有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租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的比例仅为22.2%,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均在50%以上,美国的同一指标值为58%,日本的同一指标值为80%。
  3、反映我国流通产业电子商务水平的评价指标。反映我国流通产业电子商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1项现代流通科技在流通企业中的普及率、网上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11项现代流通科技在流通企业中的普及率反映了我国流通企业的技术含量的高低。11项现代流通科技是POS系统、MIS系统、BI(商业智能)系统、EDI(电子交换)系统、ECR(电子收款机)系统、VAN(增值链)系统、Bar-Code Symbol(条形码识别)技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DCM(需求链管理)系统以及网上交易技术。(□文/余国锋)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37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