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中国青年旅馆困境中发展模式探讨
提要 在国外青年旅馆因其健康绿色的出游理念和相对比较低廉的价格得到了热爱旅游的青少年的青睐,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8年青年旅馆走进中国,几年内,并未有长足的发展,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困境。作者从青年旅馆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中国青年旅馆步入困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发展模式。
一、中国青年旅馆的基本理念介绍
青年旅馆被称之为“穷人的希尔顿”,是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青年朋友提供“安全、卫生、廉价”食宿的场所。起源于德国,现在在世界85个国家和地区开花结果,会员达330万。2003年据德国联邦旅游局联合德国几家著名媒体进行一次关于德国旅馆的的调查,消费者选出的知名度最高,最受欢迎的酒店就是“青年旅馆”,可见,青年旅馆在德国有着很好的市场。我们不禁要问:青年旅馆能风靡全球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它所倡导的“DIY式旅游理念”受到热爱旅行青年们的广泛认同。所谓“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自己动手”。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国际青年旅馆显现除了和普通三星级宾馆几个不同。(见表)
二、中国青年旅馆步入困境的原因
在中国,青年旅馆起步很晚,1998年广东肇庆出现了全国第一家青年旅馆,至今全国已有40多家,分布在广东、云南、北京、江苏、浙江、辽宁等省的旅游城市。但无论是与全国每年出游人次数相比,还是同世界范围内青年旅馆的规模相比,中国的步子显得比较缓慢,而在这个发展的大趋势下,还出现了一些青年旅馆举步维艰,甚至倒闭的现象,究其原因,不约而同都是因为入住率太低,难以赢利。
虽然,青年旅馆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几十年来所形成的规模,足以说明其从经济效益上是有吸引力的,相比于国外青年旅馆靠高入住率以及政府和社会团体支持来赢利的模式,中国青年旅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中国有不利于其成长的“中国特色”大环境。
其一、社会支持方面。国外青年旅馆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很多青年旅馆是靠社会团体、政府基建投资以及福利机构投资而启动的,他们还享有免税、装修改造、宣传促销等方面的优惠。加上不少人做义务工,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利润不足的问题。而在中国这些几乎都是不可能,我曾询问过国内一个青年旅馆的老板,在中国他们是否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答案是完全否定。他们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积蓄投资,其他方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特殊优惠。
其二、假日制度方面。国外很多国家居民都享有带薪假日,不少国家还有传统假期。比如今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就是雅典当地人传统的假期,以至于奥运会比赛都被冷落。而中国实行五天工作制之后,每个周末有两天短假但不足以出远门,每年除了“五一”、“十一”黄金周外,几乎没有带薪假期,人为地为中国国内旅游创造了两个高潮,这对中国青年旅游的规模是个很大的挑战。
其三、青年思想方面。这恐怕是青年旅馆所遇到最大的挑战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成了包括这代青少年在内社会范围的保守,而具备出游经济条件家庭的青少年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觉得孩子只要是成绩好,其他的根本不重要,对“走出去看世界”的观念接受程度不高。加上对他们爱护有加,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别说是“和陌生人同住一屋”。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理能力、独立性差,不说少年了,就是八十年代初出生的青年会做饭的也是少数,更何况是青年旅馆所提倡的“完全自己动手”了。他们更习惯那种凡事不用操心的旅行社出游已经高级饭店保姆式服务。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中国人均收入不高、整个社会缺乏信任等等,但以上三个方面我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挑战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困难的解决也不是一日之事。中国青年旅馆在这种即定环境下该怎么发展呢?
三、中国青年旅馆困境中发展模式探讨
我认为建立高校青年旅馆应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高校与个人在办青年旅馆方面有着有太多的优势。
其一、免税政策。根据规定:高校出资自办的,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这就降低了高校办青年旅馆的成本。
其二、高校有机动的住宿条件。高校青年旅馆的客房可分成固定和机动两部分。其中固定的客房不要太多,以满足淡季客流量,保持不亏损为其容量标准。而可以大量启用寒暑假空闲的学生宿舍,刚好可以适应客源季节性变化的特点。我觉得青年旅馆有别于别的普通旅馆,关键在于其倡导的健康出游理念这种无形资产,而不局限于固定客房的数量。(虽然国际青年旅馆协会对客房数量的多少也有些规定,但我们以机动的住宿来补充固定住宿,有利于平衡淡旺季)。
其三、高校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经营青年旅馆。其实在国外,青年旅馆大量吸收义务工和学生。对高校青年旅馆来说,大学生本来就是其目标市场,他们更能领会市场需求,因而所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能更好地吸引顾客。对学生来说,青年旅馆不仅给了他们勤工俭学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这里他们可以接触到具有同样出游理念的人,可以和不同地域的人交流,扩展自己的交际面,增加知识面。可谓是个“win—win”的做法。
其四、高校可以建立会员俱乐部。一方面,俱乐部可以定期开展活动,给会员以归属感,这样会员就会把青年旅馆的理念介绍给他们的同学,无形中用口碑为本校青年旅馆做了营销宣传。这种营销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呈几何级数递增的。另一方面,不同高校俱乐部之间可以定期进行交流,组织会员互访,这对打开客源市场是极有好处的。
其五、高校拥有良好的网络资源。全国最密集的上网人群一定是在高校,在中国网络还不是太普及的情况下,能上网的大多数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而在校学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大高校都拥有自己的网站,用网络来宣传自己的青年旅馆是一个低成本而又切实可行的方式。
其六、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我认为有几个旅游产品可行:(A)和附近中小学合作开展“修学游”。(B)和企业合作开展拓展训练。(C)和附近高中合作开展军训。(D)和附近高校社团合作开展活动。(E)在特别日子里,举办适合高校学生的活动。比如举办圣诞party,邀请专家来谈青年人普遍关心的问题等,而这些活动都可由本校学生来设计,宣传。真真切切把青年旅馆办成青年者之家。
总之,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各个方面的约束,在这些约束下,以高校为载体建青年旅馆不失为“带着镣铐跳舞”的一种可行方式。但我觉得这也有个规模的效应,很多高校青年旅馆形成一个网络,才有利于“DIY”出游理念的广泛接受,才有利于各地客源的增长,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静静期待青年旅馆在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文/郭倩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