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2001年底,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0.9%,全国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9.85%,国家统计局对14923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2001年底,国有企业的账面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波动式发展的,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多数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经常陷入困境,企业若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零负债”的策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从1996年至今,我国企业近年来负债率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减缓有关。
二、资金成本的影响。这是影响资产负债率低的根本决定因素。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融资方式,债务融资的成本是发行成本、支付利息的成本;而股权融资的成本是发行成本、支付股利的成本。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盘股发行费用大约为筹集资金的0.6%—1%,小盘股大约为1.2%,配股的承销费用为1.5%,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发行成本大约在3.2%左右,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企业债券的利率最高限分别为3.78%和4.03%;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银行借款的年利率分别为5.85%、5.94%和6.03%,由此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分红水平的前提下,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而上市公司不分红也是许多上市公司的经常做法。即使在强制要求分红的条件下,与债务融资必须还本付息的“硬约束”相比,配股融资具有“软约束”的特点,并且分红成本只是一种机会成本,其成本的高低由企业自己决定。
三、融资工具的影响。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比较短,存在结构失衡的现象。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徘徊不前,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发行规模过小,导致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也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
四、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上市公司是信息的提供者,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只是被动的获得上市公司提供的公开信息,两者存在不对称性。一方面,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规范,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这样可以利用内部信息优势,在股价高估时,进行增资扩股溢价发行,从而取得信息利益,降低信息成本;另一方面,投资公众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性强,盲目哄抬股价,对于增资扩股、发行新股持欢迎态度,股权融资对于证券市场不但不是坏消息,反而成了投机机会。
五、代理成本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特殊的代理关系,大多数上市公司是有国有企业改制来的,国有股东是最大的股东,因而作为代理国有股的经理层必须首先满足国有股东的需要,然而国有资产部门并不仅是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问题,还需要考虑社会的稳定,这就导致经理层的经营目标发生异化,带来代理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上市公司高层经理的持股比例太低,扩大债务融资并不能有效激励经理努力工作,其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因而经理会随同国有股东的意愿偏向股权融资。
六、传统的民族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民族一向奉行踏实、稳健,不寅吃卯粮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了上市公司经理的经营观念,对债权融资兴趣淡薄,宁可自己慢慢积累也不借贷,借债的积极性低。
七、财务杠杆负面作用的影响。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在经营利润率大于借贷利息率时,举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反之,在经营利润率小于借贷利息率时,举债经营也会扩大亏损。(□文/刘 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