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14期/经济视线/正文

发布时间

2002/1/26

作者

-

浏览次数

1708 次

中国企业须补“钙”
  中国企业正竭力寻求新的定位,思考、矫正以前所肯定和效仿的“管理模式”。诸多思想敏锐的学者、企业家关注着这种风起云涌的“速变”,并创造出“模式转型”、“二次创业”、“激活”一些概念来概括、解释这场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中国企业管理平台的重构。  某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做了一次名为《中国企业管理大体验》的调查,他们发现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许多弊病。

  管理:有管无理的机制
  在一份调查问卷中,一位食品公司的主管这样写道:“在中国企业每个层次上,80%的时间用在管理上,仅有20%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一语中的,但不够具体。我们补充的是:中国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遵照80%:20%的比例,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管”与“理”遵照20%:80%的比例。可爱的“二八现象”竟如“黄金分割”一样普遍。
  管理=管+理=管理管住+理清理顺。“管”蕴含着权力,体会的是指挥与服从;“理”蕴含着智慧,体会的是沟通与协作。要把“管”的工作做好,需要的是权责界定的清晰和指令流程的通畅;要把“理”的工作做好,需要的是组织系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支持“管”的是一套规章制度;支持“理”的是一种文化精神。
  “管”之要在于管好管住;“管”之道在于万事同理,直指根本;“管”之决在于抓大(战略)放小(程序化管理、日常事务)放中间(执行层)。“理”之要在于理清理顺;“理”之道在于化繁为简,驾简驭繁;“理”之诀在于合纵(减少管理层次、组织篇平化)连横(部门横向合作)建团队(项目运作团队化)。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就落后在这两个“二八现象”上,其原因在于管理机制的畸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因有一套规章制度和指挥流程而认定有良好的管理机制,但仅有规章制度和指挥流程,管理机制的运行很难告别戴草帽、扎领带的尴尬局面。因为这些只是对“管”的支持,不是对“理”的支持。管理者一直在指挥、指挥、再指挥,却发现本来很简单的事反倒变得很复杂,工作没有进展甚至远离目标;领导苦于规章制度到具体事上无用,部门间互相扯皮,举起板子找不到屁股打。
  良好的管理机制应有权责明确的制度,但这远远不够,还应有企业文化的润滑和组织架构的匹配。当企业有了良好的管理机制后,企业主管可以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一样,把“管理的少”就是“管理得好”作为最高经营原则。
战略:有战无略的导航
  在我们调查统计结果中发现,57%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企业战略,69%的企业对战略管理是模糊的。在不少企业还听到这样的声音:“局势变化这么快,战略没有存在的理由”,“还不知道干几天,战略有何用”等。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充斥着暴富和浮躁的心态,有战无略。其表现有以下几种:
  1、石论:摸着石头过河,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敢”情色彩。有一个企业,在6年内连续投资15个项目,小者投入3000万元,大者1个多亿,最后只能打水漂。广州乙烯、中原制药只是曝了光的冰山一角。目前买方市场下,胆子战、撞大运的行为已被丢进了历史垃圾袋,需要的是在产业定位、细分市场中“精”营。
  2、猫论:逮住老鼠即好猫的唯实论。企业尊奉的圭臬是不论远方如何,先抓住最近的钱票再说,“活力28”要上矿泉水,“荣昌肛泰”有口服液,恨不得什么产业都经营。致远管理在研究国际集团公司战略时发现,70%的企业是搞单一产业的。19%的企业是搞相关多元产业的,只有11%的企业是搞非多元产业的。19%的企业在搞相关多元产业时是围绕技术——市场这两大核心业务发展的。中国企业没有韬略的多元化带来的结果是竞争优势的丧失。
  3、龙论:信奉产、供、销一条龙。这种企业的战备是内向化的,希望把能够增加价值的纵向环节都抓在手里,不愿将与竞争者的竞争和合作、与上游下游的联盟和虚拟等关系整合起来,以集中有限资源凸现核心业务能力。龙论的战略是要么自己上,要么并购,搞得自己像只恐龙,全身上下没有一点有实力的地方,且臃肿庞大、反应迟钝。
  4、蛙论:像青蛙一样跳跃发展。这种企业的战略是非连续的、跳跃式的,如科利华企业的“量子”理念。在蛙论指导下的企业我们称之为经济型公司。经济型公司为利润而管理,纯粹忙于为一小部分人或个人创造财富,而不注重组织品质的持续演进。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的报告综述中详细论述。
  在以上战略思维指导下,中国企业要么速生速亡,要么绕弯走路跌破鼻子。
文化:有文无化的平台
  有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个修车店,那么,第二个犹太人来此地就会想开一个饮食店。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了一个修车店,第二、第三个中国人来此地往往开的还是修车店。这不只是一个笑话!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就像中国的公园一样,千园一面,似曾相识。这只是我们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结果之一。第二,我们惊讶地发现,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导出的,而不是导入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向了狭义的文化活动,不知不觉地界定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制造新闻或糊弄上级,而不是“经攻文固”地获取全员的认同,以形成凝聚力,真正发挥出化育人魂的作用。
营销:有销无营的战车
  纵观中国市场的活动,被冠之以营销的,不外乎这样一些情况:广告轰炸、公关造势、价格争斗、人海战术、标王拼抢及黑色渠道等。在这些烟幕的掩护下,产品一时间确能大行其道。但各领风骚没几年,一个个风风火火地起来又痛痛快快地趴下,造就的只是市场流星。一个个企业的流逝像一首首市场营销的衰歌,将中国企业有销无营、只销不营、投机取巧销售、营销整合短边之窘态,太阳神不正是有力的注脚?
  在没有“营”的过去,消费者不成熟、短缺经济、企业的广告或推销轰炸使产品可以“销”得动。但中国市场已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过去你只要做就可以赚钱,现在你是只有做好才可以赚钱。
  所谓营销,应是营与销的组合,即在营造生存空间的同时销售产品,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积累营造生存空间。如何营造生存空间?第一是长远性。绝不能纠缠短期的销售业绩,从产品命名到品牌定位都应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第二是整合性。要将产品、价格、通路、广告、促销等营销手段有机整合起来,经过科学而艺术的细分、定位、推广、巩固等步骤锁定市场,忌短边效应;第三是全员性。需要将营销、财务、制造、研发、采购等所有部门整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协作制胜;第四是共生性。需要将与竞争者的竞争和合作,与客户、供方的联盟和虚拟等关系整合起来,构筑核心业务能力,杠杆超越。(毕锦云)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923 位访客